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梅花
現代社會呼喚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而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先導,它是在過去感知的基礎上對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一種心理過程。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習作的任務是“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根據新大綱的精神和要求,結合現行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天真、幼稚的心靈世界敞開,在想象的天地里馳騁。
1 憑借詞語,展開想象
二年級的學生,對于詞語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與積累,讓他們根據詞語展開想象,也是鞏固和積累詞語、為連詞成句打基礎的有效途徑。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展開合理想象,進行說話練習,在給學生提供詞語的同時,配上生動形象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平時積累和生活經驗,展開合理的想象。比如通過觀察天空中的白云,學生都說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態(tài),很可愛,就讓學生圍繞“可愛”這個詞說一段話,通過對云的想象描述,讓讀者能從字里行間真正感受到白云的可愛。故事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出示幾幅看似沒有聯系的詞語并配有圖片,讓學生編故事,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例如出示爸爸、媽媽、蛋糕、汽車、小明、蠟燭、奶奶這些圖片,引導學生想象圖片之間是有聯系的,并說說它們之間可能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再連起來編成完整的故事。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學習知識,積極投入到編故事中去。學生的自主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和體現。
2 童趣引路,啟迪想象
二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聽童話故事,腦海中積淀了許多童話的模本。如果教師為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牽著他們稚嫩的手,啟迪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帶他們走進如詩的美好奇妙的童話世界里,嘗試自己編童話,那么學生會在愉悅中學習,在愉悅中體會生活,在愉悅中想象,在愉悅中舒展自己的生命力,在愉悅中擁有一片自由飛翔的天空。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于感興趣的東西,大腦皮層會處于興奮狀態(tài),會激起強烈的學習欲望,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心靈自由,精神解放;就能讓他們自由地想象,自得之見,得到美好情感的體驗,個性不斷得到張揚,在實踐中不斷超越自我。
3 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想象
觸景生情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條基本途徑。兒童在健康的情境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遐想。有的從一種景物想到另一種景物,有的從景物聯想到它的形成與發(fā)展、好處和價值。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潛力得到開發(fā),表現欲增強,想象的翅膀張開,習作創(chuàng)新由此出發(fā)。借助實物,誘發(fā)想象實物直觀的特點,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刺激學生的說話欲望。如教師帶來一束喇叭花走進課堂,并指著花說:“這是多么美麗的喇叭花呀,小朋友看著花,你想說什么?”接著,教師要求學生說時增加開花時間、觀察后的感受,并要求學生把話說完整。
教學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有特征的事物,讓學生想象它與周圍事物的相互關系,可賦予生命,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任意馳騁。比如放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請學生閉目凝神,反復聆聽,說說仿佛看到什么,再把看到的情景寫下來。學生從中既提高鑒賞能力,又豐富想象能力。
4 培養(yǎng)信心,放低要求
低年級學生的認字量大大增加,閱讀面廣,思維活躍。教師并不要求學生把事情敘述得多么具體生動,也不限制書寫的篇幅,將寫話的要求適當降低,消除學生的畏懼感。只要能寫一句話,把話寫完整就行。對于一些簡單的描寫和記事,學生樂意完成,而且會頗有成就感。例如,教室外面正在下著一場秋雨,筆者帶領學生到雨中進行觀察。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下雨的情形,再引導學生看那一個個的小雨點,從天上落下像什么?落到地上,出現什么景象?先小組討論,再組織學生全班交流。由于與大自然的接觸,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各有見解。這種練習為學生習作開辟了想象的空間,教給學生自主性學習方法,讓學生無拘無束地大膽想象,進行個性化語言表達,使想象的翅膀在寬松開放的環(huán)境中自由伸展,學生易于接受,有話可說,樂于說,樂于寫。
5 組織活動,豐富想象
在寫作訓練中開展語文活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運動會時,筆者讓學生把看到的寫下來。有的寫道:“我參加了拔河比賽,一共拔了幾輪,結果拔贏了,我真高興?!边@些句子沒有動人之處,但是學生把自己經歷寫出來,讓人看明白,于是筆者給予很大的鼓勵。由于層次的差異,筆者在教學中也驚奇地發(fā)現,有不少識字量大、閱讀能力強的學生,他們不僅能把一句話寫完整,而且能夠寫很多句子,甚至寫一段話。
總之,憑借習作訓練,加強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想象能力的訓練,其切入口和形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是靈活多變的。教師只要能夠自覺地注意這個問題,給他們一片自由飛翔的天空,那么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和習作水平的提高必將產生很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寧夏海原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