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南 何 淼 道 焰 郭清順 吳 平
[摘要]該文從網絡教育的特點,教學平臺的門戶服務功能,對網絡教育學生的導學和服務支持,對網絡教育教師的培訓和管理,對校外學習中心的培訓和管理,教學平臺課程的建設等幾個方面對應用教學平臺進行導學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網絡教育;教學平臺;導學
[中圈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13—0179—03
網絡教育中,學習平臺是師生交流的一個重要的接口。是學生獲取信息和學習內容的主要來源。學習平臺應用的質量對能否保證教學順利進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提高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能力起關鍵性的作用。也直接影響到網絡教學的質量。下面我們對在網絡教育中應用教學平臺進行導學進行探討。
一網絡教育的特點
網絡教育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的新型教育形式,擁有傳統教育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網絡教育有以下特點:
師生分離。在網絡教育中,學生不再直接面對教師,而是面對計算機、學習平臺、教學資料和網絡課程等。學生大多數時間只是看到教師的“錄像”和在論壇上的留言。
學生自學為主。由于沒有教師面授,形成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活動。學生必須主動的學習,積極的參與討論和交流。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這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學能力。
個性化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決定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以何種方式,進行什么內容的學習??梢园凑兆约旱膶W習進度進行學習。
教師導學為主。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從講授為主轉向導學為主。導學就是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過程、學習方法進行的指導。學生按教師事先編好的教材,學習指南進行學習。同時師生可以在平臺上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
多維教學。網絡教育以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為載體,可以進行立體化教學。學習資源可以多樣化。有學習平臺提供的網絡課件,題庫,教案庫等,也可以有來自互聯網的學習資源和來自學生中間的學習資源。學習方式也可以多樣化,以自主的個別化學習和交互式的集體協同學習相結合。追求人際、人機、人網的三維動態(tài)立體教學。實現網授與面授相結合;在線學習與線外學習相結合;在校學習與在職學習相結合等。
二教學平臺的服務功能
我校05年引進了Blackborld教學平臺進行網絡教學活動。
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基于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進行人機交互。以瀏覽器/服務器(B/S)技術、信息安全技術、門戶技術、數據庫和信息集成技術等為基礎,以聲、像、圖、文等多種媒體信息與計算機網絡進行信息交流。
教學平臺集文本、圖象及視頻、音頻、動畫為一體,可以實現教師在線授課,在線測驗,在線答疑,同步和異步討論,批改作業(yè)、學習跟蹤、學習統計、虛擬課堂、小組學習、協作學習和包括十幾種題型的題庫等功能??蛇M行知識管理和學習,教學跟蹤管理和教學過程監(jiān)控;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多樣化;平臺的討論交流論壇等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目前我校平臺用戶已經4萬多,平臺上課程有1000多門。平臺成為了學校教學活動的中心。院系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教務管理人員、校外學習中心管理人員、課件制作人員和學生都圍繞著平臺。平臺成了大家聯系的橋梁,交互的接口。
三教學平臺的門戶
門戶是對教學管理實施的重要部分。Blackboard門戶社區(qū)平臺為我們進行門戶管理提供了方便。我們目前建立的網絡教育學院門戶包括以下部分。
網絡教育學院選項卡:包括我的課程、網院通知模塊、學習調查模塊、網絡學習指南、學生常見技術問題解答和網院主頁的鏈接等。
網絡教育學院社區(qū)選項卡:機構討論板里面有自2006年3月以來的每個學期和學生互動的論壇、有教學問題交流區(qū)、教務問題交流區(qū)、和平臺技術問題交流區(qū)。2008年3月統計帖子總數有1萬多。
另外在組織社區(qū),我們建立了所有網絡教育學院22個專業(yè)和50個學習中心的組織。
網院教師之家選項卡:這個欄目只有有關教師能看到,有課件制作工作站、培訓專欄、公告專欄和交流園地等。
我們還根據網絡教育學院的需求,創(chuàng)建了一些組織。如教務管理組織、教學管理組織、學習中心管理組織等。
四對網絡教育學生的導學和服務支持
網絡教育學院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在職人員,有著不同的學習背景、工作經歷以及年齡特征,大多利用業(yè)余時間上平臺學習。我們需要從各個方面對他們進行導學和服務支持。
1遠程學習指南
