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桂蘭
語文的魅力全在于語文學科的富有詩意,富有人文性。它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是人的高尚靈魂的塑造,語文教學是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的耕耘播種。然而外界環(huán)境中網(wǎng)絡、音響、圖文、影視等大信息量方面的沖擊,使語文課變得蒼白而乏味,致使有些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也致使語文教師用心最苦而收效最微。優(yōu)化課堂教學已成為語文界關注的重要課題,如何針對課文內(nèi)容采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使語文教學呈現(xiàn)最優(yōu)化,我想談以下幾點體會與各位同仁共同交流、探討。
一、導語新穎,手段多樣
要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使語文有魅力,能吸引打動學生。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其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因而在每節(jié)課的導入上教師要花一番心血,用生動的話語、多樣的手段,引導學生投入其中。導語設計要自然、新穎,緊扣題意,不落俗套,還要靈活多變,可以設問開頭、以引用開場、以提問激趣、以知識介紹、以故事引入,為達到此目的,采用多種手段去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他們興奮起來,產(chǎn)生求知欲望。如《紫藤蘿瀑布》的教學,教師可以繪畫導入,畫出你所感知過的藤蘿類花的特點及藤蘿枝葉的特點,通過簡筆畫使學生產(chǎn)生表現(xiàn)欲,進而對課文內(nèi)容感興趣。
二、轉換角色,注重體驗
當前語文教學觀念的一種深刻變革就是:師生共學,教學相長。改變教師唱主角的局面,要讓學生唱主角,變講堂為學堂,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沉浸在喜怒哀樂的情境之中,在閱讀的前提下進一步思考文章相關的內(nèi)容,談自己的感受體驗,提出閱讀中遇到的疑問。尤其對于一些像《春》、《白楊禮贊》、《濟南的冬天》、《陋室銘》、《散步》等優(yōu)美的散文,可以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美的語言與美的情感。對于一些文學作品如《變色龍》、《七顆鉆石》、《皇帝的新裝》、《孔乙己》等可通過分角色朗讀或排演成課本劇,讓學生細細揣摩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性格思想,根據(jù)自己的生活感受表現(xiàn)出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也可以通過學生自主參與,進入教學情景之中,來豐富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對情感的體驗。
教師在給學生提供表演體驗的平臺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字、詞、句、標題、內(nèi)容、結構、主題、表達方式、修辭手法、作者觀點、寫作背景等各個方面提問質疑,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學生對提出的問題討論解答,有些問題學生解答不了,教師再適當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研討。這樣既激活了學生思維,也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覺鉆研和大膽質疑的精神,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真正感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三、注入活水,豐富課堂
語文教學的活水來源于生活,對于生活的仔細觀察處處留心皆是語文所包含的內(nèi)容。新教材的許多篇章都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搜集資料、感悟生活。尤其教材中的專題、綜合實踐活動都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把課內(nèi)與課外結合起來,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大自然的語言》、《看云識天氣》等,讓學生課外查找資料,尋問老人,觀察周圍的人與景,搜集民謠諺語;再把資料帶進課堂進行交流,既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強了對課文的理解。
四、勤學博覽,不斷“充電”
要把語文課教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師自身要博學多才。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在語文學科內(nèi)知識淵博,而且還要在相關的學科如天文、地理、繪畫、書法、音樂等方面不斷鉆研,一方面精讀課本教材,用心鉆研,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感知交流給同學,另一方面要廣泛閱讀與教材相關的資料、信息,特別是近年來報刊上有關教材內(nèi)容的資料。此外對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之類的知識也要多讀。教師多讀書,才能豐富、更新自己的知識,有了淵博的學識,才能以新穎的見解、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情感體驗,叩響學生的心弦。
語文課包羅萬象。為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博覽群書,博采眾長,刻苦鉆研,使自己成為一個多面手,自覺接受當代學生對教師知識的挑戰(zhàn),不斷學習生活中鮮活的語言,學習生活中豐富多變的知識,使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diào)動起來,不斷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語文課詩意的海洋里吸取營養(yǎng),獲得知識,全面提高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當然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的途徑很多,采用何種方法,還要因課文內(nèi)容而異,因學生而異,靈活采用好的教育教學方式,以師生共同的努力,力爭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