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進中
“市場是個大學?!?,這是毛主席說的。同樣,基于總結“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和“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人民公社的失敗教訓,毛澤東也講過“價值規(guī)律是個大學?!边@樣的話。當然,在中國,真正從體制層面把市場當成大學校,并以市場經濟作為立國之本、執(zhí)政之綱,那是1978年以后的事,在這之前,我們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歷史表明,計劃經濟最多只能順暢運行一代人。比如,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中后期,當紅旗下誕生的新一代逐漸長大要參加工作或要上大學時,問題不就出來了?而國家就只能強制性地采用“上山下鄉(xiāng)”接受傳統(tǒng)農業(yè)勞動“再教育”的辦法,從而使一代年輕人蹉跎了歲月,它也告示了計劃經濟黃金時期的終結。接踵而來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摧毀了人們對計劃經濟的信念,并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結論,再以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為標志,最終走上了“市場經濟”改革這條道路。正是在“市場經濟”這一基礎上,我們找到了“中國與世界同步”發(fā)展的理論通道,而實踐通道則是2001年進入的“世界貿易組織”。通過WTO這一“經濟聯(lián)合國”,將中國經濟融入國際社會,“摸著石頭過河”被“與國際接軌”替代,在世界市場這所大學校里,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尤其是現(xiàn)代經濟的基本運作模式和方式。
市場經濟是“為他人創(chuàng)造價值”,或者說,是“為人民服務”的經濟,其服務價值的高低與好壞,是由消費者而不是由生產者說了算。市場經濟正是通過爭取消費者的市場競爭,才推動了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和迅速傳播,創(chuàng)造出了巨大的社會財富?!豆伯a黨宣言》說過,市場經濟“比過去一切時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毖芯课墨I也顯示:在人類歷史上,從舊石器時代到公元1750年的250萬年問,人類創(chuàng)造的財富只占迄今為止的世界全部財富的3%。只有在其以后的250多年中,世界財富才突然有了一個幾乎是垂直上升的增長,即在過去0.01%市場經濟時代里創(chuàng)造了人類97%的財富。而同期的、特別是近100多年來的中國,由于缺乏市場機制將自己的和學來的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已越來越落后并“挨打”于世界,只是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30年前開始走向市場經濟后,中國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飛躍。
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以農村土地承包為起點,繼而國有企業(yè)的產權改革,提高了人們經濟活動的“自由度”,煥發(fā)了人們的首創(chuàng)精精神和創(chuàng)造熱情,從制度上落實了“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現(xiàn)代理念。過去30年,中國經濟保持了大約9.5%的年均增長率,成了世界反貧困的一面旗幟。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社會財富像潮水般涌流出來,已經發(fā)展為《資本論》開卷所稱的“龐大的商品堆積”的社會。正是由于有了這種“龐大的商品堆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奠定了一個堅實而寬厚的財富基礎。
鄧小平曾經說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一概括,使我們擺脫了原有社會主義教條的束縛。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只有把社會主義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之上,才能使社會主義真正由“空想”變?yōu)椤翱茖W”。社會主義理論是從18世紀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英國的歐文和19世紀德國的馬克思、恩格斯那里產生的,而發(fā)達國家在巨大的財富支撐下,現(xiàn)已大大超過所有發(fā)展中國家的公共投資和社會保障,而公共投資和社會保險正是社會主義的最基本價值、最必要因素。因此,中國的社會主義還要進一步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進行建設。誠然,就像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要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一樣,我們的“社會主義”,也要吸取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明特色和幾十年來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目前,世界市場正在面臨著一個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說明世界市場經濟體制也要“與時俱進”,我們要與世界各國一道,認真地總結危機產生的機理,尤其要進一步厘清市場與政府的責任邊界??茖W發(fā)展觀所要求的社會平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基礎公共服務的加強和提升,地區(qū)差異、城鄉(xiāng)差異的‘降低以及城市化、工業(yè)化過程中的資源、環(huán)境壓力的破解等,都是我們需要直面的問題。而最首要的是,我們要堅定對市場經濟的體制信心,要繼續(xù)在市場經濟這個大學校里去學習,去博弈,去探索,去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