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紅
由于學校條件限制,有些化學實驗根本無法開展。但如果能把部分學生常規(guī)實驗進行微型化,既可使實驗得以開展,又可節(jié)省經(jīng)費、提高時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如初三《堿和鹽的性質(zhì)》的常規(guī)實驗就可改為微型化實驗。
大家知道,課本實驗《堿和鹽的性質(zhì)》需要用到儀器10種,試劑14種,每人需要試管11支。按此計算,我校初三級856名學生共需試管9416支,平均每45分鐘約需785支,各種溶液共約8.3升。我校有12個教學班,存在實驗條件不足(一個實驗室)、實驗儀器較少、人手不多(一個實驗員)等問題,難以滿足該實驗的要求。為了解決存在的困難,使實驗能夠順利完成,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親自體驗,我們把該實驗改成微型化實驗。
具體做法如下。
1. 前一節(jié)課老師向?qū)W生講明實驗的目的要求,布置微型化實驗方案,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實驗內(nèi)容,寫好預習報告并上交科任老師,經(jīng)教師檢查后發(fā)還給學生作為實驗操作依據(jù)。
2. 利用廢棄物代替試管。要求每個學生自帶一塊藥片包裝膠片(廢棄品,具有12個槽穴代替12支試管,如包裝西瓜霜含片之類的膠片)。另外,再準備20克蘇打、20毫升食醋(醋酸溶液),一面小玻璃鏡子。實驗一布置,學生都非常樂意,積極地準備。教師把實驗內(nèi)容、試劑用量畫成圖:
實驗步驟示意圖
幾點說明:
①注意安全,認真細心操作,本實驗所用試劑有些是有強腐蝕性(如NaOH、HCl等)或是有毒(如CuSO4等)。
②仔細檢查自帶的膠片是否有破漏,如有破漏的,請換成實驗室的點滴板。
③方框內(nèi)是主反應物。
④圖中數(shù)字是加試劑或操作順序。
⑤所用各種液體試劑:2—3滴。
⑥鋅粒用量:綠豆大小。
該實驗微型化之后能真正做到每人一套儀器,人人動手,“身臨其境”,克服了你做我看的不足,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實驗節(jié)約了大量試劑,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試劑實際用量比課本中用量平均節(jié)省94.7%,節(jié)省用水90%。這一做法還克服了實驗儀器不足的問題,減輕了科任老師的工作量。此外,在學生自帶的膠片中,用12個槽穴代替12支試管,因膠片槽穴淺,每只大約盛6滴試液,做好實驗后將試液倒進指定廢物缸,再用自來水沖洗干凈。膠片不需共用,避免因試管不干凈而導致實驗失敗。學生每人一套膠片,互不干擾,易觀察到試驗反應現(xiàn)象。膠片是透明的,放在小玻璃鏡上有反光作用,有助于準確觀察到試驗反應現(xiàn)象,不同實驗產(chǎn)生不同顏色,相互輝映,五彩繽紛。這樣,《堿和鹽的性質(zhì)》實驗要求的操作、現(xiàn)象等知識內(nèi)容得以落實,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效果。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