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菲律賓特約記者 王傳軍 徐靜 莊銘燈 ●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戴平 ●本報記者 劉揚
香港專欄作家陶杰日前公開稱菲律賓是“仆人國家”,沒資格在南海問題上“對主人耀武揚威”。此言激起的怒火迅速從香港傳回菲律賓國內,盡管他本人宣稱文章原意是諷刺香港雇主。備感受辱的菲律賓議員要求政府向中國提出正式抗議,還有人呼吁菲律賓國民抵制香港,“讓香港經(jīng)濟崩潰”。類似的情緒宣泄此前當中國向南海派遣漁政船時也曾在菲律賓出現(xiàn)。與那次一樣,菲律賓政府表現(xiàn)得相對克制,認為陶杰的言論“不能代表中國立場”。有學者稱,海外勞工權益和南海問題在菲律賓都是事關國格的敏感問題,“陶杰的文章無異于一次捅了兩個馬蜂窩”。而有香港網(wǎng)友認為,陶杰并非愛國人士,但他非理性的觀點發(fā)泄了部分香港人對菲律賓的不滿。
香港評論家稱菲為“仆人之國”
陶杰這篇在菲律賓“捅了馬蜂窩”的文章題為“家中之戰(zhàn)”,刊登在3月27日出版的香港免費英文雜志《HK magazine》上。作者陶杰在文中稱,馬尼拉聲稱對南沙群島擁有主權,這讓他忍無可忍,理由是香港有超過13萬名每月只賺3580港元的菲傭,“作為仆人之國,你不能對讓你賺取面包黃油的主人耀武揚威”。陶杰稱,作為愛國人士,他熱血沸騰,當即叫來他家的菲傭嚴厲地教育了一番,并警告她,如果想在明年加薪,她必須告訴她的同胞整個南沙群島屬于中國。他還警告菲傭說,如果菲中爆發(fā)戰(zhàn)爭,他將立刻把她送回菲律賓,因為他不能付她報酬,以免“資助敵國”。
今年51歲的陶杰曾是BBC記者,時常以嬉笑怒罵的文風批評中國文化陋習及中央和香港政府。在香港,有人稱他是“香江第一才子”,但也有人罵他是“親西方的漢奸”。香港《蘋果日報》評論陶杰此文符合他一貫的怪論風格,其中訓斥菲傭的情節(jié)純屬杜撰。還有香港網(wǎng)友稱,陶杰不過是將自己化身為他想象中的憤青,沒想到激怒菲律賓。其實“他總是抬高自己,鬧中國人”。但菲律賓顯然不能認同這種解釋,相反,他們很當真。
由于《HK magazine》是面向在港外國人的英文媒體,陶杰的文章一經(jīng)刊出便引發(fā)在港菲律賓人社區(qū)強烈不滿,菲律賓駐港代理總領事吉拉要求陶杰道歉,在香港的菲律賓人組織“在港菲律賓人聯(lián)合會”發(fā)表聲明,批評陶杰侮辱菲律賓家政服務人員的人權和尊嚴,有可能令他們在香港受到更多不人道待遇和嚴重的種族歧視。有菲律賓移民勞工組織要求菲律賓勞工部將陶杰列為“不受歡迎海外雇主”,因為“家庭不是解決南海爭端的場所”。
菲議員矛頭直指中國
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媒體的報道,這種憤怒情緒很快傳到菲律賓國內?!斗坡少e星報》、GMA電視臺等主流媒體自3月29日起連續(xù)跟蹤報道此事,菲律賓參議院社會正義委員會主席卡耶塔諾譴責陶杰的言論侮辱了菲律賓國家及人民,“不但沒有為南沙爭端貢獻出充滿智慧的解決方法,反而成功地誘發(fā)了仇恨,不僅在菲律賓人當中,而且在不清楚這一問題復雜性的中國人當中制造了混亂?!彼硎?,菲律賓雖然是個窮國,但這不能抹殺其對南沙主權宣示的合法性。她同時稱,“無知、仇恨和種族偏見無助于解決這一長期爭端”。
菲律賓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安東尼奧在接受GMA電視臺采訪時要求菲律賓外交部向中國提出正式抗議,“陶的言論不合時宜,而且非常難聽,我們必須堅決反對這一對在港菲律賓工人的污蔑”。反對派眾議員高萊斯則呼吁菲律賓人在未來6個月甚至1年中不買香港貨也不去香港旅游,“看看到時候香港的酒店和商店會怎么樣”。他說,“如果菲律賓人不去香港,香港經(jīng)濟就會崩潰”,“陶杰不知道許多香港和跨國企業(yè)的重要管理層其實掌握在菲律賓人手里”。
上月,當中國向南海派遣漁政船的消息傳到菲律賓時,一些菲議員曾言辭激烈地指責中國,如今,又有議員將矛頭直接指向中國。據(jù)菲《每日問詢者報》報道,菲參議院多數(shù)黨領袖祖比利31日提出了強烈譴責中國的決議案,要求菲律賓政府禁止進口所有中國產(chǎn)品。同日,菲律賓移民局宣布陶杰被禁止進入菲律賓。一些反對黨議員還將矛頭指向阿羅約政府。馬卡蒂市市長比那易30日說,阿羅約政府應為沒向菲律賓婦女提供足夠就業(yè)機會,令她們不得不出國工作而道歉。他似乎忘記了菲律賓勞工走出國門已有數(shù)十年,絕非始自阿羅約政府。
