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紅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多媒體在學生愉悅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中發(fā)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課堂是一個特定的空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生動體現。因此,教師必須合理使用教材,靈活地運用電教、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歡樂中獲取知識。
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強化教材里的德育因素
多媒體技術的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齊上陣,讓他們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注意力集中,不斷將間接經驗內化為直接經驗和表象,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晦澀的內容形象化,很容易實現情境教學。語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詩歌、富有詩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哲理深刻的小品文占相當比例,都蘊含著濃郁的德育情感因素,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陶冶作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進一步強化這些德育因素,使之具有更強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激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感情波瀾,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學習《斑羚飛渡》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制作了12幅有關斑羚的動畫圖片演示,以悲愴的古箏樂聲襯托斑羚飛渡的悲壯慘烈。一只只老斑羚為了種族的延續(xù)而從容走向死亡的壯舉及鏗鏘悲壯的音樂,強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感官和心靈。一個學生在“課后感”里寫道:“這一節(jié)課深深地震撼了我,斑羚‘團體協(xié)作、勇于獻身的崇高形象將永遠銘刻在我腦中。想起我自己有時自私孤僻、義務勞動都想?;嵌嗝磻M愧……”
運用多媒體弄清課文篇章結構
要想使學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結構,理清其思路是關鍵。尤其是在說明文教學中說明順序的講解。如在教《蘇州園林》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欣賞。錄像的前半部分體現蘇州園林是“完美的圖畫”的特點,后半部分則可選擇幾處有特色的景點,如亭臺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等。在此基礎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個角落的“圖畫美”。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可以在放映錄像的同時配樂(最好是古典音樂)朗誦課文,讓學生在欣賞錄像、聆聽課文的同時思考問題:蘇州園林總體特征是什么?設計者是如何實現這個特征的?課文第2至6自然段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欣賞完錄像之后,檢查提問,然后由教師分析、講解課文,重點分析本文總分的結構方式及語言的多樣性。借助錄像,讓學生在大腦中留下蘇州園林的美好畫面,進而用較快的時間清理本文的“脈胳”之所在。
運用多媒體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
電教媒體具有聲、光、像等多種功能,它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去積極地思維,提高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可以為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錄音、多媒體的恰當、適時的運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機能,這樣會更愉悅地刺激學生想象意識的萌動。
正確觀察,促進條理思維當前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為了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鍛煉,筆者根據學校實際用PowerPoint制作幻燈片,模仿講課時錄像的順序,把學校辦公樓后小公園的幾處景點放映出來。這里的景色學生都非常熟悉。筆者讓學生先談談對小公園的總體印象,然后從幾個方面分別說明,最后模仿《蘇州園林》的結構把自己想說的話整理到日記本上,成為一篇比較成功的說明文。這樣,既鍛煉學生的口頭 表達能力,又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
利用視頻、錄音理解主題如在教學《春》一文時,為了讓學生領悟到“春”的主題,教師可利用影碟播放春天的畫面,讓學生從色彩、音樂等方面感受到春天的氣息,然后再去挖掘文章內涵。在教《陋室銘》一文時,教師可利用錄音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來配樂朗讀,激發(fā)學生思維,隨著音樂旋律去感受“陋室不陋”的真諦。
運用圖畫,激發(fā)想象這主要是指用簡筆畫或圖畫來勾勒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如《醉翁亭記》一文,就是可將醉翁亭周圍的景物制成畫面,這樣既利于學生理解,又便于他們發(fā)揮想象去體味文意。這些手段的運用可以活躍學生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由于多媒體特點的多樣性,用它作為教學手段有非常大的優(yōu)越性。它不僅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更能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在語文課堂上,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懷疑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利用多樣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踐活動,培養(yǎng)他們敢于創(chuàng)新的意念和豐富的想象能力,使多媒體功效真正落實到語文課堂上,從而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要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不斷運用多媒體探索、創(chuàng)新,讓它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河北省遷安市徐流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