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出很有趣的京戲,叫做《金玉奴》,又名《豆汁記》。早年是梅蘭芳、姜妙香、蕭長華的拿手戲。蕭扮“團頭”金松;梅扮金松之女金玉奴;姜扮書生莫稽,“酸生”十分當行?,F(xiàn)在當然這樣好的戲再也看不到了。在這出戲中,窮秀才莫稽在風(fēng)雪中倒臥在金家的門前,金玉奴可憐他即將凍餓而死,給他喝了兩碗熱乎乎的“豆汁”,救了他的命,后來莫稽做了官,卻遺棄了金玉奴。因此這出戲又名《豆汁記》?!岸怪笔鞘裁礀|西?也許覺得,這“豆汁”同“豆乳”、“豆腐漿”、“豆腐腦”、“豆腐花”等等大概一樣吧?
回答是:不一樣。不但不一樣,而且也不是同類的東西,它不是以黃豆制的豆腐家族中的一員,而是以綠豆制的“線粉類”家族中的同族,這是北京特有的平民化的食品,是真正老北京才歡喜吃的東西。簡言之,它是制線粉的“粉房”的副產(chǎn)品。粉房中水磨綠豆作粉條或團粉時,把淀粉取出后,剩下來淡綠泛青色的下腳,經(jīng)過定時發(fā)酵之后,再把它熬熟,這就是“豆汁兒”了?!堆喽夹∈畴s詠》云:“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漿風(fēng)味論稀稠,無分男女齊來坐,適口酸鹽各一甌?!痹姾笞⒃疲骸岸怪淳G豆粉漿也。其色灰綠,其味苦酸,分生、熟二種。熟者擔(dān)挑沿街叫賣,佐咸菜食之。”這詩和注解把豆汁介紹得十分清楚了。
豆汁有一種特別的酸味,沒有喝過的人第一次喝甚至是難以下咽的,似乎也同吃臭豆腐一樣,要硬著頭皮吃過幾次,才能漸入佳境,領(lǐng)略其無窮的滋味。喝豆汁有在家門口叫住豆汁挑子買來喝的;有在廟會上豆汁攤子上喝的;最講究的是在東安市場東面的攤子上喝。其實豆汁大體上是一樣的,區(qū)別在于咸菜上,喝豆汁必須要辣咸菜,辣咸菜好壞大有講究,把“水疙瘩”(即鹽水腌的芥菜頭)切成細過頭發(fā)絲般的細絲,把干辣椒放在油鍋中炸得焦黃,連熱油帶辣椒倒入咸菜絲上,“刺啦”一響,其香無比。喝豆汁時就要隨喝隨吃這種香噴噴的辣咸菜,同時再吃一兩個“焦圈”,即很小的炸得很焦脆的“油炸鬼”。喝時要慢慢地、悠悠然地喝,直喝到鼻子尖冒汗,那真是通體生津矣。想起來,這真正是地道的北京味,喝過豆汁的朋友會有同感吧!
(選自《老滋味》/周簡段 著/新星出版社/2008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