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鳳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昏昏欲睡之際,創(chuàng)作了相對論;名作曲家莫扎特在乘坐馬車打瞌睡時,夢到整套樂章;畫家凡高曾說,他的多幅作品也是夢境啟發(fā)的結果。這些事實說明了一個現(xiàn)象,即睡夢中就能找到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難題的答案。
為此,美國研究睡眠和夢的專家威廉·?!さ旅商貙Υ诉M行了長期不懈的實驗。
一天,他給斯坦福大學的500名學生出了一道頗怪異的題:O、T、T、F、F……是一個無窮數(shù)列的開頭幾個字母,請說出該數(shù)列的后兩個字母是什么。德蒙特希望每個學生把測驗當日所做的夢寫在調查表上。測驗的結果,有9名學生按要求寫出了正確答案,其中只有一名學生是在睡覺前完成的,另外8名學生都是在做夢后解答出來的。
一名學生對他的夢境做了如下的描述:我在藝術館里欣賞著墻壁上的繪畫,當我逛到畫廳時,開始一幅幅地數(shù)起來。當數(shù)到第六幅、第七幅時,墻上只掛著兩個空畫框,我盯著上面發(fā)怔,感到奧秘就要揭開,我意識到第六個、第七個畫框正是問題的答案。
這道題看起來很費事,答案卻很簡單。這個數(shù)列是一組正整數(shù),O、T、T、F、F是英文一、二、三、四、五的首字母,如此而已。
另一位美國人莫頓·塞茨曼也做了一些實驗。
有一次,他請一位年輕的博士生在夢中解決兩個問題:首尾字母均為HE的英文單詞是什么?還有其他類似的單詞嗎?那位博士生沉思了片刻未能找出答案,于是按莫頓,塞茨曼的要求。睡下來集中思考。
他夜里兩點睡覺,8點鐘醒來記住了一個很長很怪的夢。他說:他正在庭院里修整花草,忽然感到胸部一陣劇痛,跌倒在地上,女友朱麗葉笑著從屋子里走出來,她的笑聲跟往常不大一樣,帶著刺耳的“嘻嘻”聲。朱麗葉叫了一輛救護車送他上醫(yī)院,當救護車穿過醫(yī)院大門時,許多人聚在那里像朱麗葉一樣嘻嘻笑著,他想用手捂住雙耳,無奈堵不住陣陣笑聲。
一位醫(yī)生對他說:“我知道你有什么病?!?/p>
他回答:“那就請你看一下?!?/p>
醫(yī)生說:“沒問題,不過我不會那么做。你得告訴我你有什么病,只要你說出來便可康復出院。”
他說他有冠心病,但醫(yī)生不讓他使用醫(yī)學術語:“你要我看病,就要用通俗的話講出病情?!?/p>
在這一段問診過程中,那醫(yī)生不時發(fā)出嘻嘻的尖笑聲。見自己的笑聲使年輕的博士生生氣,便問他:“你生氣了?”
博士生反問:“你總笑什么?你隨便叫,叫心痛(heartache)也無所謂?!?/p>
那醫(yī)生聽完他的話后笑聲戛然而止,只是說:“你可以出院了?!?/p>
可是,當時博士生仍然感到痛,但又不知哪里痛,便對那醫(yī)生說:“我還有點痛。”
可是醫(yī)生卻說:“你得另請高明。找一位語言學家看看?!贬t(yī)生的回答真是出人意外。
博士生走出醫(yī)院,碰上了莫頓,塞茨蔓。塞茨曼對他說:“聽說你不大舒服,我看你做錯了兩件事?!?/p>
博士生說:“我想去睡覺,顧不上這些?!?/p>
塞茨曼說:“你隨時可以去睡,但你要學會做文字游戲?!?/p>
博士生說:“這些謎語攪得我頭痛(headache)。”誰知說完這句話后疼痛頓失,渾身感到舒服極了。
這位年輕的博士生醒后說,這兩個英文單詞分別是心痛和頭痛。
這的確是令人難解的奧秘。
有的科學家認為,夢中解題是人的潛能在發(fā)揮作用,一般人在遇到危險或長期考慮一個令人厭煩的問題時,潛意識就會自然發(fā)生作用。這一說法是否正確,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當然,有關夢中難解的事例很難證實所有的夢境對解決問題都有幫助,但上述科學測驗起碼可以證明,至少有一些部分夢能夠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