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華
摘要新聞輿論監(jiān)督本質上是人民群眾意志和呼聲的反映,決不是記者個人的權利,它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矩,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開展工作,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成為特殊公民。那種以輿論監(jiān)督為賣點,單純?yōu)榱宋x者眼球,企圖一鳴驚人,提高影響,而忘記自身責任的行為,將陷入嘩眾取寵的陷阱。
關鍵詞輿論監(jiān)督官司避免
三鹿嬰幼兒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輿論監(jiān)督報道引發(fā)了全社會的關注,率先曝光三鹿企業(yè)名稱的上?!稏|方早報》記者簡光洲,堅守記者的職責和職業(yè)操守,正確行使輿論監(jiān)督權利,推動了政府部門介入、調查、問責和整頓。
一連串的采訪和分析同時指向了三鹿奶粉,職業(yè)敏感讓他感到這可能是一個重要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他多方采訪核實,經過思考、困惑和掙扎,最終決定還是點出三鹿企業(yè)的名字。為此,他在所有當事人的采訪中都全程錄音。在寫稿時。他既對各方被采訪者的聲音、表態(tài)全面均衡布局,又在行文中字斟句酌慎之又慎。對于三鹿強調自己的“產品質量沒有問題”的回應,差不多一字不落地照登。主標題既點出問題又留有余地,“甘肅14嬰兒同患腎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兩行副題充分反映各方的情況,“不知是否冒牌產品豫贛鄂等也有同樣病例樣本已送國家鑒定機構;三鹿集團稱產品‘沒有質量問題甘肅省衛(wèi)生廳今天介紹調查進展”。
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新聞媒介根據(jù)群眾的意見和議論,運用新聞報道的方式,對不合乎法律、紀律、道德的行為進行報道,以促進其轉變的監(jiān)督方式。實際上,輿論監(jiān)督的概念要比批評報道的概念更為廣泛,批評報道只是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重要方式之一。記者而對監(jiān)督性報道,不可避免地有著種種顧慮,除了報道不能有絲毫差錯之外,可能會面臨官司、影響媒體廣告經營等也是記者要考慮的因素。新聞媒體忠于職責沒有因噎廢食,努力提高采編本領,加強防范,增強輿論監(jiān)督的能力,擴大媒體影響力?!坝谢盍Φ膱蠹埐粫M足于僅僅刊登新聞并加以解釋。它有雄心達到一個明確的目的。它有為正義事業(yè)奮斗的精神,它喜歡揭發(fā)丑聞。它會為改善健康措施、提供純凈食品、增加郵政儲蓄所、檢舉腐敗政客和為公眾事務的改善而奮斗?!?/p>
一、增強法制觀念,全面公正,提升公信力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伴隨著利益格局的大調整,激烈的社會矛盾和沖突難以避免。同時,市場經濟和社會開放的深入,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xiàn),社會主義法制、紀律還不是很健全,它的修改、完善往往有一個滯后期,還有被鉆空子的縫隙。再加上有的人經不住金錢的誘惑,物欲膨脹,見利忘義,增加了各種矛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政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一個多種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T程。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工程中,新聞媒介不僅要傳遞信息,還要做好社會瞭望。做好輿論監(jiān)督重要但是很難,它面對的各種邪惡勢力和陳俗習慣,往往不配合,甚至制造各種阻力。
新聞講求時效。新聞事件一旦發(fā)生,記者要快速趕到現(xiàn)場,進行采訪,才能保證媒體在第一時間傳遞新聞信息。但監(jiān)督報道特別是批評性報道,除了迅速傳遞信息,還要努力減少糾紛、避免官司、減少被動。
