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冬
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Flash已經作為一種跨媒體,在課堂教學、教學網站、遠程教育和教育游戲等許多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在教育資源庫的開發(fā)與建設中,它與圖像、視頻、音頻、文本等資源一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著眼Flash教育資源庫建設,討論并總結Flash資源文檔(SWF/FLV/EXE)的開發(fā)、獲取、轉換以及反編譯與利用等幾種基本的處理技術,旨在拋磚引玉,促進Flash教育資源更好的利用。
關鍵詞:Flash;教育資源;跨媒體;資源庫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09)04-0063-03
Flash的技術特點主要表現在使用矢量技術而文件格式小、腳本豐富而交互性強、支持多種媒體而表現形式活潑、采用流控制技術而網絡傳輸速度快。由于這些特點,近幾年引發(fā)了Flash的火爆與流行,同時它已作為一個產業(yè)滲透到音樂、傳媒、IT、 廣告、房地產、游戲、教育等各個領域。就教育領域而言,Flash的出現拓展了我們關于計算機應用的視野,它被廣泛應用到校園網站和教學網站開發(fā)、網絡和課堂多媒體課件制作、教育游戲設計、教育資源積件積累等許多方面。Flash教育資源也作為一個新的概念與研究領域應運而生。[1]
本文所討論的Flash教育資源文檔處理主要針對Flash影片動畫SWF資源文檔、Flash視頻FLV資源文檔以及Flash被打包播放的EXE資源文檔,它們是Flash教育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教育單位或個人Flash資源庫的建設中,這些資源的來源主要包括:運用網絡傳媒技術下載獲取、運用工具軟件制作開發(fā)、對本地資源進行改造與轉換、直接采購相關公司的資源素材或作品等。這幾個方面所涉及的處理技術主要有制作/開發(fā)、下載/獲取、轉換、反編譯、集成等。
一、Flash教育資源開發(fā)技術
Flash視頻(FLV)資源的開發(fā)可以用相關軟件把標準視頻直接轉換,打包后內嵌Flash播放器的EXE文件的開發(fā)也可以用相關軟件(如電子雜志ZineMaker)合成后直接導出而成,這兩種情況在下文的格式轉換中將詳細說明,相比之下,SWF資源的開發(fā)技術要復雜得多。
SWF資源的開發(fā)可借助很多工具軟件,較常用的軟件有Flash、Swish、SWFText、 Flash Slider Builder、Captivate等等,各種軟件各有所長。本文主要歸納了目前普遍流行的開發(fā)技術,按功能分類,將它們分為全能開發(fā)型、文本特效型、幻燈演示型、屏幕錄制型、輔助制作型等幾種類型。用戶有必要依據自身的技術基礎與工作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開發(fā)技術。表1是各類型的綜合比較。
二、Flash教育資源獲取技術
網絡資源中包含了大量的SWF、FLV(Flash視頻)和EXE等格式的在線Flash資源,這些資源的獲取并不像普通在線文本與圖片資源,用“復制”、“圖片另存為”或文件菜單中的“網頁另存為”就能解決問題。
1.利用本地緩沖臨時文件夾
IE瀏覽器并不支持直接保存Flash資源,但可以利用Internet本地緩沖臨時文件夾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使用IE瀏覽Flash資源,接下來依次選擇“工具→Internet選項”,在“常規(guī)”選項卡中單擊“設置”按鈕,在打開的窗口中單擊“查看文件”,這樣系統(tǒng)會在資源管理器中打開所有脫機瀏覽文件。可在類型為“Flash影片”的文件中找到在線的SWF文件,類型為“Flash Vedio File”的文件中找到FLV文件。此法的優(yōu)點是不需要其它工具,缺點是由于這些資源是邊下載邊播放的,所以用戶要在線觀看完整個FLV視頻或SWF動畫,臨時文件夾才能得到完整的資源。
2.利用相關瀏覽器
用Maxthon(傲游)瀏覽器保存SWF,會用到它的一個ViewPage插件。方法是遇到包含有SWF的網頁時,點擊工具欄這個插件,在Flash的選項卡中,選中目標Flash文檔,右鍵單擊,選擇“目標另存為”即可。對于FLV資源的保存,目前傲游2.0具有“嗅探器”,利用它可以很容易下載FLV、WMV等流媒體資源。
用Firefox(火狐)瀏覽器保存SWF動畫只需要三步。第一,在有Flash動畫的網頁點右鍵,查看頁面信息;第二,在頁面信息對話框中點媒體;第三,在對話框媒體列表中選擇你想保存的SWF文件,然后點“保存”即可。用Firefox保存FLV資源需要安裝VideoDownloader插件。
3.利用第三方下載軟件
常用的下載軟件有DuDu下載加速器、迅雷、QQ旋風等,用它們下載SWF很方便。以迅雷為例,安裝軟件后,需要重啟瀏覽器,在打開含有SWF的網頁上,如果把鼠標移到在線的SWF文件上就會出現一個下載提示圖標,點擊這個圖標就可以直接保存。當然還有一些小軟件,它們是專門為保存SWF而開發(fā)的,如:Flashsaver、FlashCap、CuteSWFget、Flash Catcher。
