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濤
筆者聽過一次語文公開課,內(nèi)容是古詩《春夜喜雨》。講課的教師很正規(guī)地按照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著:激情導入,識字寫字,理解分析古詩,讀背古詩??删驮诮處煼治龉旁姷那皟删湓娨鈺r,有一位學生突然站起身來,講起了他家里的事情來。他說:“老師,我家胡蘿卜種了很長時間都沒長出來。”說話時還磕磕巴巴的,這時其他學生都笑了起來,但是聽課的教師卻沒有笑,都替那位講課的教師捏了一把汗。然而那位教師并沒有慌亂,她鎮(zhèn)定地說:“你知道為什么胡蘿卜沒長出來嗎?是因為種子種到地里后卻沒有及時得到雨水的澆灌。所以說春雨是多么重要呀!如果這時要是下一場及時雨,你們高興嗎?喜歡嗎?”學生齊聲說:“高興!喜歡!”可見這位教師就很機智地處理好了這次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并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達到預期所沒有想到的效果。
聽了這節(jié)語文課后,筆者心有所悟: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對教師能否調(diào)控課堂秩序,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效果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當前新課改理念下,語文課堂不再是死水一潭了,而是自始至終一直處于一種活躍的多邊交往的動態(tài)語境中。因此,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對處于引導地位的教師有著極高的要求。如何處置一些難以預料的變化和觸不及防的詰問呢?筆者談幾點體會。
1 針對突然的詰問,要鎮(zhèn)定自若善于將被動變?yōu)橹鲃?/p>
應變能力的強弱,決定一節(jié)課的好壞。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教師,她的課堂應變能力就很強,因為她在學生提出詰問時,并沒有批評、指責那位學生,而是鎮(zhèn)定自若,變被動為主動使那位學生的疑問解決了,學生對古詩大意理解更透徹,課堂秩序也很快恢復,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效率也提高,達到預期所沒有達到的效果。還有一個案例,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當時有個調(diào)皮學生在自由默讀時間里突然站起來問:“老師,魯迅先生肯定是銅頭,要不然為什么碰了幾次壁把鼻子都碰扁了而額頭卻一點事都沒有?”該生話音剛落,學生就哄堂大笑起來,默讀秩序有點亂,聽課的教師也關(guān)注著講課教師,講課教師看著哈哈笑的學生和聽課教師,他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緒,鎮(zhèn)定自若地以平和的語氣問全班學生:“這位同學問得好!但魯迅先生是不是銅頭呢?請大家繼續(xù)默讀,也順便思考這個問題,待會兒,與其他問題一塊兒解決?!边@樣,這位教師利用一次偶發(fā)的事件變被動教學變主動教學,秩序又恢復了。當然,后來學生爭相舉手發(fā)言,那位學生的問題也得到很好的解決。所以應變能力的強弱決定一節(jié)課的效果的好壞。
2 對一些突如其來的事件,教師應變要巧
針對課堂上一些突發(fā)事件,教師的應變一定要巧,不然,教師的良好形象在學生的心中就大打折扣。筆者聽過一節(jié)六年級習作課,有位學生的作文寫得特棒。講評時,好多學生在聽教師講完后紛紛發(fā)言,表示不相信,都說:“抄的!抄的!”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那位教師一愣,但他接著學生們的話頭順水推舟:“不錯,是抄的。不過是從草稿紙上抄到作文本上的。他的幾次修改我都看到了。大家都說是從優(yōu)秀作文選上抄下來的,我想是對這篇作文最好的評價了,說明我們同學的作文水平已經(jīng)很高了啊?!彼膸拙淇此戚p描淡寫但卻很專注、認真的話,一下子把學生們的疑慮打消了,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那位學生的自信心。課堂教學又自然地回到和諧的秩序中。這位教師的應變就很巧。
3 利用課堂上自然生成的資源,捕捉教育時機,轉(zhuǎn)換教學內(nèi)容
一次,筆者正在津津有味地聽一節(jié)習作課,忽然從窗外飛進一只美麗的蝴蝶,學生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講課的教師看著興趣勃勃的學生,覺得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無法上了,干脆順水推舟讓學生先認真觀察蝴蝶,全班再交流觀察心得,最后把自己的所見所感寫下來。此時此刻,那位教師沒有平時那種“大家安靜”,“大家集中精神”之類責備的話語,但卻能隨機應變,利用課堂上臨時生成的自然資源,捕捉教育時機,使課堂教學有序進行,雖然習作內(nèi)容不一樣了,但卻完美地完成了作文單元習作內(nèi)容的教學。筆者認為這節(jié)課雖然臨時轉(zhuǎn)移了教學內(nèi)容,但意外地達到了平時作文教學達不到的效果。
當前的教學課堂是寬松、開放、自由的,加上學生各個年齡段不同,敢問好問又是學生的天性。因此,教師在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中很輕易地碰到各種各樣的難以預料的事件和猝不及防的詰問,處理起來就要求應變技巧要強、要巧、要妙——其實,這也是一名教師、一堂課成功與否的要害。為了課堂質(zhì)量更高,效果更好,也為了學生的將來,一線的教師要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托起明天的太陽。
(作者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南崴子鎮(zhèn)河北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