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強
“樹是修剪出來的,文章是修改出來的?!毙薷牟粌H是學生進行習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有效途徑。離開了修改,作文猶如未經雕琢的玉石,甚至像令人生厭的丑小鴨,終究難成“正果”?!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痹鯓又笇W生把自己孵出的“丑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呢?
一、題目新一點
常言道:題好文一半。一個新穎醒目、鮮活亮麗、耐人尋味的題目必將點亮老師、同學的眼睛。在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千萬別忘了對題目進行一番新的包裝。
(1)善用比喻。把比喻這一修辭手法運用到題目當中,會讓人產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覺。如:《母愛如虹》比《媽媽的愛》美妙;《誠信是金》比《講誠信》新鮮;《信任是一把鑰匙》比《信任很重要》亮麗。
(2)蘊含哲理。人們喜歡名言警句,是因為它滴水藏海、啟迪心智。如果作文的題目蘊涵人生的哲理而又短小精悍,那么一定會令人刮目相看。如:《對手,你好!》、《戰(zhàn)勝自己》、《拐個彎,前面就是太陽》……
(3)巧設懸念。題目若能形成懸念,那讀者的閱讀興趣就會倍增。試看:《錯放的賀卡》、《“偷”來的表揚》、《搶“人”記》、《我有友情要“出租”》等。
(4)時代氣息。《都是手機惹的禍》、《第一次“親密接觸”》、《網事知多少》、《“電子郵件”我愛你》、《我們班出現(xiàn)了不和諧之聲》等題目,一看就令人愛不釋“眼”。
二、成語多一點
為了降低作文的難度,減少學生對作文的害怕心理,我們通常這樣鼓勵學生:“會走路就會跳舞,會說話就會作文?!笨僧攲W生的作文“口語”連篇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超“凡”脫“俗”呢?
多運用一點成語。成語是漢語詞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結構簡潔,意義豐富,表現(xiàn)力強,如果運用得當,可使文章語言簡潔形象,增強表達效果。讀讀這兩句話:“我坐在湖邊小亭的石凳上,感覺很好!”與“我在湖邊的亭子里小坐,只覺得遍體生涼,心曠神怡!”
多引用一些俗語、歇后語。比如:一提起我們六年一班,那真是啞巴開會——沒說的!我們班的學生更是雨后的春筍——個個拔尖!……不得不說的是我們的班長,那真是狗攆鴨子——呱呱叫,鐵錘敲鑼——響當當?!@樣的作文就極為脫“俗”,讓人耳目一新!
三、修辭用一點
先讓我們讀讀教材中的范文吧!“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桂林山水》)?!霸瓉沓氐组L著許多石筍,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險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寶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五彩池》)?!八且暗?索溪像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纏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風是調皮的,一會把那朵悠閑的云趕得滿天跑,還不斷變化她的面具,一會兒卷起地上的落葉,讓她們打著旋舞蹈”(《索溪浴的野》)。
顯而易見,“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恰當使用才使這些文字如此優(yōu)美。因此,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時,一定要讓學生多運用一些修辭手法,讓作文富有文采。試舉一例:一學生在描寫一次勞動時是這樣寫的:“她拿著掃帚,認真地掃著,一會兒,路面就變得十分干凈了。”我讓她與同桌討論后改為:“她不停地揮舞著掃帚,掃去了灰塵,掃去了紙屑,掃去了片片落葉,掃出了一段又一段清潔的路面。”修改后的句子采用了排比,形式勻稱,讀來富有韻律。
四、結構緊一點
一篇好的文章應該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墒菍W生的作文往往凌亂無序,怎么辦?在指導學生進行修改時,除了要求學生仔細想想自己的作文是否按一定的順序來敘述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好“前后照應”、“過渡句、過渡段”等方法。
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往往能讓文章遙遙相對,融為一體。例如:《三峽之秋》首段是“三峽已經是秋天了?!蔽捕?“這一天,正是中秋。”《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的前后呼應……無需更多的例證了,大量的課文都殊途同歸地使用了照應的寫作方法。
恰當?shù)剡\用過渡句、過渡段如同架橋設梁、環(huán)環(huán)相扣,很好地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也是讓文章銜接自然,結構緊湊的最佳選擇。如《偉大的友誼》一文中“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在生活上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共產主義事業(yè)上的親密合作”這一句話先概括前文的內容再引出下文,使前后兩部分內容非常緊湊。
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部分采用一兩句話來點明題旨也會讓文章更加“和諧統(tǒng)一”。如:《快樂成長》一文,我引導學生在開頭添上這樣一句“在老師、同學的關愛下,我生活得非常開心,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在結尾補上這樣一句“如今,我就像一棵幼苗,在豐澤附小里快樂成長?!?/p>
五、情感實一點
“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作文的一個基本要求,然而有些學生作文空喊口號、感情矯作,讓人看了產生很不真實的感覺,于是,在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自己情感的表達。
如有個學生在《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的結尾這樣寫道:“老師這樣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我們要以優(yōu)異的成績報答老師。這是一部很值得我們深思的電影?!笨蘸翱谔?成人味十足。我引導其改為:“這是一個多么負責的老師啊!她那執(zhí)著的精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p>
我認為學生在作文中流露的感情不在于有多“深”,貴在于有多“真”!
“玉不琢,不成器”。在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若能在以上幾方面下些功夫,一定會有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責任編輯: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