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倦
多年后,他一直記得那一幕。
那時候,他和妻都還年輕,還不懂得相互包容,常常鬧矛盾。妻是性格內(nèi)向的女子,生氣了,也不跟他吵,但總是不說話,倔強(qiáng)地沉默著,也不同他一起吃飯,總帶著女兒在外面吃完飯?jiān)倩貋怼?/p>
他受不了她的沉默,可是自尊心又強(qiáng),心里著急,也不主動示好。那天他在家里喝悶酒,妻帶著女兒回來的時候,他已經(jīng)喝了大半瓶,桌上只有兩盤小涼菜。
妻看都不看他一眼,拉著女兒進(jìn)了臥室。他又氣又怒,怒氣發(fā)不出來,拿起酒猛灌。
就在他仰頭灌酒的時候,一只小手拉住他的手腕,小小的手,用了很大的力氣。
是剛剛四歲的小女兒,站在那里,固執(zhí)地拉著他的手,無限心疼地看著他,小聲說,爸爸不喝酒,爸爸不喝酒。
他的手停在半空,看著眼前這個嬌小的人兒,她圓圓的臉,和他一樣鬈鬈的頭發(fā),水汪汪的大眼睛……在他注視著的時候,女兒小心翼翼地拿下他手里的酒瓶,然后轉(zhuǎn)身飛快地跑了出去,飛快跑回來的時候,酒瓶不見了———門外不遠(yuǎn),有個垃圾桶。
女兒依偎到他身邊,伸手拿桌上已經(jīng)涼了的饅頭遞到他手里,爸爸吃飯。
他接過來,把饅頭放到嘴邊,咬了一口,咸咸的,是他的眼淚。
那一刻,他決定為了懷里這個愛他的小人兒,以后一定好好愛護(hù)這個家。
如今,他已年過六旬,每天吃晚飯都要喝幾杯酒,女兒正戀愛,卻每天都回家吃晚飯,在他喝了三兩杯的時候,把他的酒瓶收起來。
他喜歡說,你從小就搶我的酒瓶子。女兒說他,記仇的老頭!
他們就一起笑,沒錯,那么多年,他始終清晰地記得一個小人兒的愛,比任何時候都強(qiáng)烈,都讓他震撼。
他姓張,是個普通的退休工人,他的女兒是幼兒教師,今年26歲,叫張慈。
多年后,她同樣記得那一幕。
那時候,她和丈夫在兩地工作,母親身體不好,看病借了一些錢,他們的收入都不高,生活略顯拮據(jù)。每天下班后,她會拖延一會兒再去那個亂糟糟的市場買菜。那個時候的菜大多是挑選過的,不再新鮮整齊,但是便宜。
她總穿暗暗的衣,眉頭皺著,終日不見笑顏。和人討價,口氣也是疲憊的。
那天,她看到有個攤位僅剩的一小塊排骨正便宜出售,想想家里好些天不吃肉了,她猶豫了一下,還是把排骨買回了家。
回去,燉上,香味引得6歲的兒子趴在廚房門口一步不肯離開。她有些心酸,排骨燉好,只盛了點(diǎn)兒湯來喝,把排骨都夾到兒子碗里。6歲的小孩子,正是需要營養(yǎng)的時候。
兒子吃得很貪婪,很快吃完一碗飯,讓她去盛。她盛了飯回來,發(fā)覺兒子正在抿著嘴偷笑,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她問他笑什么,他舔舔嘴唇,媽,排骨真好吃。
她拍拍孩子毛茸茸的小腦袋,母子倆繼續(xù)吃飯。
她扒米飯,卻忽然被什么塞住了嘴巴。夾起來,是一塊排骨,不大,肉很多。
她抬起頭,兒子正低著頭瞄她,邊瞄邊偷笑。
她把排骨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微笑著落下淚來。
那以后,生活再艱難她都微笑面對,再不曾皺起眉頭。
多年后,兒子已經(jīng)做了爸爸,依然喜歡吃她做的排骨米飯。每次,她都會說起那塊被兒子偷偷放入碗底的排骨,她說,真是想不到,他那么小,已經(jīng)懂得疼我……
她姓李,是小學(xué)教師,兒子叫李曉,今年33歲,是出租車司機(jī)。
那天,他們是一檔親情節(jié)目的嘉賓。那檔節(jié)目的名字叫:孩子,你們什么時候?qū)W會了愛?
都說孩子是在長大后開始去回報(bào)父母的,但是孩子的愛,其實(shí)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父母的愛,讓孩子感覺到溫暖和安全,孩子的愛,讓父母充滿無畏和勇氣。
(歸雁生摘自《人生與伴侶》2009年8月上圖/孫紅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