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軼
摘要:中國繪畫史,女性藝術家寥寥可數,即使存在,也被附以某人之妻女、之弟子??傊?,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屬品,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評價。但是海上畫派開一代繪畫先河,既然提到女性畫家代表人物,非潘玉良莫屬。
關鍵詞:女性畫家海上畫派西畫法
中圖分類號:K825.72=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24-0021-01
海上畫派的海上從廣義上講,是一個模糊的地理概念,是一個有著地理和行政區(qū)域意義上明確限定的名詞,并非僅指上海,還包括江浙一帶周邊的地區(qū)。海上畫派,就是指這個范圍內的書畫家。潘玉良屬于海派后期的一個分支。
一、生平經歷
潘玉良生于古城揚州,父母以經營氈帽為生,由于經營不善,父母相繼過世,8歲時隨舅舅一同生活,14歲時,為了換取“煙資”,將其買人青樓,在那里她度過兩年痛苦的時光,直至1916年,蕪湖商界的新任海關監(jiān)督潘贊化到任,成為其二房,被送到上海居住,開始了她嶄新的生活。在上海,潘贊化聘請專門的老師輔導玉良的功課,由于對繪畫藝術充滿激情,又得以洪野先生輔之美術基礎知識,1918年以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西畫。為了獲得更真實、更高境界的藝術知識,毅然踏上漫長的求學之路,在國立里昂美專、巴黎國立美專、羅馬國立美專都留下了她的足跡,九年后載譽歸國,受劉海粟之聘,擔任上海美專繪畫研究主任及導師,后任中大藝術系主任。在國內多次開個人畫展,由于第五次畫展被破壞,加之世俗的偏見與封建等級的壓力,再次駛向大洋彼岸,與藝術為生。盡管身在海外,但她的心一日不曾離開,當祖國被侵略時,她深為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人民而痛心,積極組織駐海外的藝術家為抗日募捐,開辦中國畫家畫展,提升中國在世界繪畫領域的地位。晚年由于身體原因,也迫于國內的文化運動,最終客死異國。
二、作品特點分析
潘玉良有繪畫天賦,能在藝術方面有建樹,最重要的是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這一點從洪野給潘贊化的信中可以看出:尊夫人對美術觀察之銳,感覺之敏,領會之深,卻非泛泛;更難能者,乃其意志之堅,毅力之恒,使其探求之誠,已達寢食皆忘之境……
第一,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西畫法??磁擞窳嫉淖援嬒?,我們會被她憂郁的眼神而情緒化,隨她一起憂愁。油畫師西方畫法,但是潘玉良將中國的旗袍、傳統(tǒng)花紋融入其中,用筆干練,用桌上嬌艷欲滴的瓶花,襯托出作者濃郁的鄉(xiāng)愁。
1955年的《扇舞》,由兩個穿著中國民族服裝的中國姑娘在歡快的跳著舞蹈,紅和綠鮮明的對比,人物愉悅的表情,以及人物的動態(tài),仿佛帶我們進入了那古箏彈奏的樂曲中,能感受到它的節(jié)奏。
第二,內容感強。曾有評論指出潘玉良是中國印象派代表,但筆者認為事實并非如此。印象主義,是法國19世紀下半葉的一個重要藝術流派,重視光的變化,光和色高于一切。正如雷諾阿所說:“為什么人們總在繪畫中尋找思想呢?當我看一幅杰作時,我單純地滿足于欣賞?!比缰敖榻B的《舞女》,作者借中國傳統(tǒng)民族舞和民族服裝,表達對祖國的懷念:通過《自畫像》中的一束玫瑰,表達對丈夫的思念,她的每一幅畫作都有一個故事。例如《黑女》,這是刻畫的意大利少女安妮絲,她是潘玉良在羅馬居住時房主安東尼大爺的干女兒。她和潘玉良一樣。都曾有過痛苦的回憶:從小被賣到妓院,過著非人的生活。潘玉良聽其經歷后,為其畫了這幅著名的畫像。安妮絲身體周圍纏繞了一圈古銅色,用筆豪放,邊緣線遒勁有力,表現了安妮絲樸實、強悍、勇敢的性格。
第三,融入中國畫元素。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吳帶當風,曹衣出水”,西洋畫家在油畫上往往只重視色彩、光線、構圖,忽視了線的表達,但潘玉良汲取了中國畫的養(yǎng)料,從她的人體畫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線條的應用尤為突出,鏗鏘有力,清晰的表現了每一個部位與細節(jié),使得整個形體凸現出來。
三、藝術貢獻與影響
為何將潘玉良作為海派女性代表呢?我們都知道海派后期領軍人物是吳昌碩,他融詩書畫印于一爐,使中國繪畫結束了漫長的傳統(tǒng)模式,對日后的京派等派別有不同程度的借鑒,特別是對日本的書畫界影響頗深。潘玉良亦是如此。1956年獲多爾烈獎,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的藝術圣徒獎,在繪畫和雕塑方面更是成績顯著,另外,曾擔任巴黎中國藝術學會會長,巴黎婦女沙龍的領袖之一等,擴大了中國藝術在歐洲的影響。這些并不是任何一個藝術家都能擁有的榮譽,特別是在當時的歷史時期,對于一個女性藝術家更是不易。
潘玉良將藝術視為生命,她身體里仿佛流淌的是顏料,不到生命枯竭之時,顏料永不凝固。以一首詩作為結語。既表達對于老藝術家的敬意,也以此勉勵自己對藝術的學習要持之以恒,永不放棄:遐路畫難行,異城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身處繁華界,心涌故國情。何日飛故里,不做寄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