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紀雙城 青木 陶短房 本報特約記者 汪析
盡管英國首相布朗已經(jīng)結(jié)束訪美,但直到9日,“布朗訪美受冷遇”依然是主導英國輿論界的話題。很多英國媒體在不依不饒地討論布朗訪美究竟有多大價值,就連奧巴馬贈送給布朗的禮物———一套美國經(jīng)典影片的DVD,也被英國人當成了美國“怠慢”布朗的“證據(jù)”,他們認為,布朗受到了美國的“羞辱”。
據(jù)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布朗對會見奧巴馬投入了很大熱情,特意為奧巴馬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個筆筒。英國首相府發(fā)言人說,這個筆筒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寓意深刻———它象征了兩國的“歷史紐帶”。布朗之所以選擇這個禮物,是因為白宮總統(tǒng)辦公室里有一張已有129年歷史的書桌,這張書桌名為“堅毅桌”,承載著英美兩國傳統(tǒng)友誼。布朗送的筆筒正是與“堅毅桌”相配。
然而,奧巴馬回贈布朗的禮物卻令人有些失落。報道稱,盡管奧巴馬是世界上最富有國家的領(lǐng)導人,但他并未如外界想象那樣送給布朗什么貴重禮物,相反,不過是25盤美國經(jīng)典影片的DVD。
英國《每日郵報》諷刺說,這就好像是我們在圣誕節(jié)從遠道而來的姑媽那里收到了一雙襪子,從何體現(xiàn)英美兩國特殊的“歷史紐帶”?《每日郵報》還稱,雖然這些影片屬于“特別收藏版套裝”,但隨便走進華盛頓任何一家音像店,花上250英鎊就能搞定。真不知布朗收到這些禮物時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他確實不喜歡看電影。
敏感的英媒還注意到,布朗與奧巴馬的會面恰好碰上白宮換雕像,此前英國贈送給美國的丘吉爾雕像被撤下?lián)Q成了林肯的半身像。英媒認為,這似乎在提醒人們“英美關(guān)系發(fā)生了變化”。英國《獨立報》在名為“奧巴馬的怠慢使布朗受辱”的文章中稱,布朗受“羞辱”是對英美關(guān)系的“最大諷刺”,也說明兩國的“特殊關(guān)系”遭遇了寒流。
然而,據(jù)BBC報道,英國首相府否認布朗訪美受到“不友好”待遇。此外,或許是對英國媒體不滿的回應(yīng),奧巴馬在布朗回國后立即給他打電話。在10分鐘的交談中,奧巴馬高度贊揚布朗在國會兩院的演講,稱他訪美取得了“巨大成功”。奧巴馬還特別強調(diào),他非常喜歡布朗贈送的筆筒。
就連一些外國媒體也注意到了英國國內(nèi)對布朗訪美受“怠慢”的不滿。加拿大自由新聞社8日稱,令人驚奇的是,奧巴馬的“禮品過失”在英格蘭成了“熱點話題”。俄《今日報》6日在名為“怠慢在全世界都可以聽到———尤其是倫敦”的文章中寫到,“布朗是首個在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歐洲領(lǐng)導人,但英媒討論的唯一話題卻是布朗被虐待的狀況是如何之慘”。
其實,“禮品過失”只是英國人的不滿之一,他們抱怨更多的是奧巴馬未給布朗舉行國宴和招待會、兩人的聯(lián)合新聞發(fā)布會被改為簡單吹風會、雙方會面時間大大縮短等等。英國《新政治家》期刊的最新民調(diào)顯示,超過62%的投票者認為,英美特殊關(guān)系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倫敦大學學者皮特懷恩斯認為, 布朗訪美之所以費力不討好,并在返回英國后引起如此大的負面回應(yīng),與英國的現(xiàn)狀和英國人的復(fù)雜心態(tài)有關(guān)。布朗遭冷遇的實質(zhì),與英美兩國核心利益消融、英國國際地位的日趨衰微有潛在關(guān)系。在布萊爾執(zhí)政時期,布萊爾訪美曾經(jīng)風光無比,背后是英美兩國共同撐起的“反恐”事業(yè)。如今,在奧巴馬時代,“反恐”合作正因伊拉克困局而瀕臨瓦解;而依靠英美聯(lián)手拯救全球金融困局的想法,多少也只是布朗的一廂情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