網絡教育在教與學上時、空分離的特點,要求參與網絡學習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自學、自治能力。但是,目前參與網絡學習的學生大多是在職的。有的工作繁忙,有的缺乏網絡學習經驗和自主學習能力,和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比,基礎參差不齊。為了幫助同學們盡快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充分地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培養(yǎng)自治能力,“遠程學習指南”就是這樣一門對網院學生進行導學的課程。
《遠程學習指南》課程,對所有新生開放。課程有下列欄目:
教學通知,有教學管理的教師發(fā)布的教學方面的通知。
管理規(guī)定,有中山大學現代遠程教育學籍管理暫行辦法,中山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畢業(yè)論文實施細則,中山大學授予遠程教育本科畢業(yè)生學士學位實施辦法等。
學習指導,有遠程學習指南文檔,遠程教育導學課件,學習平臺操作指南文檔,相關插件下載等。
專業(yè)信息,有網院22個專業(yè)的信息。
專業(yè)導學,有每個專業(yè)的導學課件。
教學計劃,有每學期各專業(yè)教學計劃。
教學安排,有每學期的教學工作安排。
表格下載,有各種表格下載,如免修申請表、重修申請表等。
調查問卷,對學生進行民意調查等。
教學問答,有常見教學問題解答,平臺常見技術問題解答等。
2網院學生常見問題(FAQ)
網院學生住在校外,有的在辦公室,有的在家里上網。網絡什么情況都有。有的用電信網、網通、聯通、鐵通、XX寬頻、XX寬帶等。情況比較復雜。
網院學生特別文科學生,有的不熟悉電腦和網絡,經常打電話來咨詢。我們將一些常見問題整理成FAO,放在平臺上。
網院學生常見的問題(FAQ),內容有:
平臺運行條件。有硬件要求,軟件要求,課件的瀏覽要求。
檢測網絡故障的一些命令。如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Traced命令的使用方法。
影響網絡速度的幾個因素和測量網絡速度的工具。
故障分類。將故障進行分類,有網絡、電腦和系統軟件等客戶端問題,平臺應用和課程問題,課程設置問題,教學教務問題,課程作業(yè)問題等。
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提供各類故障的解決辦法等。
3學生交流論壇
為了即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我們在平臺上建立了下列論壇:
◆課程論壇:每個課程里面都有。交流課程內容有關的問題,教師每周至少有三個時間段在學習平臺上解答問題,教師也會在課程論壇中組織課程問題的討論。
由學科教師管理。
◆教學問題交流區(qū):交流教學安排、輔導答疑、作業(yè)、網絡課件、畢業(yè)論文等方面的問題,教學管理人員每天上網回答問題。
◆教務問題交流區(qū):交流關于平臺帳號、考試、成績、學籍(含休學、復學、轉中心、轉專業(yè)等)、畢業(yè)等方面的問題。教務管理人員每天上網回答問題。
◆平臺技術問題交流區(qū):交流關于學習平臺使用技術方面的問題。由信息與網絡中心的技術人員解答。
◆學生交流區(qū):學習中心同學之間以及管理人員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區(qū),也是學習中心發(fā)布各種信息的地方。由學習中心教學管理人員負責。
4教務管理組織
我們還建立了《教務管理》組織,在教務管理組織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分類管理,如分年級、分專業(yè)等。
教務管理組織有下列欄目:
學籍管理,有學籍管理方面的規(guī)定。
考務工作,有考務工作的相關規(guī)定,考試安排,考場安排等。
成績查詢,有成績查詢系統。
統考信息,有統考信息和相關規(guī)定。
畢業(yè)與學位,有相關條例,畢業(yè)生信息采集.學位英語,主干課程考試等。
表格下載,各種表格下載。
討論板,有交流論壇。
五對網絡教育教師的培訓和管理
網院沒有教師編制,教師都是聘請的學校各個院系的教師,充分利用了中山大學優(yōu)秀的教師資源,依托學校的有形和無形的資源辦學。但教師也面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由原來的面授轉為網授
◆由教師為中心轉為學生為中心
◆教師的概念也起了變化,包括了由主講教師、輔導教師、教學設計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集合組成的一個團體
為了完成教師的轉型,我們利用《遠程教學指南》課程,對教師進行指導。遠程教學指南課程有下列欄目:
管理文件,有教育部遠程教育管理文件,學校遠程教育管理文件等。
教師培訓,有我們編寫的主講教師工作手冊,課件錄制規(guī)范和指南,教學輔導工作培訓文件,中山大學現代遠程平臺培訓,學期教學輔導工作安排及要求等。
教學計劃,有學期各專業(yè)教學計劃。
教學安排,有學期教學工作安排。
遠教會議,有遠程教育會議資料。
遠教研究,有學習支持服務,遠程教育質量,國際視野,網絡課程建設等。
遠教網站,有相關網站的鏈接。
交流園地,有交流論壇。
網院對教師也有一些管理規(guī)定。如輔導答疑規(guī)定:每周至少三次登陸學習平臺進行輔導答疑,每次至少30分鐘。至少組織兩次關于課程問題的討論或案例分析。和作業(yè)規(guī)定:每學期至少布置兩次在線作業(yè),作業(yè)成績占總評成績的20%等。網院有專門的巡教巡學人員。
六對校外學習中心的培訓和管理
校外學習中心是接受學校的委托,根據學校的統一要求和工作安排,配合學校進行招生宣傳、生源組織、學生學習支持、學籍和日常管理,開展現代遠程教育支持服務的機構。
學習中心分布在全省各地,利用平臺把它們集中管理是最有效的辦法。
我們建立的《學習中心管理》組織,存放與學習中心有關的各種信息,是學習中心進行交流的地方。欄目有:
管理文件,有相關的教學管理文件。
教學計劃,有學期各專業(yè)教學計劃。
教學安排,有學期教學工作安排。
