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艷 李金波
農村集體資產是指村組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物資、債權和其他權利。集體資產包括;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法律規(guī)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等自然資源;集體所有的各種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據調查顯示,近幾年來各地方在認真貫徹國家關于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積極探索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有效措施和資產運營的有效形式等方面;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但是個別存在集體資產管理未真正落實、企業(yè)改制的回收資金挪用和負債超越集體的承受能力等問題。這些問題如不盡快解決,必將造成集體資產的流失,阻礙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和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
1建立建全責任考核制
搞好資產的凈值考核,是落實資產保值增值的有力措施,也是鞏固發(fā)展集體經濟的重要基礎。對此,是建立集體資產考核體系,健全集體資產的管理機構,成立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負責對集體資產監(jiān)督、考核。把集體資產的保值增殖指標納入領導干部的崗位責任制考核,作為衡量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在建立考核體系的基礎上,通過層層簽訂保值增值責任狀,加強審計監(jiān)督職能,進一步落實管理責任和考核措施。二是合理確定考核指標,把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與農村財務管理、農業(yè)承包合同管理、農村審計和農民負擔管理等有機結合起來,以監(jiān)督總量、考核凈值為前提,健全以凈資產、固定資產、債權債務為主要內容的指標體系。并把指標考核同管理實效結合起來,資產經營單位要將資產保值增值情況定期向集體經濟組織報告,鄉(xiāng)村集體經濟組織也要定期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報告,接受監(jiān)督,確保資產的保值和增殖。三是建立資產的雙向臺帳,搞好資產的動態(tài)管理。要求鄉(xiāng)鎮(zhèn)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與資產經營單位同時建立集體資產臺帳,進行雙向控制,加強日常管理。年終統一組織年度檢查,及時把握集體資產的分布及增減變動去向,并著重對流動性資產抓好管理,對資源性資產抓好開發(fā),對福利性資產抓好維護,對經營性資產抓好增殖,以進一步引導農村集體存量資產合理流動和優(yōu)化組合,確保集體增量資產投向合理、投量適度。
2積極有效控制和化解農村債權債務
農村的債權債務問題,是深化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重要問題,債權債務的清理控制,情況比較復雜,具體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從源頭抓起,杜絕新的不良債權債務的發(fā)生。要加強農村會計檔案及票據管理,各種債權債務設專項臺帳管理。對確需要發(fā)展生產的各種借貸,應層層審批,民主決策,量力而行,杜絕各種高息貸款和非生產性借貸,使農村債權、債務的發(fā)生、回收和償還沿著有序、良勝的軌道發(fā)展。二是強化清欠措施。要從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認識著手,借助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農村社教等多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使欠款單位和個人進一步明確有借有還、欠債必還的認識,清除農戶、單位之間的“等、靠”現象和攀比心理。從而集中時間組織清理,各種積懸?guī)ろ?澄清債權、債務的實底,最大限度地清欠歸庫。對于歷史較長、數額較大的應收款項,一時回收確有難度的由債權關系的雙方協商,制訂還款計劃或協議,分期分批償還。對于一些屬于合理的債權,政策允許應收的款項,如欠款人有錢不還,既不辦理還款手續(xù),也不承認限期還款的個別釘子戶,要運用法律手段,依照法律程序回收所欠款項。三是強化民主管理、財務公開。對一些時間較長的呆滯帳項和困難農戶的應收款項,要經民主討論,報請鄉(xiāng)鎮(zhèn)政府批準,予以核銷和減免。對確需的各種欠債,要經村民大會討論通過,報鄉(xiāng)鎮(zhèn)政府批準,并切實把款項用于發(fā)展生產。對每月的收支事項及債權債務的明細要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jiān)督。同時,集體經濟組織要積極發(fā)展生產,組織資金償還債務。
3有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集體資產保值增殖,要講究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一些地方集體經濟發(fā)展落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總體上采取了一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本來集體資金就很少,又大都用于鋪新攤子,很多項目屬于盲目建設和不必要的重復建設,項目勉強上了,又因種種原因形不成應有的生產力,而已有的企業(yè)因為技術設備落后得不到更新改造,生產經營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集體資產流失很難避免,因此,必須努力使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首先,把發(fā)展的重點放在現有村辦企業(yè)挖潛、改造、充實和提高上來,特別要注重對企業(yè)的技術改造;其次,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農產品的質量和品質,優(yōu)化生產要素的配置,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最后,要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手段,促進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解決目前產業(yè)結構不合理、產品質量差、物質消耗大、勞動生產率不高、經濟效益低等一系列問題。總之,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殖和集體經濟的發(fā)展,必須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要效益。
4結論
農村集體資產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共同勞動成果和共有財富,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平調、挪用。村集體資產應當依照國家和地方“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等有關規(guī)定,建立健全產權登記、財務管理、審計監(jiān)督、收益分配、資產管理、經營報告等各項制度;建立固定資產臺賬,實行專人管理,定期盤點,做好廢損、盈余報批手續(xù),做到賬實相符。對損壞、丟失的資產物資,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屬于人為造成的損失,應追究責任,由當事人賠償。
(作者單位:161348 黑龍江省訥河市二克淺鎮(zhèn)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農經站、黑龍江省訥河市農村合作經濟管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