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杰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古代對教師職業(yè)的要求,教師就是傳授知識,解答學生疑惑的人。可是在當今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解答疑惑那么簡單了。21世紀對學生的要求是全面發(fā)展,對教師也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師的角色已發(fā)生了根本的轉變,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傳統的教育者、實施課程的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學中的學習者和研究者。所以以往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很陳舊,不能再適應時代的要求了。
教師必須要對課堂上面教學藝術進行研究,才能使學生在愉悅中學習。筆者時常聽到一些歷史教師抱怨:“學生不喜歡學歷史?!彪y道學生真的那么厭煩歷史嗎?倘若對歷史教學的現狀深入的透視一下,便不能不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歷史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問題在于歷史課堂的教學方法不盡人意,缺乏魅力。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誰要領導好教學和教育過程,誰就要精通教學和教育的科學、技巧和藝術?!睔v史知識的記憶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堆砌、壘集起來,讓學生去死記硬背,而是需要一定技巧和藝術,需要教師用一種盡可能活潑多樣地方式去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怎樣使學生感到學習歷史不再是一種痛苦的歷程,而是愉悅的過程呢?筆者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進行了初步探索。
歷史課堂教學的美化魅力
歷史課堂教學的“美”最重要的是應講求教學語言之美。初中教師面對的是12歲~16歲的青少年,歷史課堂上,他們愿意聽,樂于記形象性強的人物事跡和故事。教師授課時就應緊抓住這一特點,因勢利導,講歷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氣氛,講得有聲有色,要把簡單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具體的場面。如“新文化運動”一節(jié),講到袁世凱尊孔復古時,可這樣敘述:“1914年9月28日,孔子的生日,袁世凱頭戴天平冠,身穿古裝,親率文武百官到孔廟,大行三跪九叩之禮,演出了民國以來第一次祀孔朝圣大丑??;12月23日冬至節(jié),袁世凱又穿起特制的古怪祭服,率領百官,擁進天壇,舉行祭天大典,這是民國以來,袁世凱的又一次化妝滑稽表演?!睂W生可以通過這樣有聲有色的描述看到袁世凱的丑態(tài),了解袁世凱尊孔復古的目的。
合理設置疑問是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鑰匙
學生在學習時不是單純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而是通過自己的大腦對教師輸入的信息進行再加工,經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想象,將獲得的知識存入大腦記憶區(qū),變?yōu)橹黧w的財富。因此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質疑能力,對學生的主動學習十分重要。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苯處熢诮虒W過程中,設置疑問,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既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維,啟發(fā)他們對問題深入思考,從而使學生既深刻領會和掌握歷史知識,又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梢姡ㄟ^設置疑問,來啟發(fā)和引導學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設疑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是任何問題都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要避免過于簡單的,要避免學生已知的或脫離學生實際困難的問題,所提問題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的具有一定思維力度的,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2)教師不僅要自己提出問題,還要啟發(fā)學生質疑,鼓勵學生質疑;3)設疑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布魯納的“發(fā)現法”十分強調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通過設疑來使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興趣,促使學生在生疑、思疑、釋疑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發(fā)展思維。
利用課堂競賽使學生愉悅地學習
活潑多樣的教學方式是為了滿足學生這一特定階段的心理需要。中學生隨著年齡增長,抽象思維開始逐步形成,喜歡閱讀,喜歡思考,表現為愛問愛說。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課堂上利用競賽的形式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產生學習的欲望。競賽的形式必須多種多樣,如口頭提問,書面提問,個別提問,集體提問等。教師還可以在黑板上寫好題目,或者利用幻燈、投影等現代教具。總之,方法必須多樣化,要注意提倡采用集體競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教師要多學習知識,研究新課程,新課標,探索更適合現代化教學的方法。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使學生愉悅的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把他們培養(yǎng)成現代化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歷史教學不同于其他理科教學,是有它獨特的特色,如人物、事件、發(fā)生環(huán)境、社會影響,以及它的內涵和意義等等。因此,加強對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究,重要的是要以教材為綱,符合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體現現代教育思想。
(作者單位:山東省壽光市稻田鎮(zhèn)趙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