孫俊勇 鄭梅秀
走進山東濰坊市坊子區(qū)實驗學校四年級一班教室,我們抬頭看見一張獨特的課程表(見表1)。
我們一問才知道,這是該班本學期的“家長教師”授課安排表。其實,這是坊子區(qū)實驗學校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一項具體舉措——讓家長當教師,而且這項舉措早在5年前就開始實施了。5年來,該校的“家長教師”累計給學生上課上千次,有800多名“家長教師”帶領學生到自己的工作場所體驗、實習。由于家長的積極參與,因此該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豐富多彩,成果豐碩。2007年10月,坊子區(qū)教研室在全區(qū)召開推介會,向全區(qū)中小學推廣該校的經(jīng)驗和做法。在這里,學生家長真正從教育的幕后走到了臺前,“家長當教師”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教師:難以承受課程之重
5年前,一種新型的必修課——綜合實踐活動出現(xiàn)在中小學課程表中。這是一種怎樣的課程呢?《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中是這樣界定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雖有國家統(tǒng)一的課程目標,但卻沒有統(tǒng)一的課程內容,需要學校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和學生的經(jīng)驗、興趣進行自主開發(fā)。
由誰來挑這副重擔呢?一開始,坊子區(qū)實驗學校把這副擔子交給了教師。然而,一段時間以后,學校發(fā)現(xiàn),雖然教師百般努力,但效果卻不理想。細加分析,主要原因有兩個:(1)教師沒有課程開發(fā)的經(jīng)驗,加上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因此開發(fā)出來的課程質量不高。(2)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需要從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挖掘素材,而這恰恰是教師的弱項。
怎么辦?此時學校想到了學生家長。家長職業(yè)不同、專業(yè)各異、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jīng)驗,而且他們都非常關注孩子的發(fā)展,如果能好好利用這個資源庫,那么學校的難題將迎刃而解。
家長:充滿激情的課程資源
家長們有何專長?他們有無意愿為孩子們當老師?這些問題應該首先了解清楚。學校為此做了兩件事:(1)發(fā)放《家長信息卡》,對家長的職業(yè)、年齡、文化程度、愛好特長等信息進行登記備案。(2)發(fā)放《致家長朋友的一封信》,號召家長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請進來,領出去”活動。所謂“請進來”,即學校將家長請進教室、請上講臺,向學生展示他們的專長;所謂“領出去”,即家長將學生領出校門,領到自己工作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親身感受、體驗實實在在的生活。學校要求,有意參加該活動的家長可直接與班主任聯(lián)系,并報上自己的參與內容。
很快,各班班主任成了接待家長來訪的大忙人:自來水廠的工程師來了,他打算給孩子們介紹自來水生產的整個過程,使大家認識到保護水源、做好環(huán)保工作的重要性;種植蘑菇的個體戶來了,他計劃帶孩子們到他的蘑菇大棚參觀,現(xiàn)場講解種植蘑菇的技術要領;交警同志來了,他想給孩子們講解交通安全知識,讓孩子們成為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模范;花卉市場的插花技師來了,他準備向孩子們展示插花藝術,教他們插花的技巧,美化他們的家庭……
學校成立了“家長教師”遴選委員會,委員會由校長、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凹议L教師”遴選委員會負責對報名的家長進行考察,主要涉及:課程內容是否科學,學生是否對這些內容感興趣,家長的個人素質如何等等。經(jīng)遴選委員會考察合格的家長,由校長正式給他們頒發(fā)“家長教師”聘書。為幫助“家長教師”了解教師工作的特點,更好地勝任教學工作,學校定期(一般每學期兩次)對“家長教師”進行培訓,比如:組織“家長教師”走進課堂聽課觀摩,進行教育學、心理學專題輔導,召開“家長教師”教學研討會等。學校還成立了“家長教師”工作考核組,對考核成績突出的“家長教師”,學校給予表彰和獎勵。
有了眾多“家長教師”的積極參與,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不再是難事。經(jīng)過班主任與“家長教師”的共同協(xié)商,學校本著既有利于課程的組織與實施,又不影響“家長教師”日常工作的原則,制訂了各班“家長教師”授課安排表,這就是本文一開始提到的課程表的由來。
課程:爭奇斗艷、豐富多彩
三年級一班的教室里,學生們正興致勃勃地聽他們的“楊老師”——一位區(qū)中心醫(yī)院兒科醫(yī)生的課?!皸罾蠋煛苯o孩子們上的課是“兒童健康與衛(wèi)生”:
“兒童要注意三帶、四勤、五防、六不。三帶,就是帶手帕、帶口杯、帶手紙;四勤,就是勤剪指甲、勤理發(fā)、勤洗澡、勤換衣服;五防,就是防痢疾、防傷寒、防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防活動性肺結核、防化膿性皮膚??;六不,就是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不吸煙、不用公用毛巾茶杯、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p>
