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由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制定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在京通過專家論證,首次將網絡成癮納入精神病范疇。按照這個標準,一個人使用網絡的目的不是為了學習和工作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平均每天連續(xù)使用網絡時間達到或者超過6小時,且此癥狀已經達到或超過3個月,即可診斷為網絡成癮。
有人說,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我們每個在電腦前呆足6個小時的人不就都是“精神病”了嗎?但是不要忘了,這個6個小時的前提是“使用網絡的目的不是為了學習和工作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且此癥狀已經達到或超過3個月”,而對于現(xiàn)代城市上班族來說,網絡信息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對學習已經是每天的“早餐”,也是每晚的“甜點”,網絡信息幾乎成了每個人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幾乎時刻不離,根本無法界定哪個時段接收到的信息是否與工作學習有關,殊不知這是一種較“網絡成癮精神病癥”不分上下的“信息焦慮綜合癥”。
可以理解在當今時代,每天都誕生接近天文數(shù)字的新訊息,而人腦的“存儲倉庫”有限,還不能騰出足夠的“空間”接納如此大量的信息,但許多人為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斷強迫自己更新知識信息儲備,因而很可能受到信息焦慮癥的侵擾。
上海市心里咨詢中心的杜亞松博士和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葉斌教授認為,這種自我強迫和緊張“信息焦慮綜合癥”雖沒有任何病理變化,但會突然出現(xiàn)惡心,嘔吐,焦躁、神經衰弱等癥狀,人也充滿了無奈衰竭感。25~40歲之間的媒體工作者、信息員,網站管理等人員多發(fā)此癥。
焦慮是一種較為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從字面上來理解,焦慮指的就是焦急和憂慮。焦慮情緒的產生始于對某種事物的熱烈期盼,由于期盼值太高,同時又十分擔心失去或達不到目標,故心存擔心和疑慮。焦慮不只停留于內心活動,還常常表現(xiàn)為外顯行為,如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坐立不安,失眠多夢等,會給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危害。
王朝是一家報社的記者,每天上午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在機器啟動的空檔匆匆刷牙洗臉,然后坐在電腦前瀏覽新聞,收發(fā)郵件之類的。就是出去采訪,路上還要買幾份報刊,希望從中獲得更多的新聞線索。晚上回到家的時候,書包里是滿滿的報紙,腦子里是各種各樣的信息,亂成一團。但又不得不耐下心來把它們整理一遍,以便把有用的信息過濾出來。他有時會感覺頭暈,胸悶,急躁。
27歲的營蕾在外企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平均每天要接聽近百個電話,處理幾大摞傳真電文和數(shù)百份郵件,弄得頭昏腦脹。即使休息日也要隨時把手機放在身邊,生怕一有閃失,就漏掉了一個信息,被別人甩在了后面。她經常感到心力交瘁,甚至對手機鈴音也感到恐懼,一著急就摔手機。經過診斷,蕾蕾患有輕度的“信息焦慮癥”,原因在于她的所有空間被各種信息充斥。
從事咨詢行業(yè)的老范每天都要瀏覽大量網頁了解信息,然后接觸不同客戶談論種種合作事宜,見面,手機電話,電子郵件等從不停歇,不僅如此,在面對客戶時還必須打起一百分精神笑臉面對。而等到夜晚回家,老范發(fā)現(xiàn)自己癱倒就睡,根本沒有精力再和妻子女兒多溝通,有時候下班回來老范覺得自己的腦子空蕩蕩的,甚至發(fā)狠辭職不干可當新工作日開始,老范還是不得不再繼續(xù)同樣的工作。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焦慮癥成為時尚病?!靶畔⒔箲]綜合征”患者大多學歷高,工作壓力很大。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約有4.1%至6.6%的人會得焦慮癥。醫(yī)學博士李光輝認為,一些被人們稱為“網絡綜合癥”、“手機強迫癥”等時代感很強的精神疾病,實際上都是過量信息作用于人的一種焦慮心理反應,社會的和個人的綜合原因,促使這些“現(xiàn)代病”的出現(xiàn)。由于其表現(xiàn)與精神病學上的焦慮癥狀相似,所以,目前對這類“現(xiàn)代病”的確診和醫(yī)治也以傳統(tǒng)的醫(yī)治焦慮癥方法為主。除身體機能發(fā)生不適的病人需要藥物治療外,更多的是以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為主。
下面為大家例舉信息焦慮癥的診斷標準。在過去6個月中的大多數(shù)時間里,對某些事件和活動(比如工作進度學業(yè)成績)過度擔心,并且發(fā)現(xiàn)自己難以控制這種擔心。焦慮和擔心與下面六個癥狀中的至少三個(或更多)相聯(lián)系:1坐立不安或者感到心懸在半空中:2易激怒;3難以集中注意力,心思一片空白;4容易疲勞;5肌肉緊張,6入睡困難、睡眠不穩(wěn)或不踏實。
如果你發(fā)現(xiàn)上述癥狀你都可以對號入座,那么你要審視一下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了,尤其是男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天生強者”的社會角色定位,使男性面臨更多的壓力。有兩句古詩說得好“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币馑际钦f,越是剛強,堅硬,就越容易遭受傷害。這兩句詩是對男性性格的絕好描繪。男性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在生活中往往歷經坎坷,屢遭磨難,心靈承受種種痛苦。所以不妨建議男性朋友,當被莫名的情緒占據了內心時不妨試著去尋找一個心靈的避風港,當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累了,煩了的時候,走進自己營造的心靈小屋,安靜下來,把瑣碎的事情生活的煩擾暫時拋到九霄云外,靜靜地、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醫(yī)生建議,每天嘗試讓自己有一小段信息空白的時間,好好沉靜一下,或者發(fā)呆,或者澄清一下雜亂的思路,而每周也該有數(shù)小時的空白時間讓大腦不去工作,每月,每年都該休個假,此時“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因為身心是需要定期保養(yǎn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