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生活在天空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藍天。 明凈的天空,寥廓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天空引人遐思,藍天令人神往。
有時望著藍天,發(fā)發(fā)呆,出出神,看見自由飛翔的鳥兒,我遐想:鳥兒能在藍天中自由飛翔,是因為它有一對堅強的翅膀……慢慢地,我學會了仰望藍天,健壯自由的鳥兒常常令我神往。
許多人雖失去了“翅膀”,但面對生活依然充滿希望,他們同樣讓我欽佩。 如張海迪、海倫.凱勒、奧斯特洛夫斯基、貝多芬……他們知道,上天關(guān)閉了他們的一扇門,必定就會有一扇窗等待著他們?nèi)ラ_啟。 雖然失去行走的能力,失去觀察世界的能力,失去表達心聲的能力,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成為馳名中外的作家、教育家、音樂家……因為他們知道,生活的天空是如此的廣闊。在極端痛苦中,他們仰望藍天,他們意志堅定,他們與厄運抗爭到底!
當然,一路上,也許會遇到艱難,也許會遇到挫折,甚至會失去生命。 但是,只要有決心和行動,那扇窗就有可能被開啟。 因為殘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 真正的殘疾不是身體的殘疾,而是心靈的殘疾。
殘疾也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殊的美麗。 以邰麗華為代表的殘疾人舞蹈演員塑造出的“千手觀音”,就是他們的靈魂之舞?。∷齻兊奈璧刚鸷沉擞^眾的心靈:原來他們同樣熱愛生命,原來他們也能如此耀眼。
因此,我們應(yīng)當學會仰望藍天,學會把不幸的事情變得美好。 這個轉(zhuǎn)變需要堅定的信心,需要經(jīng)受生活中的種種考驗。 當我們從困境中挺過來的時候,就會發(fā)覺,蔚藍的天空在我們心中是多么的明凈、寥廓、深邃。
仰望藍天,自信地邁步,一切苦難都會過去,一定會有希望!
整體評價:
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議論文,感情飽滿,有極強的震撼力。文章從鳥兒自由飛翔寫起,可謂別有深意,與下文形成對比,烘托了殘疾人的身殘志堅。所舉事例非常典型,且在挖掘深意方面頗有創(chuàng)新。文中的說理秉承事實,客觀周密,道理深刻而耐人尋味,語言表達生動形象。
(耿世誠 評價)
相關(guān)鏈接:2008年四川省內(nèi)江市中考作文題為“仰望藍天”。
(責任編輯 曹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