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婦女被置于被壓迫的地位,是封建制度的產(chǎn)物。通過對《紅樓夢》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從文中女性身上體現(xiàn)出的悲慘命運,洞悉中國古代女性的悲劇。
關(guān)鍵詞:《紅樓夢》 古代女性 悲劇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學(xué)中一部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寫出以賈家為代表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聲勢顯赫、荒淫腐敗的現(xiàn)實。文中總的寫了四百多個人物,典型人物有幾十個,其中女性占多數(shù)。由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形形色色的男尊女卑論,把這些婦女置于被壓迫的地位,于是,一幕幕的女性悲劇就在這個沒落的封建家庭“大觀園”里發(fā)生了。
林黛玉是作品中愛情悲劇的女主人公,是貴族青年的叛逆者形象。她出生于“清貴之家”,母親早喪,從小讀書識字,具有較高的文學(xué)修養(yǎng)。但作為女人不能留在家里守祖業(yè),被送到花柳繁華的榮國府。不久父親去世,從此無家可歸,于是長期寄居賈府,過著仰人鼻息的生活。由于家境沒落,加之嚴重的男女尊卑論,在齷齪、勢利的賈府,她敏感地注視著周圍,惟恐有人對她表示輕蔑。為了保持自己純潔的個性,她始終“孤芳自賞,小心戒備”,常常以“比刀子還厲害”的尖刻語言,諷刺周圍丑惡的現(xiàn)象,所以成了人們心目中“小心眼”、“刻薄”之人。只有寶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所以對寶玉的愛成了她的唯一的精神支柱。于是她為了追求愛情,不由自主地抗爭,和寶玉鄙視功名利祿,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但愛情終究不能改變長期寄居賈府的生活遭遇,反而多了另一種隱痛——愛而不能。因為自主婚姻與封建婚姻是水火不相容的,所以她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叛逆”的思想更加突出。這種“叛逆”思想的形成,是由于她美好的心靈同丑惡現(xiàn)實的矛盾促成的,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這種思想發(fā)展越得快,離滅亡就越近。所以盡管她與寶玉共同抗爭,但她的無助決定了她必然成為封建制度的犧牲品。
薛寶釵是封建禮教教化的典型代表,思想性格與林黛玉形成鮮明的對比。她是個皇商家庭出生的貴族小姐,又是一個封建思想浸透了靈魂的典型淑女。不但自己信奉封建道德,而且還勸黛玉、湘云、寶玉不要背離封建道德。有一次,黛玉在行酒令時,隨口引了《西廂記》、《牡丹亭》里幾個詞句,寶釵事后勸黛玉說:“咱們女兒家,不認得字的好?!瓦B作詩寫字等事,并非你我分內(nèi)之事?!阄抑辉撟餍┽樉€之事便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些正經(jīng)書看看也罷了。最怕是見了這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又有一次,她和史湘云談詩題時說:“究竟這是算不得什么,還是紡織針線,是你我的本事……”她雖然對寶玉頗有好感,但又對他的“癡”、“狂”深為不滿,常常勸寶玉鉆研八股文,將來好“金殿對策”,一舉成名。在她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倫理規(guī)范,成了當時十全十美的女性。她不僅有美麗的容貌、出眾的才華和廣博的知識,還有以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的處世才能,與周圍各種人物相處得水乳交融,能贏得封建家長的一致贊賞。盡管如此,她卻喪失了珍貴的普通少女的純真天性,也喪失了真正的愛情,年紀輕輕就守著她夢寐以求的封建榮名和地位守著活寡,成為封建社會的另一類犧牲品。
