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曾國藩詩文風格歷時性探討

        2009-02-26 08:18:06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09年2期

        方 正

        關鍵詞:曾國藩 詩文 歷時性 陽剛 沖淡

        摘 要:曾國藩是晚清詩文大家,為我們留下詩歌三百二十多首,文章一百四十多篇,通過歷時性角度對曾國藩青年、中年、晚年文學風格的探討,發(fā)現(xiàn)曾國藩陽剛文風一以貫之,具有穩(wěn)定同一性,同時又具有開放動態(tài)的多樣性,具體說來:古文崇尚陽剛,詩歌是陽剛與沖淡兼有,具體而言早期詩歌重陽剛,中期和晚期詩歌主沖淡。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實現(xiàn)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杰出代表,長期以來我們對曾國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軍事、外交等外在事功上,而對于文學家的曾國藩研究不夠。正如梁啟超所謂曾國藩即使沒有什么“事業(yè)”,僅就文章而言,亦可傳入“文苑”,青史留名。

        一、少年情懷總是詩

        道光十四年(1834),曾國藩只有二十四歲,第一次參加湖南鄉(xiāng)試,得中第三十六名舉人,邁出了他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春風得意的青年學子即于中舉后的第二年進京會試,參加進士考試,向科舉制度的最高峰邁進。二十五歲的曾國藩寫下了《乙未歲暮雜感》,這幾首詩可以看作是曾國藩早期詩歌的代表,“去年此際賦長征,豪氣思屠大海鯨,湖上三更邀月飲,天邊萬嶺挾舟行。竟將云夢吞如芥,未信君山鏟不平。偏是東皇來去易,又吹草綠滿蓬瀛?!薄把詾樾穆暋?,曾國藩剛到京師,志存高遠,有“氣吞云夢”之勢,“鏟平君山”之志。雖然兩次進士考試落第,但曾氏毫不氣餒,他還年輕,遠大的前程等著他。三年后,曾國藩再次進京,大考得中第三十八名進士,經(jīng)過復試、殿試、朝考,曾國藩一路凱歌高奏,授翰林院庶吉士,而曾氏當時只有二十八歲,而一般人由秀才而舉人而進士,一般都四五十歲了,即使是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近代大思想家魏源年長曾氏十八歲,卻遲曾氏兩屆得中進士。更為重要的是曾國藩可以不由“考卷誤終身”,擺脫八股文的桎梏,去讀自己想讀的書,追求真正的學問。

        曾氏在這一時期寫的詩,如《小池》、《寄弟》、《雜詩九首》、《秋懷詩五首》、《里胥》、《送吳榮楷之官浙江》、《題龍九詩》等,大都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氣象崢嶸,風格勁峭,追求奇崛勁挺的審美效果。正如錢仲聯(lián)先生所指出:“曾湘鄉(xiāng)提倡黃山谷詩,其源發(fā)于姚惜抱。自姚惜抱喜為山谷詩,而曾湘鄉(xiāng)祖其說,以詩學變一代之運,硬語盤空……詼詭中存兀傲之態(tài)。此得昌黎陽剛之美者?!雹僭缙诘脑鴩湓姼鑴?chuàng)作主要在道光年間,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追求“傲兀不群”的陽剛之美,走的是宋詩一路,身受黃庭堅的影響。

        二、中年意氣渾似酒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1852年曾國藩赴江西鄉(xiāng)舉差事時得母去世的噩耗,回家奔喪的途中長沙被圍,太平軍在南方大半個中國已形摧枯拉朽之勢。曾國藩在家守母制不到半年便接到寄諭,令其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協(xié)同巡撫辦理湖南團練、鎮(zhèn)壓農民反抗。曾國藩本來是想利用守喪期間靜下來讀讀書,將以往的經(jīng)驗加以整理,使心得體會學術化,使自己無愧詞臣。無奈天下之大,已經(jīng)安不下一張書桌,把一介書生推到了你死我活的軍事斗爭的最前方。曾氏雖為三軍統(tǒng)帥,手不釋卷,不失讀書人本色,但沒有翰林院的清閑,遍兼五部侍郎的優(yōu)雅。同前期的意氣豪邁,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相比,進入中年的曾國藩,兼負蒼生社稷,大清安危,他面臨著棘手的現(xiàn)實政治、軍事、經(jīng)濟復雜的人際關系,此時文章真正成了“經(jīng)國之大業(yè)”,曾國藩更多關注古文理論的建設,創(chuàng)作了不少氣吞萬里如虎的陽剛之文,而詩歌則多抒發(fā)個人情懷之作,在詩風上漸漸改變了前期的陽剛之氣,陰柔美學成分有所加重,在詩歌風格上突破了一味宗宋的局限,呈現(xiàn)多元化的格局。曾國藩前期的詩學觀,我們可以從他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三月初五日給弟弟們的家書中略知一二:

        九弟詩大進,讀之為之距躍三百,即和四章寄回。樹堂、筠仙、意誠三君,皆各有和章。詩之為道,各人路徑不同,難執(zhí)一己之見以概論。吾前教四弟學袁簡齋,以四弟性情與袁相近也。今觀九弟筆情,則與元遺山相近。吾教諸弟學詩無別法,但須看一家之專集,不可讀選本以汩沒性靈,至要至要。吾于五七古學杜韓,五七律學杜;此二家無一字不細看。此外則古詩學蘇黃,律詩學義山,此三家無一字不看。五家之外,則用功淺矣。我之門徑如此,諸弟或從我行,或別尋門徑,隨人性之所近而為之可耳。②

        從曾氏早期學詩門徑可以看出,他主要是推崇宋詩一派,而且主要是創(chuàng)作。咸豐以后曾國藩在詩歌方面主要著力于詩歌的抉擇、鑒賞,對詩歌美學的發(fā)掘。如曾氏在咸豐初年選編《十八家詩鈔》則在杜、韓、蘇、黃、李之外,新增了曹植、阮籍、謝靈運、鮑照、謝、李白、王維、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陸游、元好問十三家,已經(jīng)突破了宋詩派的疆域,向更廣大的詩歌王國拓展,而且曾氏這時作詩、選詩、評詩主要出于個人的審美偏好與藝術修養(yǎng),與詩教無關,主要是曾國藩殘酷軍事斗爭的一種“調節(jié)”和業(yè)余“愛好”,正因如此,曾國藩中年詩作陰柔成分增多,成為這一時期詩歌風格的主導。

        與中年時期詩歌的創(chuàng)作與鑒賞相比,曾國藩在散文理論方面建樹更大,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在晚清文壇可謂自成一家,曾氏頗為自信,在當時和后世得到了很高評價。曾氏在咸豐十一年(1861)三月十三日湘軍祁門大營被圍,身家性命危在旦夕之際給其子曾紀澤、曾紀鴻的家書(相當于遺囑)中仍念念不忘他的古文事業(yè):“余自從軍以來,即懷見危授命之志。丁戊年在家抱病,??咒凼烹幌?,渝我初志,失信于世。起復再出,意尤堅定。此次若遂不測,毫無牽戀。自念貧窶無知,官至一品,壽逾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權,忝竊萬分,夫復何憾!惟古文與詩,二者用力頗深,探索頗苦,而未能介然用之,獨辟康莊。古文尤確有依據(jù),若遽先朝露,則寸心所得,遂成廣陵之散。”③曾氏一生最恨大話空言,曾氏曾給自己一生事業(yè)的傳人李鴻章傳授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梢姡蠈盼牡淖孕?,絕不是自吹自擂,正如他自己所說“用力頗深,探索頗苦”,尤其是“古文尤確有依據(jù)”。梁啟超謂曾國藩即使沒有什么“事業(yè)”,僅就文章而言,亦可傳人“文苑”④青史留名。民國文人徐一士兄弟對曾國藩很是推崇,稱“國藩文章誠有絕詣,不僅為清一代之大文學家,亦千古有數(shù)之大文學家也”⑤。他還把曾、胡、左三人加以對比,認為三人奏議各有所長,“均為清大手筆”,而“若以文字學根底論”,則以曾國藩“為獨優(yōu)”⑥。