菲律賓勞工大量走出國門始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亞非所副研究員張學剛介紹說,由于菲國內市場狹窄,產(chǎn)業(yè)不發(fā)達,因此菲律賓8000萬人口中有800萬出國務工。這些海外勞工每年寄回菲律賓的僑匯占該國GDP的1/4。保護外勞權益自然是菲律賓的一項國策。據(jù)記者了解,近年來,由于海外勞工受辱,菲律賓與美國、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均發(fā)生過摩擦。2007年,美國熱門電視劇《絕望主婦》中有角色調侃說:“我只想確定醫(yī)師文憑是否是菲律賓醫(yī)科院頒發(fā)的”,被指辱菲,菲衛(wèi)生部長親自撰文抗議,美國制片方最終做出道歉。去年9月,英國BBC播出的一部喜劇也因有唆使菲傭做性挑逗動作的情節(jié)引發(fā)菲律賓強烈抗議,BBC在一個月后道歉。
對于此次菲港爭端,菲政府的表態(tài)相對溫和。菲律賓外交部發(fā)言人說,陶杰的文章直接傷害了13萬在港菲傭的感情。該發(fā)言人同時表示,“陶的言論只代表個人觀點”,菲律賓制定領?;€法后,中菲兩國已就此展開對話。這一表態(tài)被GMA新聞臺評論為試圖為此事滅火。菲律賓總統(tǒng)府周一表示,陶杰的言論“應當被譴責”,不過總統(tǒng)府副發(fā)言人法加爾多說:“陶只是個普通人,并非中國中央政府或香港政府官員,我們不該高抬他”。菲律賓駐香港副總領事表示,菲律賓人社區(qū)與香港社會間長久的友誼與相互尊重將繼續(xù)下去。
香港出版商出面道歉
菲律賓GMA新聞臺30日稱,此次爭議并非陶杰第一次引起眾怒,2005年,他曾撰文勸香港女孩遠離“鬼佬”,稱“鬼佬”沒車沒錢,和他們約會就像是賣國。文章說,盡管陶杰就像一塊“爭議的磁鐵”,但《HK magazine》并沒有開除他。
據(jù)《菲律賓星報》31日報道,《HK magazine》的出版商亞洲城市出版集團30日已向菲方道歉,稱陶的言論“政治錯誤”,出版商和雜志編輯愿意對此文引發(fā)的任何冒犯道歉。該公司同時表示,陶的文章是諷刺文風,可以從不同角度來閱讀,許多人讀出的意思也許并非作者想表達之意圖。據(jù)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3月31日報道,陶杰在接受香港《明報》采訪時表示,他本人對引發(fā)讀者如此巨大的反應“有一點點驚訝”,認為文章屬“怪論風格”,讀者千萬別那么認真和緊張。他在接受香港電臺采訪時表示,他原意是諷刺香港的菲傭雇主,并非想侮辱菲律賓人。如果文章令菲律賓人感到冒犯,他愿意道歉。
3月31日,《菲律賓星報》網(wǎng)站以“香港記者說菲律賓是仆人國家,你作何感想?”為題征集菲律賓網(wǎng)友評論。一些菲律賓網(wǎng)友言辭激烈,稱“陶杰才是豬一樣的仆人”。網(wǎng)友ropbece說:“這是個警醒,這已不是第一次受到這樣的誹謗了,我們一直覺得輸出勞務是高尚的事,但不幸的是菲律賓人在國外被人看不起”。
撒氣不能解決問題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大批菲傭進入香港,由于價格便宜服務周到,許多港人雇用菲傭,據(jù)菲律賓媒體報道,目前在港菲傭已有12.7萬人。近年來香港雇主與菲傭之間的摩擦也時有發(fā)生。與菲律賓國內的喧囂相比,《家中之戰(zhàn)》一文在香港引發(fā)的關注要少許多,主流媒體幾乎沒有轉載陶杰的文章。在“香港討論區(qū)”網(wǎng)站上,多數(shù)香港網(wǎng)民對陶杰持批評態(tài)度,也有人指責菲律賓“太較真”。網(wǎng)友“股海一沙鷗”說,陶杰鄙視中國人,膜拜歐美人,可謂“漢兒學得胡人語,站在城頭罵漢人”,結果落得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網(wǎng)友“蒙面超人”說,陶杰一向語不驚人死不休,尤其看不起弱小國家,不過菲律賓這次也不值得幫,“請問他們憑什么和中國爭南沙?”還有人說,陶杰的言論確實有種族歧視傾向,他似乎是在用一種非理性的方式表達了港人對菲律賓的不滿。
菲律賓雅典耀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林智聰認為,菲律賓方面要求陶杰道歉是合理的,但他也擔心此事如果被一些菲政客炒作,將可能殃及居住在菲律賓的華人華僑。林智聰認為,南沙問題光靠怨氣解決不了,還是得理智解決。
在中國大陸,陶杰的言論也被認為是錯誤的。學者張學剛表示,中國也有大量勞工輸出海外,中國應該推己及人,考慮別人的感受。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安全與合作研究部主任沈世順說,菲傭對包括香港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均有貢獻,應該尊重,但菲律賓也沒必要對此反應過激,擴大事態(tài),否則對誰都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