小說把賈寶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寶釵的愛情婚姻糾葛作為故事的中心地位,宣泄了一段封建社會女性的悲劇史,也唱響了一曲女性解放萌芽的贊歌。贊歌,是在悲劇里的贊歌,悲劇,也是贊歌中的悲劇。在林黛玉、薛寶釵之間,寶玉愛的是黛玉,而寶玉的祖母和父母則越來越發(fā)現(xiàn)寶釵符合賢惠兒媳的標準,這樣,兩個選擇的權(quán)威性大相懸殊。封建社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使這個愛情悲劇的發(fā)生成了必然,結(jié)局不可逆轉(zhuǎn),三個人都被逼上悲劇的道路。在這悲劇的路上,黛玉和寶釵的一切都是圍繞寶玉而發(fā)生的,她們沒有選擇愛的權(quán)利,成了愛情的殉葬品。除了寶玉、黛玉、寶釵外,圍繞著他們?nèi)说?,還有大觀園里的一大群少女少婦,他們都是同一封建禮教下不同的悲劇角色。剛烈的尤三姐和溫順的尤二姐,居于優(yōu)勢的封建貴族的淫威下,無論是個人反抗還是屈從都沒有前途。尤二姐在誘騙下一味順從、忍受,尤三姐在飽受凌辱中掙扎、反抗,但無奈之下只能以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來結(jié)束悲劇。香菱的一生苦難不斷,幼遭塵劫,復(fù)又被賣,繼而為妾,挨打受辱,終因難產(chǎn),脫盡塵緣,魂歸太虛;年輕守寡的是史湘云和李紈;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了的是賈迎春;含冤跳井而死的則是金釧兒;被逼而死的是秦可卿和鴛鴦;蒙羞撞墻殉情癡司棋;斥逐羞忿而死的是晴雯;被強盜搶去的是遠離紅塵的妙玉……她們都是“薄命司”冊子上注定沒有好結(jié)局的人物。因為封建的各種桎梏把她們鎖住,她們沒有自己的人生,只能在封建禮教和各種制度的操縱下謹慎地活著,最后不得不窒息而死。在這許許多多的悲劇里,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劇,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劇,有封建道德禮教的悲劇,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劇……她們在那個社會里應(yīng)該是處于顯貴的上層角色,即使是一個小小的丫環(huán),平常的飲食起居也是極具規(guī)律性的,這是無數(shù)的平民家庭望塵莫及的。她們尚且如此,可以想象下層女子的命運究竟如何了。從這些悲劇還可以看出,這許多的悲劇絕對不是一種偶然,也不是某一個女性在某一個問題上的悲劇。是作者用她們的淚水釀成了芳醇甘烈的藝術(shù)之酒,這就叫作“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是整個封建社會女性的共同悲劇。
什么是悲劇?魯迅說得好:“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就像《紅樓夢》中的女人,如果把她們看成或者作為花鳥,只是一般的玩物,她們的毀滅或死亡最多能得到幾聲同情者的嘆息、幾點惆悵;如果是所謂的“小賤人”,那么不管他們是什么樣的命運,都是應(yīng)該的。翻開史書,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在戰(zhàn)爭的車輪緩緩?fù)苿託v史的前行中,敵軍重重圍困的城墻之內(nèi),當糧食、馬匹等什么都被吃光的時候,主帥首先會想到帶頭殺了自己的愛妾以餉士卒,殺愛妾如同殺愛犬。當們大規(guī)模地毀滅這些曾經(jīng)為他們付出一身的有靈魂的女人時,何曾想到她們也是人?這就是封建社會女性被毀滅的最現(xiàn)實最直接的表現(xiàn)?!都t樓夢》中的女人也同樣地被“吃”掉,一個個不僅外形美,而且內(nèi)心更美的女性被無情的毀滅,這就是悲劇。就林黛玉來說,書中運用了大量的筆墨渲染了她的品格,她的思想感情,她的幻想和追求,他的高出流俗的行止見識。讀者如果不了解這一切,就不會深感到這是一個高潔美麗的人,她的悲劇就不會成為真正的悲??;就不會使讀者這樣回腸蕩氣,驚心動魄;就不會被人們一遍遍的進行研究并至今也還有許許多多無窮無盡的研究價值。
