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艾琳(臺灣)
詩以整個世界的狀態(tài),召喚我;并且教育我的眼、耳、鼻、舌、身、觸、意去感知它的存在,即是我自身的存在。
于是,詩可以從一只蘋果的內(nèi)在鉆出來,蘋果的香味誘人;然后一小塊蘋果在我嘴里咀嚼;最后蘋果成為我體內(nèi)的一部分。在桌上,那只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偎在咖啡杯旁,若有所思……于是我寫出了《靜物》一詩,而那蘋果,就是詩當(dāng)下的思想樣貌。
所以,我若能注解詩在生活中的影響,我會說:詩是生活中一連串事物的反應(yīng)。
詩,也應(yīng)該只有“被寫出”和“尚未寫出”兩種。有人說,沒靈感寫不出作品,我想是因為他陷在生活里,卻沒看到生活如何喂養(yǎng)他,帶領(lǐng)他走向人生的不同新境。
詩無形,卻無時無刻地存在身邊?;蛘哒f:詩讓我活在它里面。
詩,也有形,從一幕景說起:那時我五歲,站在嘉南大渠的堤上,放眼看去,灰藍(lán)的天空與土地上的各色綠意,將我的身影夾在天、地線之間;彼時,我便已聆聽到它的說話。那說話來自無唇無齒之境,那意旨卻綿邈幽長,足以用一生來與之對話,進(jìn)行思考辯證。
那或許不是詩,而是讓詩產(chǎn)生的詩人心中的無名來源。從那時候開始,它就教我說另一種語言。有時畫,有時歌,有時才是詩,而我情不自禁落筆為文字,只不過是為了翻譯給聽不懂原音原意的人知道,這無聲之聲、無意之意的豐富與神秘。
我練習(xí)許久,也經(jīng)過俗世的錘煉,它教的內(nèi)容便越來越開放。有時,我?guī)缀跻詾槭翘鞕C泄漏,因為我感到困惑、戰(zhàn)栗、好奇、神圣、驚喜……有時,我認(rèn)為它為生命回答諸多疑點,因此也狂喜、大悲、大慟。
但它總要我溫柔而堅強,矛盾思考卻堅持立場,直到有一天,它透過別人之口,稱我“詩人”,我因此才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了。
寫下詩的第一行時,我無法得知意念能行多遠(yuǎn)、多久。這是我追求的遠(yuǎn)方。不,是在我現(xiàn)實之外的“她方”了。
寫不竟全的詩思,隨著文字靈氣的來去,在我腦中曾經(jīng)真實地出現(xiàn),而遁逸;也把我的魂勾去了一部分。
那逐漸模糊的意象里,存在著一些些的“我”,因此“我”在杳不可知的空間里過著另一種我純?nèi)徊涣私獾纳?。我愿意這么想。
當(dāng)“我”忽然想回來看我的時候,也就是“她方”造訪之時。
(選自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