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春
2008年三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許多經濟學家大幅下調對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甚至有些人預計將會低于7%。
經濟形勢雖然低迷,但卻不能盲目的悲觀。在我看來,近期的經濟疲軟是被兩個短期的因素夸大了,所以我仍然堅持8%的預期。
第一個短期因素就是,持續(xù)的庫存下降,抑制了對工業(yè)產品的需求,從而迫使企業(yè)大肆減產。這就要追溯到2007年和2008年的上半年,當時通貨膨脹預期很高,民眾普遍對經濟增長持樂觀態(tài)度,而同時全球范圍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和2008年中國的雪災所造成的原材料嚴重短缺,激勵企業(yè)去大量的囤積庫存以備不時之需。
當經濟危機從天而降的時候,這種樂觀的預期突然反轉,需求的減少再加上巨量的庫存,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消化,那么對于生產者的需求必然大幅下降,事實也正是如此。
另一個因素與政策有關。2008年11月份政府宣布,自2009年1月1日起,允許企業(yè)抵扣新購入機器和設備所含的17%的增值稅。此政策必然導致眾企業(yè)將設備投資推遲至2009年進行,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2008年底的工業(yè)固定資產投資表現疲軟乃屬正常的政策影響。
政府的“四萬億”等一攬子刺激經濟的措施從2009年第一季度已經展開,考慮到政策實施的時間效應,其效果應當在第二季度開始凸顯。
綜上所述,隨著庫存的調整結束和固定資產投資的恢復,我們有信心地說,中國經濟將在2009年的第二季度開始反彈,全年的增長形勢將呈現“V”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