談到研究價值,想到了封建社會的深閨里出現(xiàn)過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宮怨”詩,這種詩是為同情那些不得寵的妃嬪宮女而寫的??墒?,她們“怨”什么呢?從“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到“入時十六今六十”得知,她們怨的是沒有得到封建帝王的玩弄罷了。從賈元春身上可以看到她們的“怨”之深和悲劇性的結(jié)局。賈元春是《紅樓夢》里最上層封建女性的代表。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中,后來加封賢德妃,成了以賢德著稱的封建女性的典范,是最大的封建榮譽,應(yīng)該是何等的幸福??墒亲髡卟苎┣弁瑯影阉腥搿氨∶尽钡膬宰?,寫她奉旨回娘家省親時,在說不盡的繁華熱鬧和富麗莊嚴之中,不是講富貴的宮廷生活,不是將新婚的快樂,從頭到尾卻是一片嗚咽硬噎之聲,聲淚俱下的怨謗。她公然埋怨父母當初送她入宮是送到“那見不得人的去處”,還說“今雖富貴,終無意趣”,可以想象她對當前生活的厭倦程度。為什么在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中,還感到生活毫無樂趣,頹喪到如此程度?那是因為她沒有使她愉快生活下去的動力——愛情。她雖身為貴妃,那只是宣布的片面婚姻,而不是獲得真正的愛情,何況伴君如伴虎。再說高等獄囚的生活,她不能做半點掙扎。富貴、禮教、暴力使她逃不出宮禁。她是魯迅筆下那種只求得別人同情,不做任何反抗的奴才。“今雖富貴,終無意趣”已成了她思想上的不治之癥,好不容易在宮里恭順地熬過了二十年,還是病死了。在富麗的裝點中,一片謳歌聲中的一出悲劇就這樣宣告結(jié)束,但其它女性的悲劇仍繼續(xù)上演。
從寶玉身上看到了女性悲劇的分量。在曹雪芹的眼中的悲劇,把它放到《紅樓夢》的藝術(shù)世界里,就是賈寶玉的眼中看出的悲劇。如果讀者不是從寶玉的角度去研磨,而是從賈母、賈赦、邢夫人、賈政、王夫人的角度去看,所有的大觀園里的女人的悲劇,都不是悲劇。因為這當中,有的是死有余辜,有的是咎由自取,有的是偶然事件,有的是命中注定……賈母認為戴玉的死是死于她自己的“女兒癆”;賈赦認為迎春的死是她的“命”;鴛鴦的死是公然要逃脫老爺?shù)恼菩?,活該。至于賈珍、賈璉、薛蟠這些淫魔色鬼的心里,是怎樣評價那些美麗的女人,更是不問而知。即使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如賈政之流,當他聽到兒子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也十分不喜,認為寶玉將來也不過是色魔淫鬼之徒。在這位正人君子眼里,女人也僅僅是性的對象,男人除了因酒色亂性外,都不會也不能對她們發(fā)生任何興趣??梢?,被賈政認為淫魔色鬼的寶玉眼中所見的悲劇,從賈政看來都不是悲劇。寶玉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母腹中開始孕育的“新人”的胎兒,對女性的尊重是來自直接的感受,在他的身邊,長期接觸到那么多聰明美麗的年輕女性,看到她們地位的屈辱,命運的悲慘,對她們又愛又敬,同時對那些所謂的當權(quán)者的男性是深惡痛絕。他尊重女性,實質(zhì)上就是尊重“人”。他的理想中,“人”應(yīng)該是完善的,但是現(xiàn)實中的男人太丑惡了,只有美麗的女性才是他完美形象的“人”的原型。他為女性唱頌歌,其實就是為“人”唱頌歌。當他親眼看見一幕一幕的女性的悲劇在自己的身邊演繹,親眼看見這人世間僅有的美也逃不了毀滅的命運,他痛哭瀟湘館,為了一種至高無上的美而流淚。他感受到悲劇的重量,不只是他自己個人的悲劇的重量,而是加上了那個社會的所有青年女性悲劇重量的總和,或者說已經(jīng)遠遠超過這個總和。因為身在悲劇中的青年女性,特別是在那個對女性充滿歧視的年代,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充分感受到自己是一個悲劇,更不能充分地感受到其她女性的悲劇的重量。如晴雯,是賈府大總管買來的,連姓名都不知道,她有自知之明“我不過是奴才罷哩!”,她沒有薛寶釵的高貴,也沒有林黛玉的才華。雖“身為下賤”,但要求平等,敢于反抗統(tǒng)治者的凌辱和壓迫,表現(xiàn)出潔身自好、直率質(zhì)樸的可貴品質(zhì),是個同奴性勢不兩立的丫環(huán),是一個集中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中被壓迫婦女優(yōu)秀精精神品質(zhì)的藝術(shù)典型,但最終還是聽從命運的安排,因病被逐而死。寶玉只所以憤然寫了一篇沉痛的悼念文《芙蓉女兒誄》,那是因為他對奴仆中勾結(jié)封建家長殘害晴雯的幫兇和爪牙們的憤怒,對美麗的靈魂被毀滅的吶喊。平兒,她具備身為人妾的乖巧,對自己處在“賈璉之俗,鳳姐之威”當中的不幸處境,不但沒有感覺到,還一味“周全妥帖”,不僅看不出她有什么不滿,就是平白無故挨了鳳姐的打,稍經(jīng)調(diào)停反倒跪下來給鳳姐磕頭謝罪:“奶奶的千秋,我惹了奶奶生氣,是我該死?!