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殿臣
高校實行學分制以來,學校面臨發(fā)展壯大自己的大好機遇,也面臨嚴峻的考驗,唯一的出路是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為此,應緊緊抓住目前高校學分制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以深化學分制改革為動力,全面推進教學工作。
一、抓好課堂教學是深化學分制教學改革的重點
學分制教學改革是高校各項改革的核心,而抓好課堂教學是深化學分制教學改革的重點。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是學分制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
1,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是高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這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有很大關系。教師應從更新教學理念、提高知識水平、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下功夫,進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教學,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應始終起到學生學習引導者和指導者的作用。
2,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學習是一種主體性活動,學分制條件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學中要真正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學具有啟發(fā)性,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3,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只有跟上學生的實際,才有可能起到實效。當前,高校教學存在著教學方法呆板、陳舊、滯后的問題。改革教學方法,就是要將單一的傳授法進行優(yōu)化和整合,使單一的課堂講授轉變?yōu)橐哉n堂講授為主,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的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的更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如專題講授法。專題講授法是指教師以社會實際、學生實際和教材實際為切入點去提煉和確立教學專題進行講授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從學生中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中選出一個主題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深入透徹地分析,能夠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提高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學風和考風建設是深化學分制教學改革的保障
學生的學風和考風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應把學風和考風建設作為學分制教學改革的重點,加強對學風和考風新情況的研究,全面推進學風建設,狠抓考風建設,確保學風和考風的根本好轉。
1,全面推進學風建設
努力改善目前高校出現(xiàn)的有些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的現(xiàn)狀,學生主管部門應積極開展班級優(yōu)良學風建設,幫助、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各系(部)要積極配合抓好學風建設;宣傳部門要在全校強化學風意識,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課堂教學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良好的學習風尚。
2,狠抓考風建設
考試作弊的學生屢見不鮮,學校應切實進行考試改革,狠抓考風建設。一是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筆試應側重于考查學生分析、解決、歸納問題的能力,口試要求教師提前布置考題,考題的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體現(xiàn)新穎性和科學性的有機結合,給學生留有思維拓展的空間。二是知識考試和能力考核相結合。要把只注重知識考試轉變?yōu)榧茸⒅刂R又注重能力的考試,就應擴大考試范圍,課堂討論、辯論演講、小論文寫作、社會考察和社會調查等都應納入教師對學生考核的視野。三是要嚴抓考場紀律,對考試作弊的學生堅決嚴肅處理。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深化學分制教學改革的重要保證
學分制教學改革必須是全體教師參與的改革。教學管理部門在制定學分制教學文件的過程中,特別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建設等方面,沒有教師的參與不可能達到學分制的預期效果。具備雄厚的師資基礎,有一支德才兼?zhèn)涞慕處熽犖槭巧罨瘜W分制教學改革的重要保證。
1,加快師資培養(yǎng)步伐
高校在充實教師數(shù)量的同時,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一要保證師資培養(yǎng)經費。學校必須保證師資培養(yǎng)經費到位,在經費使用上,對不同的培養(yǎng)類型采用不同的經費投入辦法。二要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訓要注重擴充教師的知識和技能,把有限的資金用于亟待解決的教學和科研問題。三要采取多種形式。除了采用讓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青年教師的方法,還應該鼓勵青年教師攻讀更高的學位,創(chuàng)造條件讓有發(fā)展?jié)摿Φ慕處煶鰢M修、到國內其他高校進修、參加學術會議。
2,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的過硬本領是深化學分制教學改革的可靠保證。第一,拓寬知識面。任課教師不僅要全面系統(tǒng)的掌握本學科知識,了解和掌握本學科的前沿,不斷充實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擴大知識面,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師。第二,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教師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敢于在教學改革中創(chuàng)新,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在教學中出科研成果,用科研成果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3,建立有效的教師激勵機制
學分制改革是高校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首先要建立科學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對教師的考評除了包括教學工作外,還應包括科研水平和教書育人工作。在評價者中,相對來講,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是最客觀公正的,應把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占總評的比例提高。通過考評,一方面是改進教學工作,另一方面是為優(yōu)秀教師的選拔提供依據(jù)。其次要完善配套政策。實行學分制管理后,有大量的選修課需要教師來承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開出高水平、受歡迎的課程供學生選修,讓學生有課可選,而且學有所獲。事實上,高校的師資數(shù)量有限,開設的選修課亦有限,學生感興趣的選修課更是少之又少。除了對教師進行培訓和進修外,還應聘用其他高校的教師,甚至到社會聘任兼職教師。這樣,既提高了教師的利用率,又提高了辦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