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朋友阿松向我講起他應聘部門經理時的成功經歷,聽來實在耐人尋味。
招聘啟事見報后,應聘者一連數日把招聘單位人事部的門口堵得水泄不通。他們大多是有著較高的學歷和寬松的工作,沖著這個薪水豐厚的部門經理位置蓄謀跳槽的。然而,當他們一個個走進招聘辦公室,只見考官身后的墻壁上貼著一張“告示”,上書:“為了節(jié)約面試時間,您務必在進來5分鐘后自覺退出室外,請您合理支配時間!”
許多應聘者一進屋便抓住有限的時間,向考官滔滔不絕地介紹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即使考官的辦公電話響起,也不愿輕易中斷介紹。往往是,每當考官拿起電話,他們的介紹才被迫尷尬中止。5分鐘時間一到,有些應聘者認為面試被考官接電話占去了大半時間,以至于懇求考官再寬限一些時間,可是,他們同樣被考官責令退到室外。
走出門外的應聘者,紛紛抱怨考官不仁和刻板。
輪到阿松面試,談話進行沒幾句,考官辦公桌上的電話便響起來。阿松心想:與電話相比,面試的緊要程度總還是次要的,因為鈴聲正在作響。于是,阿松淺淺一笑,在鈴聲響過兩遍后拿起電話遞給了考官。就在這時,這位面若冰霜的考官突然露出了難得的笑意:“恭喜你,你被錄取了!”
后來,阿松與那位考官在工作中成了好友。
阿松帶著當初的不解,問:“當時為什么錄取我,而不是別人?”
“還記得面試中的那個電話嗎?那是我們對每個應聘者故意安排的現場測試,而能夠主動中止面試而不影響我接電話的人,肯定是一位深諳商務、寬宏大度、顧全大局的人才;對于那次我們招聘的崗位來說,應聘者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幾秒鐘足矣!”
有時,人們把機會看得很重,又往往把機會的得失寄托在時間等客觀因素上,殊不知,真正考驗人的不是時間,而是人們一念間的素養(yǎng)和態(tài)度。
(彭曉明摘自《人民文摘》)
網奴
毛周林
何謂網奴?網,即網絡;奴,乃是奴隸。合二為一,即為網絡奴隸之意。
我小時候,根本就不曾聽到什么網絡一詞,大家最大的娛樂,無非就是偶爾看看電影,與小伙伴們玩玩過家家的游戲,或者捉迷藏,后來,電視機慢慢普及了,于是大家便對電視節(jié)目津津樂道。網絡的飛速發(fā)展,應該說還是上世紀90年代后的事情。
網絡的興起,給人們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人們的業(yè)余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就是工作也因為網絡而變得更為便捷與順手,比如要查什么資料,我們便可以通過網絡找出目錄,再到圖書館去細找,方便得很。如今,各種新興的網絡工具的誕生與興起更是吸引了更多的網絡愛好者,比如論壇、博客、MSN、個人網站等,可以說,如今,不懂網絡為何物,不上網的人是極少極少的了,大凡見過點世面的人都會上網,都上過網。
我也是一位在網絡中受益的人,網絡方便了我們,同時也有不少弊端。社會中總有不少人,沉迷于網絡,甘心成為網奴。
網奴學生放學后,第一件事便是鏈接網絡,到同上聊QQ,逛博客,打游戲,成績一落千丈;網奴工作人員,連正常的上班時間也不放過,邊工作,邊看網絡電影,或者邊看網絡新聞,工作效率極低,工作質量也無保障;還有的網奴一天到晚都“掛”在網絡上,似乎要同網絡同“起”同“睡”,同“吃”同“喝”一般,吃飯在電腦旁,睡覺也在電腦邊,深更半夜了,還不肯與網絡“拜拜”;還有極少數網奴被網絡中的不健康內容與違法活動誤導,鋌而走險…
沉迷網絡,不知不覺,生活中自己的許多愛好被網絡取代了,生活變得單調,身體也變差了,長期坐在電腦前,輻射不小,還容易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暢通;長久地注視電腦屏幕,對視力也損傷很大……
網奴們,你們到底累不累?其實,生活中還有比網絡更精彩的東西。
(湘中字摘自《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