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暉
摘要:公證保全網絡證據對保護網絡著作權人的權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郭某與重慶某旅游公司的網絡著作權一案分析了公證保全證據的優(yōu)勢,即合證據性、較強證明力以及反網絡侵權的遏制力等;但是,公證保全證據的缺陷又制約了其作用的發(fā)揮,如高科技對公證可靠性的挑戰(zhàn),高成本和低賠償的嚴重不協調,公證本身的錯誤降低證明力等。因此,無論是公證員,還是律師、法官都應在自己的角色中擔當完善公證保全的任務。
關鍵詞:網絡著作權;公證;證據保全
中圖分類號:DF5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3-0090-02
一、案件回放:五次“公證大戰(zhàn)”
2008年4月,攝影師郭某在瀏覽重慶某旅游公司享有版權的網站時,發(fā)現旅游公司未經其許可,擅自使用了其于2007年5月2日在重慶武隆阿依河拍攝并于5月3日上傳到博客中的七幅攝影作品,用于宣傳其經營的阿依河旅游線路。旅游公司在使用其攝影作品時既未署名,也未支付報酬。郭某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展開了與旅游公司的五次“公證大戰(zhàn)”。
2008年4月11日,郭某申請公證旅游公司的侵權事實。公證處出具了(2008)渝證字第33817號公證書(“公證一”)。但是,在公證書的正文中,由于公證員的疏忽,誤將公證日期2008年4月11日寫成了2008年4月17日。
為補正該失誤,郭某在2008年7月31日提出補正申請。公證處出具了(2008)渝證字第39122號公證書(“補正公證書”),補正公證一中的錯誤為打印錯誤。
旅游公司為抗辯,舉示了由重慶某公證處出具的(2008)渝江證字第3812號公證書(“公證三”),以證明涉案照片曾經在網上被廣泛轉載。
法院依據庭審調查,綜合包括上述三份公證書在內的各種證據,認定郭某是涉案作品的著作權人,旅游公司的侵權事實成立,判決旅游公司賠償郭某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2.5萬元,旅游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旅游公司在二審中提交了(2008)渝證字第44553號公證書(“公證四”),證明在2007年4月17日,一位網名為kiss的網友在域名為“神游自由”的論壇上發(fā)表了涉案的七幅作品,否定郭某是涉案作品著作權人的事實。
郭某發(fā)現公證四疑點重重:(1)郭某在2007年5月2日拍攝了涉案的作品,不可能在2007年4月17日就有人上傳到網絡;(2)公證書上載明的域名自始至終無法打開;(3)公證刻錄的光盤也有多處不符常理。盡管存在大量疑問,終究因網絡知識的缺乏而無法找到破解方法。
郭某通過請教多位網絡專家,得知IP地址取得前,必須先取得域名,否則無法建立網站,更談不上上傳文件,且域名的注冊時間不易通過技術手段進行修改。受該啟發(fā),郭某在“中國萬網”查到“神游自由”域名注冊時間為2007年9月18日,晚于網友kiss上傳照片的時間(2007年4月17日),顯然,網友kiss上傳涉案作品的時間是虛假的??紤]到“中國萬網”的權威性與信息的穩(wěn)定性,郭某決定不再申請公證,直接向法院提交了“神游自由”域名注冊打印稿,但因旅游公司不認可該打印稿的真實性,應法院要求,郭某不得不再次申請對“神游自由”注冊域名的時間進行公證保全,于是產生了第五份公證:(2008)渝證字第45802號(“公證五”)。
該案中,郭某的網絡著作權之所以得到法院的保護,公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網絡著作權中的公證保全證據的優(yōu)勢得以充分展現,但缺陷也不少,筆者將結合上述案例進行簡要論述。
二、網絡證據公證保全的特性和優(yōu)勢
公證保全網絡證據就是通過公證的方式固定網絡上的內容。網絡證據則是以電子形式存在的,用作證據使用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是借助于網絡技術或者電子設備而形成的一切證據。網絡證據具有客觀性和易刪改性二重特性。網絡證據一經形成便始終保持最初的狀態(tài),客觀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但是由于網絡證據是由一系列“O”和“l(fā)”代表的物理狀態(tài)組成的離散信號,這些以數字信號表現的證據在存儲、傳輸和使用過程中極易遭受外部破壞和人為破壞,使其面目全非,甚至不留任何痕跡地予以刪除。因此,網絡證據具有易刪改性。
網絡證據公證保全之所以值得借鑒且最為有效,在于其具備以下優(yōu)勢:
1合證據性。一個證據能否作為法院判案的依據,首先要滿足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公證保全固定了網絡證據在公證當時的客觀真實狀態(tài),確保了網絡證據的真實性。同時,公證保全通過法定程序證據進行,且法律賦予了公證證據較強證明力,因此,公證保全網絡證據的合法性亦無須懷疑。至于網絡證據的關聯性,則同一般證據一樣需要審判人員作出認定。
2較強證明力?!睹袷略V訟法》、《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都賦予公證證據以法定效力和較強證明力,因此,進行公證證據保全的當事人在證據證明力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
3反網絡侵權的遏制力。由于網絡證據的易刪改性,諸多網絡侵權者認為可以隨時刪除或更改網絡信息,而在網絡上肆意侵犯他人權益,通過公證保全,侵權事實極易被固定下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網絡侵權行為的泛濫。
三、網絡證據公證保全的缺陷
1高科技對公證可靠性的挑戰(zhàn)。網絡技術依托的是現代化計算機系統(tǒng)和信息處理系統(tǒng)。網絡證據的收集和審查往往需要一定的科學技術,甚至是尖端的科學技術,并且伴隨科技的發(fā)展進程不斷更新、變化_3I。但在這個連計算機專家都常常感到難以追趕的網絡世界里,就目前公證機關的沒備及公證員的能力而言,并不具備這樣的技術實力去鑒別、審查網絡證據的真實性。
例如,在公證四中,公證內容顯然不具客觀真實性。公證的網頁只是有人利用代理服務器或其他技術手段讓公證的網頁變成他所期望的內容。于是發(fā)生了網站域名注冊前就有人在該網站發(fā)帖的“怪事”。假設無法在“中國萬網”查詢“神游自由”的域名注冊時間;假設“神游自由”的域名注冊時間在發(fā)帖日期之前,那么郭某的維權將會處于十分被動尷尬的境地。此時,我們很難判斷到底是享公證之利,還是受公證之害?
2高成本和低賠償的嚴重不協調。公證保全網絡證據普遍存在高成本的問題,就重慶而言,公證處出具一份網絡公證書的價格大約在800元~2000元不等。而網絡著作權侵權的賠償在沒有證據證明權利人實際遭受的損失和侵權人侵權所得的情況下,法院往往會結合侵權事實及權利人因維權而支付的合理開支酌情判決,一幅作品也就幾千元??梢?,公證所需的費用與權利人的低賠償矛盾日益突顯。
在郭某與旅游公司一案中,法院判賠的七張照片的賠償金及合理開支共2.5萬元,但是公證就花費了2000元。現行公證費用的收取是通過公證次數計算的,而非照片張數。假設郭某只有一張照片被侵權,公證成本依然為2000元,而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