        那么曾國藩在古文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呢?1859正月,曾國藩依據(jù)自己的治學經(jīng)驗為后輩精選三十三位先賢,希望后輩通過他們建立起合理的學識根基。三十三位先賢,由其子曾紀澤畫其像,曾氏做解說詞。在論述這件事的《圣哲畫像記》中寫道:“然姚先生持論閎通,國藩之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啟之也?!雹呖梢娫缙诘脑鴩^承了桐城派的古文觀,而且推崇姚鼐的“陽剛”“陰柔”美學?!拔釃L取姚姬傳先生之說,文章之道,分陽剛之美、陰柔之美二種。大抵陽剛者,氣勢浩瀚;陰柔者,韻味深美。浩瀚者,噴薄出之;深美者,吞吐而出之。就吾所分十一類言之,論著類、辭賦類宜噴??;序跋類宜吞吐;奏議類、哀祭類宜噴??;詔令類、書牘類宜吞吐;傳志類、敘記類宜噴??;典志類、雜記類宜吞吐。其一類中微有區(qū)別者,如哀祭雖宜噴薄,而祭郊社祖則宜吞吐,詔令類雖宜吞吐,而檄文則宜噴??;書牘類雖宜吞吐;而論事則宜噴薄。此外各類,皆可以是意推之?!雹鄰脑系倪@則日記中可以看出,曾氏不僅繼承了姚鼐的文章分陽剛與陰柔兩種風格,而且繼承和發(fā)展了曹丕、陸機等中國傳統(tǒng)的文章風格理論,而且把陽剛、陰柔這兩種風格與具體的文體結合起來,指導文體寫作,而且打破了駢散的限制,把這兩種風格應用在應用文體的寫作之中。

        曾氏在繼承“陽剛”與“陰柔”這兩種風格的同時,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把這兩種風格又具體化為八種境界:“嘗慕古文章之美者,約有八言,陽剛之美曰雄、直、怪、麗,陰柔之美曰茹、遠、潔、適。蓄之數(shù)年,而余未能發(fā)為文章,略得八類之一以副斯志。是夜,將此八言者各作十六字贊之,至次日辰刻作畢,附錄如左:

        雄:劃然軒昂,盡棄常故,跌宕頓挫,捫之有芒。

        直:黃河千曲,其體仍直,川勢如龍,轉換遠跡。

        怪:奇跡橫生,人駭鬼眩;《易》、《玄》、《山經(jīng)》,張韓互見。

        麗:青春大澤,萬卉初葩,詩騷之韻,班揚之華。

        茹:眾議輻湊,吞多吐少,幽獨咀含,不求共曉。

        遠:九天府視,下界聚蚊,寤寐周孔,落落寡群。

        潔:冗意陳言,類字盡芟,慎爾褒貶,神人共監(jiān)。

        適:心境兩閑,無營無待,柳記歐跋,得大自在?!雹?/p>

        曾國藩在把古方“陽剛“與”陰柔“兩大風格具體為八類的同時,進一步對什么是真正的好文章進行追問與探索。他在同治四年(1865)六月初一日給其子紀澤紀鴻的家書中諄諄教導:

        爾寫信太短,近日所看之書,及領略古人文字意趣,僅可自攄所見,隨時質正。前所示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古人絕好文字,大約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長。而所閱古文,何篇于何者為近?可放論而詳問焉。⑩

        曾國藩從“氣、識、情、趣”四種境界來探討古文的聲勢、度量、神韻、趣味,并認為古人的好文章,大致于這四條中必有一條,的確是見解不俗而且持論公允。曾氏在提出古文這四種境界之后,于同治四年(1865)六月十九日的家書中進一步提出了“古文四象”:

        氣勢、識度、情韻、趣味四者,偶思邵子四象之說可以分配,茲錄于別紙。爾試究之。{11}

        “古文四象”的提出,標志著曾國藩文章風格理論的成熟,將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二氣和姚鼐的陽剛、陰柔文章風格理論和宋代理學家邵雍的太陽、少陰、少陽、太陰四象運用到文章學中,并與文章中的氣勢、情韻、趣味、識度四種文章境界相對應,而氣勢又有噴薄、跌宕之分,情韻有沉雄、凄惻之分,趣味有詼詭、閑適之分,識度有閎闊、含蓄之分。曾氏運用這一理論對中國兩千多年文學和自己所編的古文集《經(jīng)史百家雜鈔》、《詩集》、《十八家詩鈔》進行一一考量,選出經(jīng)典作家、經(jīng)典作品,正如曾門四學士之一吳汝綸《記〈古文四象〉后》所說:“自吾鄉(xiāng)姚姬傳氏以陰陽論文,至公而言益奇,剖析益精,于是有四象之說,又于四類中各析為二類,則由四而八焉。蓋文變不可窮也如是。至乃聚二千年之作,一一稱量而審之,以為某篇屬太陽,某篇屬太陰,此則前古未有,真天下瑰偉大觀也?!眥12}筆者認為這段評語作為曾氏在文章學理論上的貢獻實不為過,吳汝綸沒有溢美之辭。

        曾氏雖然在文章學理論上提出了“古文四象”之說,認為文章有氣勢、情韻、趣味、識度四種境界,但曾國藩本人在其《書家》、《日記》、《詩文》中反復提出自己對陽剛之文的偏好,曾氏本人的確創(chuàng)作出氣象崢嶸、大氣磅礴的陽剛之文。曾氏在提出“古文四象”之說不久的同治四年(1865)七月初三日與紀澤紀鴻的家書中寫道:

        然少年文字,總貴氣象崢嶸,東坡所謂蓬蓬勃勃,如釜上氣。古文如賈誼《治安策》、賈山《至言》、太史公《報任安書》、韓退之《原道》、柳子厚《封建論》、蘇東坡《上神宗書》,時文如黃陶庵、呂晚村、袁簡齋、曹寅谷,墨卷如《墨選觀止》、《鄉(xiāng)墨精銳》中所選兩排三迭之文,皆有最盛之氣勢。爾當兼在氣勢上用功,無徒在揣摩上用功。大約偶句多,單句少,段落多,分股少,莫拘場屋之格式。短或三五百字,長或八九百字千余字,皆無不可。雖系《四書》題,或用后世之史事,或論目今之時務,亦無不可??傢殞鈩菡沟瞄_,筆仗使得強,乃不至于束縛拘滯,愈緊愈呆。

        嗣后爾每月作五課揣摩之文,作一課氣勢之文。講揣摩者送師閱改,講氣勢者寄余閱改。四象表中,惟氣勢之屬太陽者,最難能可貴。古來文人雖偏于彼三者,而無不在氣勢上痛下工夫。兩兒均宜勉之,此囑。{13}

        曾氏這封家書,首先強調了“文貴氣象崢嶸”,列舉了文學史上的賈誼《治安策》、太史公《報任安書》、韓退之《原道》、柳子厚《封建論》、蘇東坡《上神宗書》等,皆有最盛之氣勢。曾氏還從創(chuàng)作上指出文章要有氣勢,大約偶句多,單句少,段落多,分股少,不要拘泥于八股文的格式。其實對古文陽剛之氣的偏好,曾氏早年就多次在《家書》、《日記》中有過表述,曾氏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正月十七日與諸弟書中寫道:

        六弟之信,乃一篇絕妙古文,排傲似昌黎,拗很似半山。予論古文,總須有倔強不馴之氣,愈拗愈深之意。故于太史公外,獨取昌黎、半山兩家。論詩亦取傲兀不群者,論字亦然。每蓄此意而不輕談。{14}

        曾氏古文尚氣勢崇陽剛之風的特點,著名湘學研究者錢基博先生在《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里有過專門論述:“湘鄉(xiāng)曾國藩以雄直之氣,宏通之識,發(fā)為文章,而又據(jù)高位,自稱私淑于桐城,而欲少矯其懦緩之失;故其持論以光氣為主,以音響為輔;探源揚馬,專宗退之,奇偶錯綜,而偶多于奇,復字單詞,雜廁相間;厚集其氣,使聲彩炳煥而戛焉有聲?!眥15}錢先生這段文字非常全面論述了曾氏古文陽剛文風形成的原因:

        第一,“雄直之氣”這里“氣”可以理解為曾氏個人的“氣質”,“才氣”。

        第二,“宏通之識”這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從文章內容來理解。曾國藩將姚鼐“義理、考據(jù)、文章”之學發(fā)展為四門,“義理、辭章、經(jīng)濟、考據(jù)”,并與孔門四學相對應:

        有義理之學,有辭章之學,有經(jīng)濟之學,有考據(jù)之學。義理之學,即《宋史》所謂道學,在孔門為德行之科,辭章之學,在孔門為言語之科;經(jīng)濟之學,在孔門為政事之科;考據(jù)之學,即今世所謂漢學也,在孔門為文學之科。此四者缺一不可。予于四者,略涉涯,天質魯鈍,萬不能造其奧窈矣。情取其尤要者,而日日從事,庶以漸磨之久,而漸有所開。義理之學,吾之從事者二書焉。曰《四子書》,曰《近思錄》。辭章之學,吾之從事者二書焉。曰曾氏《讀古文鈔》與曾氏《讀詩鈔》二書,皆尚未篡集成軼,然胸中已有成竹矣。經(jīng)濟之學,吾之從事者二書焉。曰《會典》曰《皇朝經(jīng)世文編》。考據(jù)之學,吾從事者四書焉。曰《易經(jīng)》,曰《詩經(jīng)》,曰《史記》,曰《漢書》,此十種者,要爛熟于心。凡讀此書,皆附于此十書。如室有基而附之;如木有根而枝葉附之。如雞伏卵不稍歇而使冷;如蛾成垤不見異而思遷。其斯為有本之學乎!{16}

        曾國藩將“經(jīng)濟”之學引入文章內容之中,改變桐城古文空疏的毛病,使文章內容與現(xiàn)實政事相聯(lián)系,改變了文人們空談義理,或只以考證為業(yè),沉溺于對字句詞章的推敲等弊病,使文章內容與國計民生和國家生死存亡相聯(lián)系,不同于抒寫風花雪月,男女情懷之作,從而容易把文章做到氣度恢弘,文勢豪邁。實事求是講,曾國藩不是提出“經(jīng)濟”之說的第一人,桐城三祖之一的劉大最先提出過“經(jīng)濟”之說,但劉氏一生窮困潦倒,雖文名嶄露,但欲求升斗之祿都不可得,只靠教讀入幕為生。而曾氏二十八歲即中進士,十年七遷,連躍十級,遍兼禮、兵、工、刑、吏五部侍郎,以吏部侍郎身份辦團練,成為千軍萬馬的軍事統(tǒng)帥,掌握兵權,被封一等毅勇候、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出將入相,曾氏的這種身份與地位,他的“經(jīng)濟觀”是一介窮儒的劉大所無法比擬的,正如曾氏所言,有識才有氣度,這是從曾氏本人的見識方面來理解。

        三、老成之境,沖淡之見山高水長

        “盛極而衰”是不變的規(guī)律,雖然攻克天京之后曾國藩裁軍撤勇,極盡“韜光養(yǎng)晦”之能事,但仍少不了朝廷的猜疑,權貴的嫉恨,尤其是“天津教案”事件把他從人生的巔峰拋向了地獄,聲望跌到了最低點,由“中興名臣”變成了“賣國賊”。加之中興的無望,局勢越來越壞,曾國藩和心腹幕僚趙烈文談論清朝前程時,都感覺到清朝已到窮途末路,清朝的滅亡只是一個時間和方式問題。曾氏常想到此種結局,但求“速死”。一位以拯救天下為己任的衛(wèi)道者,卻預感到他所寄托的體制的崩潰,其絕望之情非個中人所能想象。前程的絕望和現(xiàn)實的困境使曾國藩向文學尋找寄托,在詩文風格上曾氏表現(xiàn)明顯不同于早年和中年的風格:

        夜讀《故文·雜記類》,微若有所得者。柳子厚山水記,似有得于陶淵明沖淡之趣,文境最高,不易及。{17}

        從這則日記可以看出此時的曾國藩文學趣味明顯地偏于沖淡一路,而且眼界頗高,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氣宕神遠,那顆受傷的心靈在大自然中得到放松和撫慰,從而獲得“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境界;陶淵明詩歌的沖淡之味非人力所為,是回歸自然之后的本真,“真與淳”的境界是自然之子的情懷。柳宗元的山水游記、陶淵明的田園詩歌是中國文學史沖淡風格的代表作。