“吃飯里面大有學問:常吃宵夜并不好,因為胃得不到休息,所以容易得胃?。浑u蛋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一個星期最好吃4個蛋,吃太多反而對身體不好;不要吃雞屁股,因為里面含有致癌物質;飯后吃水果是個壞習慣,應該飯前吃水果……”
四年級一班的教室里,坊子區(qū)交警大隊的宋警官在給孩子們講交通安全問題:
“近年來,交通事故成為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殺手。據(jù)統(tǒng)計,中小學生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數(shù)占所有死亡人數(shù)的4.5%左右。而悲劇主要是由于中小學生不懂交通法規(guī)、違反交通規(guī)則造成的?!?/p>
“你們有沒有纏著父母給你們買輛自行車或電動車?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規(guī)定: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駕駛電動自行車必須年滿16周歲。”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隨著“家長教師”群體的不斷更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日益豐富,形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
收獲:發(fā)自肺腑的心聲
要總結活動的收獲,沒有誰比學生更有發(fā)言權了。
“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個同學的爺爺講的課。這個爺爺年輕時,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他給我們講了許多戰(zhàn)爭年代的故事,這些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真正感到現(xiàn)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有疼愛我的父母,有漂亮的衣服,有許多高級玩具,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但我對父母、對生活從來不曾有過感恩的心。我要從現(xiàn)在開始,珍惜生活,感恩生活,回報生活,好好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后建設我們的國家,讓人們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p>
“有一次,我們由同學的家長帶領,參觀了位于我區(qū)的一個乳業(yè)公司,這次參觀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看見廠房里有一臺臺大機器,還有無數(shù)條縱橫連接的管道,真沒想到平日里我們常喝的牛奶,它的生產工藝如此復雜。更讓我感到驚奇的是,一個那么大的車間,里面雖有數(shù)不清的儀表和各種按鈕,卻僅有兩三名工人在看管,這使我明白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公司還特地安排李阿姨給我們做了健康飲奶知識講座。李阿姨告訴我們:早上空腹時不宜喝牛奶,因為早上胃里沒有食物,喝了牛奶胃里會產生胃酸,這樣會導致牛奶的營養(yǎng)價值降低;早上也不要喝酸奶,要在飯后兩小時后飲用,否則會引起腹瀉;牛奶不宜加熱保溫,因為這樣會滋生一些細菌等微生物,對人體的健康有害;劇烈運動后不宜喝冷藏的酸奶等。這次參觀使我受益匪淺?!?/p>
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專業(yè)的講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現(xiàn)場參觀讓學生更真切地融入了生活。而對于“家長教師”而言,教學體驗讓他們對教師這一職業(yè)多了份理解,對孩子多了份寬容,他們與教師、學生的關系更加和諧。
“望著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一種崇高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我真害怕自己粗淺的知識滿足不了他們旺盛的求知欲,所以,我必須加倍努力。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工作中來,通過家長引導學生認識社會、體悟人生,意義重大。我想每位家長都應該盡量從繁雜的工作、生活中抽出一些時間,多陪陪孩子,多了解孩子,去分享他們的快樂和苦惱。也許這會讓我們有意想不到的收獲?!?/p>
“女兒的班主任邀請我到她班里給同學們講講有關青春期的生理衛(wèi)生知識。接到通知,我既高興又有些壓力。經(jīng)過精心的準備,我終于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女兒放學回來顯得很高興,連夸媽媽了不起,為同學解決了很多難題。在以后的日子里,女兒和我更親了,有什么小秘密也愿意跟我說了。學校搞的這個活動真好,既能幫孩子們解決問題,又能拉近親子距離,作為家長,我很愿意參加,我相信很多家長都與我一樣,會支持這個活動的?!?/p>
家長的參與大大提高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質量,同時也增強了家長對學校的認同感。用校長的話來說就是:“讓家長從教育的幕后走到臺前,促進了學校、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互動,這是一個‘共贏之舉?!?/p>
(編輯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