培訓資料,有教學管理培訓資料,學習支持服務培訓資料,技術人員培訓資料等。
資料下載,有相關的資料下載。
交流天地,有交流論壇。
七平臺上網絡教育課程的建設
1課程規(guī)范統一
網絡課程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我們依托平臺來建立網絡課程。網絡教育學院的網絡課程,其講授型課件由學校信息與網絡中心統一制作和上傳,制定了統一規(guī)范。
考慮到網院學生分散性、業(yè)余性的特征,缺少與教師面對面交流機會。他們全靠平臺提供信息。所以平臺上的東西都要規(guī)范化。要讓他們一上平臺就能夠很容易找到自己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的界面都力求統一。
網院課程的五個統一:
◆課程規(guī)范統一
◆講授型課件制作統一
◆課程論壇形式統一
◆在線作業(yè)形式統一
◆注冊管理由學院統一
2網絡教育精品課程的建設
我校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建設理念是以育人為根本、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己任、以社會評價為標準。并通過相應的制度予以保障。
信息與網絡中心負責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建設的技術支撐工作,對教師進行教育技術培訓,選派優(yōu)秀的教育技術學專家和技術人員負責精品課程的設計和技術。從而使網絡課程建設從技術上得到保障。
我校網絡教育精品課程都建設在Blackboard教學平臺上,充分利用該平臺強大的人機交互功能。如討論板、虛擬課堂、小組等。
3教學設計中體現平臺導學的元素
我們注重課程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平臺導學的元素。
《刑事訴訟法原理》網絡教育課程教學設計。運用了系統工程框架、對象導向框架和法治系統工程的方法,充分借鑒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的多媒體表現形式。綜合集成多種與刑事訴訟相關的法律、制度、專業(yè)理論和知識、案例、教師與學生等資源,形成具有整體學習與交流功能的開放型知識系統。注重將法學教學(模型)與法治實踐(原型)緊密結合,注重講述、展示法治系統的實際運籌與實現過程,不僅把“交互研討型”的案例教學法引入刑事訴訟法學教學之中,而且刻意把“問題解決型”的現代學習理論融入學生的自學過程之中。例如“模擬法庭”就很受學生的歡迎。
《生物統計學》課程教學設計。凸顯以設立學習目標為核心,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訓練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意識和強化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自主學習任務內容,依照教學進度安排,學生需要分階段完成3篇指定的課程綜述、調查或研究小論文。在教學設計中,充分發(fā)揮平臺的優(yōu)勢,通過平臺的導向作用,指導學生學習。平臺上整合了大量的數據庫的網絡資源和統計學軟件的學習使用。利用各種搜索、論壇、博客、調查、電子郵件、虛擬課堂、聊天室等為課程營造出一個良好的人機交互的教學環(huán)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完成課程學習的選題研究報告和作業(yè)。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多階段多任務的教學,解答問題和開展創(chuàng)新研究。特別組織了課程的小型學術討論會,增進了學生的協作和交流。
《生物信息學》課程教學設計。生物信息學本身是一個飛躍發(fā)展的新興學科。模式生物測序工作的高速增長,公共數據庫數據的指數增長,研究方法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注定該學科的教學內容需要不斷更新和調整,以便及時跟上研究工作前進的步伐。課程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在平臺上共建課程的探索過程。實現以學生為主和以教師為輔的自主發(fā)現式學習、合作交流式學習、實踐創(chuàng)作式學習、資源開發(fā)式學習等新型學習,追求立體化教學效果。借助和利用網絡資源充實教學材料和內容,由師生共建資源庫,不斷完善課程的教學。在Blackborld學習系統上構建了生物信息學學習的專業(yè)平臺。
八結束語
以上我們從網絡教育的特點,教學平臺的門戶,對網絡教育學生的導學和服務支持,對網絡教育教師的培訓和管理,對校外學習中心的培訓和管理,平臺上網絡教育課程的建設等幾個方面對應用教學平臺進行導學進行了論述。我們要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針對不同學科的特點,和不同學生的特點,運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和導學方法,更好地利用教學平臺的各種功能來進行導學。
參考文獻
[1]彭曉南,吳平,郭清順.網絡教學平臺的門戶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6,增刊:67—70.
[2]何淼,彭曉南.生物信息學教學方案設計與教學方法初探[A]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編.本科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一生命科學學院教學改革論文集[C].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38—43.
[3]曾祥躍.遠程學習者網絡學習行為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8,4: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