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讀大班時,同班很多同學都參加了識字班,填鴨式識字是也。小孩子的記憶力無可懷疑,填鴨自然是有成效的。但,有這個必要嗎?暫且不論孩子喜不喜歡,先讓我來介紹一下愷的識字經(jīng)歷吧。
我個人非常喜歡書,經(jīng)常買書。自打有了愷,買的書基本就是童書了。家中藏書,愷名下的就超過兩千冊。只要他愿意,只要我有時間,我們就一起享受這些美妙的書。閱讀,對他而言真的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因為我從不要求他認字、不要求他回答一大堆問題、不要求他從書中學到什么;對我而言,這樣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一我愛愷,也愛書。
通常,愷放學后,我們在沙發(fā)上舒服地坐好,一本本地看、一本本地講。起初自然是全部由我來講,他只管看圖。四歲以前,他非常喜歡重復的內(nèi)容,一段時間就對某幾本書感興趣,一提讀書就是那幾本,簡直能把文字部分一字不差地背下來。漸漸地,他也開始看文字了,首先是書名,很快他就把書名認全,然后慢慢就認得書里的文字,尤其是他背得出內(nèi)容的那些書,不過并非每個字都能認,很多時候他認得的是詞組,一旦詞組被拆開就不一定認識了。
出門玩的時候,他也開始關心那些指示性的標牌,比如“禁止抽煙”、“游客止步”之類,看到就非常想弄明白上面寫的是什么;商店、銀行門上的招牌,他也很有興趣,看到就要念念。在這個過程中,識字與否基本是由他自主決定的,我很少主動教導,只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指點一下。
愷上小學前,據(jù)兩位小學教師估算,識字量應該在六百以上。如今愷是一年級新生,時常有教師、家長夸獎他詞匯量大,覺得我教得好,其實一我哪里教過什么!
所以,家長有時間有精力,不妨多多進行親子閱讀。親子閱讀不僅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更能幫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這個習慣是能讓孩子受益終生的!至于識字,就讓它作為閱讀的衍生功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