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1桃樹再植障礙及其原因
再植障礙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果樹后又繼續(xù)再植同種或同類果樹,從而導致生長受抑制或出現(xiàn)其他障礙的現(xiàn)象,又稱連作障礙或忌地現(xiàn)象。桃樹連作時,幼樹表現(xiàn)生長停滯或衰弱。葉片失綠。枝干出現(xiàn)流膠,產(chǎn)量低。甚至死樹。再植障礙產(chǎn)生的原因比較復雜:一是桃樹根系分泌物特別是根腐爛后產(chǎn)生有毒物質對再植桃樹產(chǎn)生毒害;二是由于同種果樹從土壤中吸收的養(yǎng)分排入的分泌物相同,因此易造成土壤酸堿度異常和營養(yǎng)成分失衡;三是線蟲和土壤病原微生物增多。不同前茬果樹對桃樹生長的抑制由強到弱依次為:桃>李、杏、櫻桃>蘋果>枇杷>無花果>葡萄>柑橘>核桃>梨。
2再植障礙控制途徑及再植技術
桃樹再植障礙的發(fā)生是因多種因素相互關連、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克服果樹再植障礙時,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因地制宜,根據(jù)各自的具體情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2.1選擇大苗、壯苗或容器苗定植
實踐證明,桃樹的再植障礙在幼苗、小樹和弱樹上表現(xiàn)得比較突出,因此,生產(chǎn)上在老桃園地建新桃園時,應選擇壯苗、大苗定植。如果有條件最好定植容器苗。具體方法是:在定植的前一年春季萌芽前。將選定的品種苗木栽在大小適宜的容器里。容器可因陋就簡,土瓦盆、廢舊木箱、編織袋均可。容器內土壤要選擇質地疏松、含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性能好的耕作中的園土、草皮土、植物落葉的腐質土,經(jīng)過篩選堆積腐熟后的城市垃圾土等均可,但盆土應無污染物和病蟲,且不能摻入化肥。栽植在容器內的桃苗成活后要加強肥水和病蟲草害管理。使其正常生長,當年秋冬季或第2年春季即可移入田間。
2.2加強管理,改善再植桃園土壤微生態(tài)環(huán)境
2.2.1清園絕大部分非專性寄生的真菌、細菌,都能在染病寄主的枯枝、落葉、落果、殘根等植株殘體中存活,或者以腐生的方式存活一定時期,成為果樹病害發(fā)生和流行的侵染原。因此,老桃園更新或苗木出圃后,應盡量清除殘根、落葉和園周圍雜草,集中燒毀或深埋。
2.2.2深耕改上如果桃園更新后需立即在原地建園,應先進行深耕、整地、清除殘根。并盡量避開原來栽果樹的位置,確定株行距,挖定植穴,其直徑和深度一般均為1~1.2米,并在新定植穴內結合施用有機肥進行改土或引入客土。并注意將生土和熟土分開堆放,定植穴距地面以下20厘米一定用熟土。
2.2.3土壤消毒如不能換土,則盡可能進行土壤消毒以消除或削弱再植病害。常用的土壤消毒劑為溴甲苯、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D~P混合劑(二氯丙烯與二丙烷和三碳烴混合而成)或福爾馬林等熏蒸土壤。使用時可將此熏蒸劑放入有若干細孔的聚乙烯薄膜袋中,在秋季埋于挖好的定植穴中下部,翌春再栽樹,這樣可以較好防治再植障礙。若土壤中發(fā)現(xiàn)病原線蟲。在定植前半個月,每667平方米施用80%~~溴氯丙烷3~4千克,開溝施藥(溝深15厘米,溝距24~33厘米)。每500克藥劑對水25~75千克,均勻施入,施藥后即覆土踏實,可殺滅土壤中線蟲。
2.2.4增施有機肥合理施川化肥增施有機肥可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促進土壤拮抗菌的繁殖,并可提高土壤空隙度,疏松土壤,加速土肥融合,改良土壤中水、肥、氣、熱狀況,有利于微生物活動。施用有機肥必須經(jīng)充分發(fā)酵、腐熟后,否則易導致土傳病害的發(fā)生。每定植穴施優(yōu)質有機肥100~150千克。合理施用化肥,對果樹的生長發(fā)育及其抗病性也有較大的作用,偏施氮肥易造成枝條徒長。組織柔嫩,抗病性降低,適當增施磷、鉀肥和微量元素。可提高果樹抗病能力。
2.2.5施用生石灰施用生石灰,可以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削弱由氮、鉀過量引起的再植病。每667平方米石灰用量100~150千克,撒施于地面并加以深翻。
2.3休耕或插作農(nóng)作物
休耕或插作農(nóng)作物是國內外早已普遍采用的措施,最好是休耕或插作1、2年生農(nóng)作物兩年以上,每年至少耕作2次,翻曬土壤,并注意增進土壤的排水和培肥,改善土壤通氣狀況,有條件的地區(qū)可執(zhí)行水旱輪作,然后再重建果園或苗圃。
2.4選用抗性砧木
砧木與土壤直接接觸,再植障礙的發(fā)生與否,常取決于果樹及其砧木抗病能力的強弱。選用抗性砧木可提高果樹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增強桃樹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桃樹可選擇紅根甘肅桃作砧木,能提高植株抗根線蟲的能力;法國通過種間雜交培育的桃砧木GF667對地上部分的生長勢具有促進作用,以其為砧木嫁接的桃苗對再植障礙具有較好的抗性,該砧木已引入我國,正進行栽培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