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談起信息技術有效教學這個話題,必須了解什么是有效教學。單從字面理解,有效教學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進步或發(fā)展的教學(就是學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結合相關的教育理論,筆者對有效教學的理解是這樣的:有效教學就是教師在現(xiàn)有的45分鐘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與效益。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筆者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學。
1 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實際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進行課堂評價是比較困難的,容易被教師忽略。斯塔弗爾比姆說:“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庇行У脑u價,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這樣就有了有效的前提基礎,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筆者認為,評價的原則首先是客觀、公正,在此基礎上加以鼓勵為主,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評價的魅力。教師要正確處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于問題不能把激勵評價做到極端,更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正確、客觀地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評價能幫助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我的不足或學習他人的長處,拓展自己的思路,取長補短,在較短的時間內進一步提高自我。
2 要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闭n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見有效的提問也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一個經(jīng)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可以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準確、恰當、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避免問一些隨意性的簡單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的心理,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只有問在有疑之處、問題難易適度并具有啟發(fā)性,才是有效的課堂提問。
3 要關注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對于信息技術教學來說,小組合作是經(jīng)常被提到的,通過小組之間成員的相互幫助學習,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比如,學生也知道預習的好處,但大部分學生不會主動去預習功課。他們往往等著老師給他們安排學習的任務,老師安排了,他們才會去做,難怪他們會產(chǎn)生一種“為老師而學”的思想。更讓人頭疼的是,有些老師安排了的事情也有學生不去做。當然,教師的教學理念也需要轉變,不要埋怨學生為什么不主動學習,其實是平時不給學生“主動”的機會,總是習慣于安排他們做事情。所以,這需要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行培養(yǎng)。比如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其答案,而是告訴他探究的方法,當他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得答案時,那種滿足的笑容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當他慢慢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時,他就會充滿學習的主動性。
由于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差異大,所以,筆者認為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比較適合。基礎好的輔導基礎差的,互幫互助,不但提高學習效率,還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何樂而不為?當然,如何加強小組之間的合作,還是需要深思和學習的問題。
總之,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生的學習方式,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于教師。教師一方面要不斷更新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能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為實施新課程服務。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第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