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仲省
張靜吾教授是著名的醫(yī)學家,河南醫(yī)學院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曾擔任河南醫(yī)學院院長。上世紀50年代后期專攻神經(jīng)科,成為河南省神經(jīng)學科的開拓者。他早年曾在北京德國醫(yī)院接診,并為梁啟超、吳佩孚等人診治過疾病。生于1900年,卒于1998年,經(jīng)歷清朝、民國、共和國,被稱為“世紀老人”。
在張靜吾教授逝世前,我曾請教過他的長壽之道。張老笑了笑說:“我并沒有專門研究過什么養(yǎng)生之道,生活也很隨意,就這樣自然而然度過了90多個年頭?!苯又覀兙托篷R由韁談了起來。在他逝世10周年之際,我翻閱當時的談話記錄,發(fā)現(xiàn)張老當時所談如常言所說:“大智若愚”,“看似無法卻是真正有法”,其法就在他的隨意談吐中。
一是放:張教授說,遇事要能拿得起,放得下。他歷經(jīng)磨難,抗戰(zhàn)期間,妻子被殺,侄兒重傷。張老被俘后冒死跳崖才逃出虎口。90多歲提起抗日時親人被殺,仍是老淚縱橫,但能很快控制,而且能放得下。他說,不能讓苦惱纏身,要自我解脫,自我安慰。同盟會有位老人說:“除死無大難,到乞不再窮?!边@就是對待磨難應持的態(tài)度。要是該放下時放不下,該想開時想不開,焦慮抑郁就會接踵而來,豈不損害健康?
二是淡:張老特別強調淡泊、清淡、平淡。淡泊就是不要把名利當作追求的目標,斤斤計較,而要把全副精力用在事業(yè)上。這樣才活得有滋味,避免鉆在名利圈子里跳不出來,徒增憂慮煩惱。清淡,就是生活上要多吃青菜、豆腐、花生,少吃肥膩、刺激性食物,盡量不喝烈性酒。張老晚年每晚臨睡前,喝一小盅紅葡萄酒或紅果酒,說這兩樣酒有軟化血管和催眠作用,幫助消化,但不宜多喝。要因人而異。平淡就是把個人的榮辱得失都看得平淡一些,不要自視甚高。這樣心情就平靜,不感到緊張。
三是動:張老說,我不會氣功,也不練太極拳,但我愛動。年輕時愛打網(wǎng)球,年紀大了就每天早起在校園活動,舒展手臂,疏通筋骨。晚飯后常在操場轉悠,見了老同事、老校友談今論古,也是樂事。他恢復職務時已年過80,但到省政協(xié)或醫(yī)學會開會,總是早起等公共汽車。他還愛動腦子,85歲時翻譯出版了50多萬字的德國《神經(jīng)病學教科書》,還寫了改進醫(yī)學教育的長篇建議,讀書看報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后時光。他常說:“用進廢退,也適用于頭腦,腦子越用越靈是有道理的,只是要掌握好度,勞逸結合。”
四是保:他特別強調要保護牙齒,說牙齒是食物進口第一關,人要吸收營養(yǎng),經(jīng)過牙齒咀嚼,才好消化吸收。他堅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平時還注意鍛煉牙齒,吃一點堅果、焦饅頭片之類,90多歲時牙齒一顆沒掉。再一點是保證睡眠。年輕時晚上編寫講義,因此養(yǎng)成早上7點至7點半起床,晚上11至12點睡覺,午睡1小時左右。一直堅持這樣的作息時間,生物鐘調節(jié)好了,該睡時能睡得香,該起床時有精神。
五是樂:張老襟懷坦白。風趣幽默,正直爽快。他有時哼兩句京劇唱腔,有時還欣賞鞏縣老鄉(xiāng)常香玉的豫劇。在他遭受磨難時,有人說,這次張教授可能挺不住了,但他還是那樣照常工作、學習。被罰下農村勞動,刷洗浴池,他仍然是那樣認真,做到一塵不染。張教授室內掛的條幅是:“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盡艱難好作人”。這是他一生的寫照。他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知足常樂,常樂長壽,長壽可以傲王侯?!彼麑懙囊皇自娨彩菢纷纸Y尾:“一生坎坷險事多,勇往直前均度過。歷盡艱難向前看,國泰民安老而樂。”保持快樂心情正是他長壽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