為此,一是保證消息來源。輿論監(jiān)督一定要有新聞來源,不要無中生有,要真實客觀,用事實說話?;臼聦嵤钦鎸嵉?,關鍵情節(jié)是真實的。二是保持中立。由于時間的關系,有些糾紛一時還難以判定誰是誰非,有些爭議很激烈,這時輿論監(jiān)督報道更要保持中立,不要偏向哪一方,要充分反映各方的觀點。三是避免評論。不要在監(jiān)督報道中發(fā)表評論,更不要下結論性的評價。評論容易產生武斷、容易產生偏向、容易引火燒身。如果要進行評論,一定要僅限于各方意見的表達,不宜用過于煽情的語句組織聳人聽聞的情節(jié),從而造成新聞審判。報道與評論要分開。報道說的是事實,是客觀的,而評論是個人看法,是主觀的。法律對報道和評論的要求不一樣。報道要真實、可靠,評論要公正、公允,與公共利益有關。四是保護名譽。一些報道由于內容的不當或過失,造成傷害他人或單位的名譽等合法權益,從而損害了他們的真實形象。五是尊重隱私。將隱私作為一項獨立的人格利益加以保護,體現(xiàn)了社會的進步和立法的進步。個人信息、個人生活、私人領域、個人私事等,未經當事人允許,不宜公開報道。輿論監(jiān)督的主要對象應該是公共權力。
二、建立核實核對制度,杜絕僥幸,增強生命力
新聞活動遭到阻撓的事時有發(fā)生,記者被打和新聞官司的高發(fā),因為在我國還沒有新聞法或記者法。對于輿論監(jiān)督的采訪,記者不同于司法人員,也沒有任何行政力量可以借用,所以搜集材料的難度會有所增加。一些報道南于占有材料不夠全面,又急于發(fā)稿,難免存在一些瑕疵,甚至引發(fā)被采訪單位或人員投訴、起訴。防止失實、不當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對所報道的客觀事實進行證實。輿論監(jiān)督報道一定要做好調查取證。在上交稿件的同時,上交有關文件、錄音、采訪記錄等。編輯、把關領導對模糊的事實一定要核對。核對不清楚的稿件就是要扣壓下來,等核對沒問題了再發(fā)稿。報社要建立起防范失實、侵權的制度,要注意保全相關證據(jù),包括書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等。不要存在僥幸心理。特別是重大的糾紛報道材料要保存一定的時間,以備后用,減少日后的被動。記者采訪輿論監(jiān)督報道最好不要單兵作戰(zhàn),以免無法找到證人。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實行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據(jù)原則。
三、樹立與人為善,留有余地。做大親和力
新聞輿論監(jiān)督本質上是人民群眾意志和呼聲的反映,決不是記者個人的權利,它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矩,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開展lT作,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成為特殊公民。那種以輿論監(jiān)督為賣點,單純?yōu)榱宋x者眼球,企圖一鳴驚人,提高影響,而忘記自身責任的行為,將陷入嘩眾取寵的陷阱。
第一,堅持輿論監(jiān)督的出發(fā)點是善良的,是為了促進問題解決,促進社會和諧。2007年1月23日福州一報紙報道《小混混毒打威逼少年偷盜》。消息說這兩個少年“小偷”是被四五個年輕人毒打、逼迫才去偷,初次出手偷竊摩托車鎖時就被抓獲。民警對他們教育后,將兩人送回了家中。然而消息旁還配了不小的照片,雖然圖片中兩個人的眼睛部分已作技術處理,整個臉部還大體能看出來。既是未成年人初次作案,又是被脅迫。這種圖片刊登于大眾傳媒,還能讓他們在正常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生活?
第二,堅持有錯就改。新聞報道難免發(fā)生錯誤。發(fā)現(xiàn)錯誤。就及時糾正。當人家找上門。不要堅持自己的錯誤或理由,積極對話尋求調解,誠懇道歉。有錯必糾盡快更正,取得諒解避開訴訟。
防范失實、新聞侵權,美國新聞自由記者委員會提供了一些指導方法:“徹底核查消息來源。盡可能獨立地進一步證實消息來源的可靠性。消息來源可能與調查對象有宿怨,因而出于自己的目的有意無意地歪曲事實。匿名消息來源,如政府雇員,在面對訴訟時可能會消失或撤回所說的話,不要總是相信來源是正確的。不要讓某人是否是公眾人物或政府官員的意見影響你進一步證實報道準確性的決定?!貏e注意準確地重述所獲得的有關逮捕、調查和司法程序的信息。編輯時要謹慎。確保報道不要因匆匆忙忙修改而傳遞錯誤信息。雖然報道的正文解釋了整個報道,但還是要注意可能帶有誹謗性的標題和插圖文字說明。確保用來激起讀者興趣的新聞廣告和肩題不帶有誤導性和誹謗性。……查核信中確鑿有據(jù)的陳述,就像你在查核新聞中的陳述一樣。在使用含有不誠實行為、不道德或其他令人討厭的特征的詞時要特別敏感,不管是在已經發(fā)表的報道中還是寫在筆記空白處的評論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