        晚年的曾國藩對沖淡風格的欣賞和偏愛甚至超過了他戎馬倥傯十幾年血雨腥風中換來了的“蓋世功業(yè)”。曾氏在同治六年(1867)三月二二日給其子紀澤的家書中寫道:

        爾七律十五首圓適深穩(wěn),步趨義山,而勁氣倔強處頗以山谷。爾于情韻、趣味二種,皆由天分中得之。凡詩文趣味約有二種:一曰詼詭之趣,一曰閑適之趣。詼詭之趣,惟莊、柳之文,蘇、黃之詩。韓公詩文,皆極詼詭,此外實不多見。閑適之趣,文惟柳子厚游記近之,詩則韋、孟、白傅均極閑適。而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陸之七絕。以為人生具此高淡襟懷,雖南面王不以易其樂也。爾胸懷頗雅淡,試將此三人之詩研究一番,但不可走入孤僻一路耳。{18}

        曾氏認為陶淵明五言古詩、杜甫五言律詩、陸游的七言絕句這三位詩人高雅淡泊的胸懷即使是稱孤稱王也換不來。這既是曾氏晚年對沖淡之風喜愛的寫照,也是曾氏對詩境文境的追求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通過歷時性角度對曾國藩青年、中年、晚年文學風格的探討,發(fā)現(xiàn)曾國藩陽剛文風一以貫之,具有穩(wěn)定同一性,同時又具有開放動態(tài)的多樣性,具體說來有如下特征:

        1.古文崇尚陽剛。

        2.詩歌是陽剛與沖淡兼有,具體而言早期詩歌重陽剛,中期和晚期詩歌主沖淡。

        總之,曾國藩文學風格是同一性與多樣性的統(tǒng)一。

        (責任編輯:古衛(wèi)紅)

        作者簡介:方 正,湖北浠水人,文藝學碩士,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講師。

        ① 錢仲聯(lián):《夢苕庵詩話》齊魯書社,1986年版。

        ②{14}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第一卷,中國華僑出版社,187頁,89-90頁

        ③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第二卷,中國華僑出版社,1112頁。

        ④ 《凌雪一士隨筆》:《國聞周報》第11卷第17期。

        ⑤⑥ 徐凌霄、徐一士:《曾胡談薈》,《國聞周報》第6卷第33期,第40期。

        ⑦ 唐浩明選目:《曾國藩詩文精選》,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131頁。

        ⑧⑨ 曾國藩:《曾國藩全典》北京出版社,2008年2月版,237頁,244-245頁。

        ⑩{11}{13}{18}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第四卷,中國華僑出版社,2034頁,2040頁,2045-2046頁,2267頁。

        {12} 轉引自王澧華:《滲透整合、互補互濟:試論曾國藩詩學觀、古文觀的形成、發(fā)展與變化》《船山學刊》2001年第4期,34頁。

        {15} 錢基博:《錢基博學術論著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492頁。

        {16} 曾國藩:《曾國藩全典·日記》北京出版社,230—231頁。

        {17} 曾國藩:《曾國藩全典·日記》北京出版社,238頁。

        參考文獻:

        [1] 朱東安:《曾國藩傳》,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2]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一、二、三、四卷,中國華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3] 曾國藩:《曾國藩全典》,北京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

        [4] 曾國藩:《曾國藩文集》,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5] 秦雷等著:《曾國藩處世藝術》,中國城市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6] 羅益群著:《曾國藩讀書記》,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7] 唐浩明選目:《曾國藩詩文精選》,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8] 安徽社科院文學所等編:《桐城派研究論文選》,黃山書社,1986年10月第一版。

        av中文字幕少妇人妻| 欧美video性欧美熟妇|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怎么打| 欧美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一级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饥渴浪妇|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日本一级特黄aa大片| 40岁大乳的熟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综合精品狠狠爱| av有码在线一区二区| 色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黑人巨大无码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毛片 | 免费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日本乱人伦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色欲 |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怡红院a∨人人爰人人爽| 亚洲不卡电影| 日韩av一区二区蜜桃| 疯狂添女人下部视频免费| 丝袜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主播在线免费观看|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麻豆国产av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99re免费在线视频| 少妇高潮呻吟求饶视频网站|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久久久婷婷综合亚洲av| 蜜桃视频在线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仙草咪| 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