笔潞笳张f貼心得力地當鳳姐的助手。只有寶玉對她深感同情,替她憤恨賈璉之“唯知以淫樂悅己,不知作養(yǎng)脂粉”。還有林黛玉,對自己的悲劇,也未必能像賈寶玉認識的那么深。寶玉最敬她的原因是她從不勸寶玉走“仕途經(jīng)濟”的路。但是,寶玉卻不得不常常參加“峨冠博帶”的場合,經(jīng)常見到那些“仕途經(jīng)濟”的人,對他們產(chǎn)生了厭惡。而黛玉是一個深閨中少女,當然不可能與他有同樣的閱歷,對封建社會的認識特別是對所謂“仕途”的認識,也不可能達到與寶玉同樣的水平。正因為這一點差距,就讓黛玉不可能對自己在寶玉心中的價值作出充分的估計。還有自己的悲慘結(jié)局在寶玉心中的分量究竟有多重,她也不可能知道。寶玉在黛玉面前說:“你死了,我當和尚”,黛玉為此幾次生氣,因為她只把這句話理解為一般的愛情誓言,不理解自己在寶玉心目中是人世最高價值的體現(xiàn),不理解自己如果死了,對寶玉不僅是愛情的毀滅,而且是人世最高價值的毀滅。寶玉就是這樣“愛博而心勞”,幾千年來一直被否認的女性的價值,在寶玉眼中才能充分被反映出來。幾千年來一直被遮掩住的女性的悲劇,也僅僅在寶玉的眼中拉開帷幕。所以說,寶玉是為中國封建女性唱頌歌的代言人,是他的頌歌,加深了中國封建女性悲劇的分量。作為對女性的頌歌,其真正的目的加強了頌歌對增添女性悲劇的力量。在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女性的悲劇一遍遍重復(fù)著。生生死死,對女性來說都是悲哀,生有活著的悲哀,死有消亡的悲哀,而這種悲哀一直在延續(xù)著,沒有人大聲疾呼,或者說沒有人為之徹底地吶喊,直到曹雪芹才把這個悲劇表現(xiàn)出來,寫出她們的悲劇的命運——一個社會的悲劇。
在《紅樓夢》中,作者寫了一大群美人,除了賈寶玉,她們在大觀園里,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女兒國,充滿“花招繡帶,柳拂香風”之美,充滿了青春的笑和淚,愛和怨,酒和詩,享受到很有限而又很難得的極其例外的自由。這一群美女,不但容貌美,而且心也美,美得有個性,他們以平常的女兒之身體現(xiàn)了非凡的審美理想,她們年輕,都有一種青春純潔的氣息,即使是比較有心計有世故薛寶釵、賈探春也仍然是在她們的青春純潔的范圍之內(nèi)的心計和世故。他們的愛情糾葛有“靈”也有肉,而以“靈”為主,主角林黛玉則是純?nèi)坏摹办`”。這實際是賈府的一個細胞,而整個賈府則是一個在冠冕堂皇外表之下充滿了污濁丑惡的貴族家庭,且和整個社會的污濁丑惡連成一片。在大片的混沌之中,有這么一小塊芳香和美麗,他們暫時讓這點芳香和美麗生存著,并且給予她一點獨立,她卻以其強大的美的力量壓倒那些混沌??墒?,頑固的現(xiàn)實力量,始終統(tǒng)治著支配著她們,所以,這種美麗和芳香就會輕而易舉地被毀滅。
從《紅樓夢》中的女性身上已經(jīng)看到,無論是高貴的貴妃、小姐,還是地位卑微的奴婢,無論是遵循封建倫理規(guī)范的乖巧者,還是有叛逆性的抗爭者,無論是沒文化的還是才華出眾的……她們都沒有逃脫悲慘的命運,那是因為中國古代女人的悲劇是封建制度的產(chǎn)物。在封建社會里,男尊女卑的思想滲透在封建禮教的每一個角落,如表現(xiàn)在司法制度上,女子殺死丈夫,要受到比丈夫殺死妻子更為嚴酷的處罰;表現(xiàn)在教育制度上,女子無權(quán)入學(xué);表現(xiàn)在科舉考試上,女子無權(quán)參加各級考試;表現(xiàn)在婚姻問題上,女子不能一妻多夫;表現(xiàn)在道德上,女子講究三從四德,無才便是德。這些在《紅樓夢》里都有所反映,所以女人生活在封建社會,已經(jīng)注定了她們命運的悲劇。
參考文獻:
[1]郭預(yù)衡.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童慶炳.文學(xué)概論[M].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1989.
[3]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4.
(王英珍 六盤水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公共教研室 553003)
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 2009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