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懷英 李虎申 李 莉
摘要針對近年來圓鈴大棗存在的產量低、品質差等問題,從土壤管理、施肥、整形修剪、灌水與排水等方面總結了其科學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以期為茌平圓鈴大棗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圓鈴大棗;高產栽培;土壤管理;科學施肥;合理管水:山東茌平
中圖分類號S665.10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9-0088-02
圓鈴大棗以個大、皮薄、肉厚、甘甜、味香而馳名中外,歷史上就有“百果之冠茌博棗”之名。茌平縣的氣候、土、水、肥最適宜圓鈴大棗生長發(fā)育,但由于栽培管理方式不同,棗的產量和品質全縣各地差異很大。為了保證大棗的產量和品質,就科學合理栽培管理茌平圓鈴大棗進行探討,以促進圓鈴大棗的健康栽培,提高栽植效益。
1土壤管理
1.1選擇適宜土壤
作為圓鈴大棗最基礎的立地條件,良好的土體、質地和水穩(wěn)定性團粒結構非常重要,它可以確保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圓鈴大棗最適宜的土壤條件是:質地輕,特別是60cm內的質地無黏夾層,通透性要優(yōu)良,排水好,鹽分含量低,養(yǎng)分含量適中,pH值在8.5以下,地下水質為淡水型。
1.2加深耕層
深翻是提高土壤通透性的有效措施,經過深翻,孔隙度提高,容重降低,保水保肥能力增強,透氣、透肥;土壤微生物生存環(huán)境改善,加速有機物分解,提高土壤養(yǎng)分的有效性,達到土壤、水、肥、氣、熱協(xié)調,促進棗樹根系和上部生長發(fā)育。
1.3中耕鋤草,松土保墑
圓鈴大棗是淺根系果樹,雜草與棗樹爭水肥,因此棗糧間作要實行輕耕。即棗樹主冠下的地面不種作物,每年進行多次鋤草松土保墑,可以顯著增加土壤肥力,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棗樹坐果率。
1.4間作綠肥
適宜棗冠下種植的綠肥植物有苜蓿、毛葉苕子;糧食作物有紅小豆、綠豆等。通過間作,不僅能為棗樹提供肥效高的有機肥,而且能覆蓋地表,減少土壤流失,節(jié)省中耕鋤草的人力;還可使土壤有機質增加,肥力提高,避免長期清耕引起的土壤有機質下降,使土壤理化性狀得到改善。
1.5覆膜
透明聚乙烯膜可提高地溫2~10℃,黑色地膜能提高地溫0.5~4.0℃;可保持土壤水分,節(jié)省灌溉用水30%。
2科學施肥
生產無公害圓鈴大棗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生產綠色食品的肥料使用標準執(zhí)行。有機肥類有堆肥、廄肥、漚肥、沼氣肥、餅肥、綠肥、作物秸稈等;無機肥類有礦物鉀肥、磷酸鉀、礦物磷肥、葉面噴施肥。凡是堆肥均需經50℃以上發(fā)酵5~7d,充分腐熟后使用,硝態(tài)氮肥禁用。在大量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根據棗樹的需肥規(guī)律科學合理地施用化肥。棗樹年生長期短,則發(fā)芽后整個生長期中生長活動極為活躍,尤其是5~7月經歷枝葉生長、花芽分化、開花結果、根系生長等重要物候期,需要消耗大量營養(yǎng)物質。根據棗樹年生長周期中的生長活動特點,要求生長期中的各個時期都有充足的養(yǎng)分供應。
2.1基肥
基肥以圈肥、堆肥、塘泥、秸稈等有機肥料為主,并適量加入過磷酸鈣、氮肥以提高肥效。施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時間以9~10月效果最好,這時地溫高,并且有充足的時間使有機質腐熟,結合深翻秋施基肥;基肥若來不及秋施,也可于第2年春天早施,最晚不能遲于發(fā)芽期。春施基肥可適當提高速效肥比例,盡早發(fā)揮肥料作用。
2.2追肥
追肥可以用速效肥料,也可以用充分腐熟的人糞尿。追肥時間以發(fā)芽前和幼果期為主,坐果多的豐產園還需要在8~9月進行后期追肥。發(fā)芽前追肥,目的在于滿足棗樹這一需肥的關鍵時期對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協(xié)調器官間競爭養(yǎng)分的矛盾,促進枝葉健壯生長和花芽分化,進而提高坐果率,為全年的健壯生長和豐產奠定基礎。基肥不足或施肥晚的樹、弱樹和冬季貯藏營養(yǎng)少的樹通過發(fā)芽前的追肥即可挽回損失,達到豐產的目的,此時追肥種類以速效磷肥為主。幼樹期也是棗樹追肥的關鍵期,此時追肥氮、磷、鉀適宜配比為1∶1∶1,即適當增加磷鉀肥。后期追肥,既利于當年產量、品質的提高,又為下年豐產打好基礎,一般以磷肥為主。此外,也可于盛花期后,追施適量的速效氮肥,以提高坐果率。果實成熟前,適量噴施磷酸二氫鉀,以提高果實品質。采果后、落葉前噴尿素肥能有效延緩葉片衰老過程,提高光合效能,利于營養(yǎng)積累。
