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改作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蓖硖圃娙硕拍恋倪@首 《清明》,是一首雅俗共賞的七言絕句。
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曾把這首詩改成五言絕句,即:“清明時節(jié)雨,行人欲斷魂。 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他說,既然“清明時節(jié)雨”,當然“紛紛下”;既說是“行人”,自然已在路上;第三句本就是問句,不必“借問”;至于“遙指杏花村”,也不一定非要是牧童。 紀曉嵐的改法雖可算作“精煉”,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詩中原有的美好意境。
還有人采用了另外一種斷句方法,將此詩改為詞,也別有味道。 即,“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p>
人名對聯(lián)趣話
人名對聯(lián),從古至今都很受人們喜愛。舊時關帝廟曾有一聯(lián):
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
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對聯(lián)中巧妙安排了三國時蜀漢四位名人,并說明了他們與關羽的關系,可謂精妙。
借用諧音法,使對聯(lián)中的詞語產(chǎn)生一語雙關之效,也是常用的手法之一。如:
兩舟并行,櫓速不如帆快;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此聯(lián)中的“櫓速”、“帆快”、“笛清”、“簫和”分別諧音四位古人的姓名,即三國魯肅、漢將樊噲、宋將狄青和漢相蕭何。
相傳,唐伯虎曾為一家酒肆題了一幅對聯(lián):
賈島醉來非假倒;
劉伶飲盡不留零。
上聯(lián)中的“賈島”是唐代詩人,而“假倒”是“假裝醉倒”的意思;下聯(lián)中的“劉伶”是西晉“竹林七賢”之一,而“留零”是“一點也不?!钡囊馑?。
“明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這同樣是一個運用了諧音并嵌入人名的上聯(lián),如果你有興趣,不妨試著對個下聯(lián)吧。
《塞下曲》有錯嗎?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是唐代詩人盧綸的 《塞下曲》。
華羅庚先生曾對此詩質(zhì)疑:北方大雪時,群雁早南歸。 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初看之下,這樣的疑問不無道理。 然而,如果經(jīng)過認真、科學的考證就會知道,詩中所描寫的景象是沒有錯的。
塞外的氣候是不能用我們平時的天氣狀況去衡量的,那里氣候變化無常,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陰歷八九月和三四月下雪的情況。 另一位唐代邊塞詩人岑參也有“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名句,而此時,正是大雁南飛的時節(jié)。 這就形成了大地茫茫白雪、天上群雁飛翔的塞外獨有的景色。 此外,“月黑天高”雖然看不到天上的大雁,但可聽到雁鳴,“孤雁兩三聲,行人不要聽”正是古人對夜空飛雁的描寫。 由此可見,《塞下曲》 沒有錯。
我國古代同堂三文豪
三班:東漢的班彪、班昭、班固
三曹:漢魏的曹操、曹丕、曹植
三張:西晉的張載、張協(xié)、張亢
三蘇:北宋的蘇洵、蘇軾、蘇轍
三袁:明代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何謂『孺子?!??
魯迅先生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對仗工整,廣為傳誦。你知道其中的“孺子牛”是什么意思嗎?
“孺子?!闭Z出《左傳.哀公六年》,這里的孺子,指的是齊景公的幼子。 據(jù)史料記載,齊景公非常寵愛他的幼子,一次竟趴在地上,口銜繩子,讓幼子當牛騎。 幼子不小心從“?!北成系洌K子把齊景公的牙齒折斷了,但齊景公絲毫沒有生氣。
魯迅先生化用這一典故,摒棄了舊義,賦予了“自己對人民大眾無限忠誠”這一新義,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思想境界。
“斗大”究竟是多大?
我們平時常用“斗大”一詞,如“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等。 那么你知道“斗大”到底是多大嗎?
斗是古時候的器具,有兩種:一種是量器,用于計量糧食,十升為一斗;一種是飲酒用的酒器,即大酒杯。 無論哪種“斗”,其體積都不大不小,也許正因為如此,在漢語中,對小的物體形容其大,能用“斗”,對大的物體形容其小,也能用“斗”。 如“斗膽”、“官倉老鼠大如斗”,是用“斗”來形容小的物體之大;而“斗室”、“斗城”則用“斗”來形容大的物體之小。 這兩種用法都是夸張。
(責任編輯 曹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