目前常用來下載保存FLV資源的免費軟件Vidown(維棠:http://FLV.vidownonline.com/)。下載安裝后打開軟件,新建下載任務,在地址欄中輸入要觀看視頻的地址,它能自動找到FLV文件真實的地址下載,并能用軟件附帶的FLV文件播放器觀看。
三、Flash教育資源格式轉換技術
有時因為某種需要,要求對Flash教育資源文檔格式進行轉換。這些轉換主要涉及一些常用的文件格式。如:視頻文件(MPG、AVI、MOV、WMV、MP4等)、Flash資源文件(SWF、FLV、EXE)、其它可打印文件(PDF、DOC、PPT、HTML)等。
1.Flash資源與視頻文件的轉換
FLV是Flash Video的簡寫,即Flash視頻流,是一種新的視頻格式,它與SWF文件一樣,基于流技術。由于它形成的文件極小,加載速度極快,目前很多在線視頻網站(如新浪播客、土豆網)與其它資源網站均采用這兩種格式。FLV視頻與SWF動畫適合在計算機網絡上播放,標準視頻格式可能適合單機或在其它媒體(如VCD)上播放,這些不同格式的資源之間會經常需要轉換。關于轉換技術的詳細描述見表2。
2.Flash資源與其它相關文檔格式的轉換
除了視頻,在各種具體的應用中,還會涉及Flash與其它文檔的各種轉換問題,這些文檔格式主要有EXE、PDF、DOC、PPT、HTML等等,表3詳細說明它們進行轉換的需求與方法。
四、Flash教育資源再利用技術
Flash資源SWF文件與電子雜志EXE文件中不乏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其中可能包含各種豐富素材,如文本、圖像、音頻、FLV視頻、字體、圖標、幀畫面、按鈕、動作腳本等。但結合到我們自己的具體的需求,可能只需要這些資源中的某一張圖像或圖標、某一種音效或音樂、某一個腳本或字體等。因此,合理地利用Flash資源必須借助于相關的反編譯/破解技術,把Flash資源中組成元素分解出來,然后有選擇的加以利用與重組,把素材導入到相關平臺中再加工,最后生成所需要的新的教育資源形式,如Flash、網頁、PPT、Authorware等。如圖1所示。
資源素材集成技術有很多主流工具軟件,如:PowerPoint、方正奧斯、Authorware、Dreamweaver、Flash 等,下面主要討論有關Flash資源的反編譯/破解技術。
1.SWF格式的反編譯技術
提取SWF文檔中相關資源的軟件有碩思閃客精靈、Decompiler、SWF Decoder、SWF Scanner、Action Script Viewer等。
它們的功能大同小異,尤其以碩思閃客精靈為代表,它是一款用于瀏覽和解析Flash動畫(SWF文件)的國產軟件。使用它可將SWF分離Flash影片的幾乎所有元素:圖片、矢量圖、聲音、FLV視頻、文字、按鈕、影片片段、幀、動作的腳本等,分離出來的資源可以保存為JPEG、MP3、WAV等等。即使受保護的SWF也可以反編譯并還原成Fla源文件,再使用Flash軟件進行再編輯。因此,在破解SWF時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把SWF文件破解成Fla文件,然后通過Flash 8.0或Flash MX打開Fla文件進行加工,再發(fā)布成SWF文件;另一種是直接把需要的素材元素提取出來(如僅需要SWF中的聲音,就只把聲音導出即可),可作為素材導入到其它軟件中與其它資源整合。
2.EXE格式的破解技術
EXE格式的Flash資源(如電子雜志文件)其實就是獨立的EXE加殼保護的文件,文件中集成了很多SWF動畫,內置Flash播放器,不需要借助Flash播放器就能運行播放。破解它們可以借助于“Flash吸血鬼”軟件。
Flash吸血鬼軟件可獲取受保護的Flash資源。在破解時,只需要運行Flash吸血鬼,用鼠標點擊拖動程序左邊的定位器圖標,移到SWF或EXE資源所在的窗口,Flash吸血鬼就會把操作目標中所包含的SWF文件全提取出來。
五、小結
目前Flash技術在互聯網應用中已經成為一個事實上的行業(yè)標準,Flash的教育資源形式已經普遍存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手機上播放Flash也成為了可能,再加上各種軟件也逐步支持Flash文件格式,這些情況將進一步推進Flash教育資源更廣泛的應用,因此怎樣更好地推進Flash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利用,本文僅作了一些處理技術的總結,希望能夠給這一方面的工作帶來一點建議與參考。
參考文獻:
[1]鄭小軍.Flash教育資源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2(2).
[2]馬海燕.Flash技術的跨媒體應用現狀與原因分析[J].當代經理人,2006(7).
[3]周玉濱等.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設計與開發(fā)[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1).(編輯: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