2.3施肥方法
(1)溝施。即在樹行間樹冠投影的外側挖深寬各40cm的溝,將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后填入溝內,蓋土澆水。
(2)放射狀小溝施肥。即在樹冠投影內自內向外呈輻射狀挖4~6條施肥溝,溝寬30cm,長度因樹冠大小而定,溝的深度自內向外逐漸加深10~40cm,以免損傷粗根,將肥料與土混勻后施入溝內蓋土澆水。
(3)穴狀施肥。多用于追肥,即在樹冠外圍挖10~15個深20cm、長寬約30cm的施肥坑,將速效肥施入蓋土,最好在雨后或灌水后施。
(4)根外追肥。棗樹發(fā)芽展葉后,花期和幼果期需肥量比較多,可以根外追肥迅速補充營養(yǎng)。如花期噴0.3%的硼砂,中后期噴0.3%磷酸二氫鉀或0.4%光合微肥,原則上15d噴1次,可單獨噴肥液,也可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
2.4 施肥量
施肥量應根據棗樹需肥特性、生育特點、土壤供應量和肥料利用率確定。一般施土雜肥37.5~45.0t/hm2,發(fā)芽期成年樹株施人糞尿25kg、磷酸二氫鉀1.5kg。
3整形修剪與促果
3.1整形修剪
棗樹不存在大小年,修剪不用考慮花芽留量問題,只要做到層次清楚,通風透光,合理安排樹體結構,就能達到豐產的目的。
3.2促果
一是花期噴赤霉素。于盛花期(花開30%)噴10~15 mg/kg的九二○+0.5%尿素+0.3%硼砂,可明顯提高坐果率,16~18時噴最好。二是放蜂傳粉。即花期在棗園放養(yǎng)蜜蜂。三是花期噴水。盛花期每隔3~5d向葉面噴1次清水,宜在上午10時前或傍晚進行。四是疏花疏果。在6月中旬、下旬分2次進行。一般要求強壯樹每1個棗吊留2個果,弱樹1個棗吊留1個幼果,其余花果全部疏除。
4合理管水
棗樹是耐旱不耐澇的樹種,要獲得豐產必須要適時澆水,遇澇排水,防棗樹受旱受澇,影響產量。棗樹從發(fā)芽至果實成熟,土壤中的水分應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5%~70%為最適宜。一般說來,棗樹對水的需要有3個比較關鍵的時期,一是萌芽期。棗樹萌芽晚,生長快速,此時需水量多,如果土壤墑情不好,澆灌1次水,對抽枝、展葉和花蕾的形成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二是花期。全樹枝葉已大部分形成,蒸騰加大,在干熱風的氣候條件下,容易出現焦花落花,此期灌水,可補充土壤水分,增加空氣濕度,利于坐果。但灌水不要太大,一般耕層根系土層含水量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否則會影響坐果。三是幼果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需水高峰,結合施肥澆水,保證幼果正常生長,減少落果。另外,采果后秋季施基肥時,灌1遍水,有利于有機肥的腐熟分解。落葉后封凍前灌1次水,可改善第2年墑情。雨季積水現象十分重要,棗園的排水設施必須完善,以便及時排水。
5參考文獻
[1] 丁磊,鄭敏,孟儒.鮮食大棗豐產栽培周年管理技術[J].北方園藝,2008(8):88-89.
[2] 唐桂輝.大棗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8(3):39.
[3] 何莉莉.干旱地區(qū)大棗早期豐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9(2):124.
[4] 樊素,李素榮.大棗無公害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yè)科技,2008(3):27-28.
[5] 劉忠琴.大棗優(yōu)質豐產栽培技術要點[J].河北林業(yè),2007(6):24.
[6] 何立榮.鮮食大棗早熟豐產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06(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