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應龍
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網絡的日益普及,中國的出版業(yè)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其中,走出版產業(yè)化的道路是時代對出版業(yè)的新要求。事實證明,出版業(yè)正在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產業(yè)。
圖書編輯作為圖書創(chuàng)意的策劃者、設計者和開發(fā)者,他不僅要落實圖書的選題、作者和審定稿件,還是圖書的優(yōu)化者(加工、整理、美化和質量的提高)和組合者(編排、有序化)。從這個意義上說,編輯是出版業(yè)整個經營活動的龍頭,是圖書藝術創(chuàng)意和質量把關的先鋒,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時代在變,尤其在知識經濟和現(xiàn)代通訊技術革命的今天,作為一名圖書編輯,除了具備傳統(tǒng)意義上的良好的政治素質,扎實的語言功底,嫻熟的文字技巧以及成功的社交能力外,更有一些新的基本素質急需培養(yǎng)。
一、富有憂患意識的思想素質
圖書編輯應該看到,目前中國的出版業(y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國外出版集團對于我國出版業(yè)的沖擊,電子媒體對于紙質媒體的沖擊等。
1995年, 三個人、一張桌子、一張椅子,沒有空調、沒有傳真機的貝塔斯曼走進中國。短短10年,貝塔斯曼發(fā)展到在中國擁有一萬多平米的辦公場所,業(yè)務由郵購、網上銷售到連鎖零售再到批發(fā),全面進入中國出版物的分銷市場?,F(xiàn)在,它已是世界四大出版集團之一。貝塔斯曼到底做了些什么?
起初,德國貝塔斯曼集團以貝塔斯曼書友會的形式注冊,在上海成立讀書俱樂部,不聲不響地發(fā)展會員,并做出了“十年不賺錢”的計劃。1998年底,它的會員已經擴展到五十余萬人,估計可提前實現(xiàn)營利。它開始是租出版社紙型,后進入買版權,與中方出版社共同出版,由貝塔斯曼出版“俱樂部版”。貝塔斯曼就這樣進入了中國出版領域。據(jù)說他還揚言,要花100億買下中國所有的科技出版社。且不說其勃勃野心是否可以真的實現(xiàn),但它在中國不惜工本的投入,深謀遠慮的發(fā)展,預示著外國出版集團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的日子并不遙遠了。
多少年來,我們習慣“矛盾少” “包袱小” “負擔輕”的溫飽型日子,如今,大海的波濤一旦涌入,江河上的“小舢板”還能再風平浪靜地行進嗎?中國入關后,關稅由原來的28%降為零,圖書市場也將全面放開,中國沒有撐門面的精品圖書將何以自保?因此,新時代的圖書編輯要化憂患為動力,放手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精品圖書。
二、敢于參與市場競爭的素質
一個有憂患意識的圖書編輯必定是一個敢于參與市場競爭的圖書編輯。但是,敢于參與不是拍拍腦門往前沖,要想參與市場競爭并在競爭中獲勝,編輯必須要有市場觀念,要學會利用和發(fā)揮市場記錄在圖書編輯中的作用。所謂市場記錄,是近期在相關因素作用下同類或相近的圖書在市場的銷量或某個作者近期作品的市場表現(xiàn)。它主要存在于圖書的版權頁和大眾傳媒的圖書銷售榜中。從市場記錄中,圖書編輯可以提取決策依據(jù),從而獲得編輯工作的技術支持,以制作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圖書產品。
圖書編輯運用市場記錄的具體方法可以有以下幾種:
1.運用題材記錄進行市場營銷
圖書編輯如果善于運用題材記錄,那么決策就容易準確、合理。華藝出版社擬出版癌癥晚期病人陸幼青的《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記》。時任該出版社副社長的金麗紅開口就將首印冊數(shù)定在10萬冊,是無知者無畏嗎?不是。金麗紅雖然事前未與發(fā)行部主任商量,但她掌握了一個市場記錄——《相約星期二》。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叫莫里的美國老漢在自己生命的最后3個月,利用每周二給學生上次課。深受感動的學生于是將老漢講課的內容記錄下來并出版成書?!断嗉s星期二》的中譯本在中國發(fā)行了30萬冊,因《死亡日記》與其題材相同,所以金麗紅才會推出看似驚人實則有所保留的印數(shù)。后來,《死亡日記》的實際發(fā)行量為43萬冊,是題材記錄讓編輯決策多了理性與從容,從而幫助編輯走向市場營銷的成功。
2.運用作者記錄進行市場營銷
所謂的作者記錄實際有兩種:一是個人作者的市場記錄,二是同類作者的市場記錄。個人作者市場記錄指的是一位作者自己撰寫的圖書在既往出版中的市場表現(xiàn),它可以幫助編輯決斷該作者現(xiàn)有的近似文稿是否值得出版與如何出版。如余秋雨、王朔、鄭淵潔等人的作品之所以會成為國內各個出版社的熱選目標,就在于他們的作品近年來保持了良好的市場記錄,許多都成為了暢銷書。
依年齡、性別、職業(yè)、地域、文化水準、觀念等綜合起來大體相當?shù)淖髡呷?即為同類作者。運用同類作者的市場記錄也是編輯進行市場營銷的好方法,如近幾年的明星出書熱、少兒出書熱,就是出版社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而進行的經營策略。
3.運用定價記錄進行市場營銷
所謂定價,就是出版者對一本書銷售碼洋的確定。圖書編輯通過定價記錄也能夠尋找良性的市場空間。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冒險小虎隊》之所以首次印刷60萬冊,出版者除了參照既往引進版暢銷書的銷量之外,還借鑒了相關的定價記錄。在《冒險小虎隊》推出之前,同類暢銷書在定價上存在兩個價位:一是高價位的引進版暢銷書,定價在20~30元之間;二是中價位的引進版暢銷書,定價在15~20元之間。而暢銷書要求定價不低于10元,因此,如果推出一本10~15元的低價位少兒讀物,銷售情況一定不錯。于是,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引進了《冒險小虎隊》這本10元檔低價位的暢銷書。結果,《冒險小虎隊》發(fā)行超過460萬冊。市場表現(xiàn)證明,編輯對該書價位空間的測算是準確的。
三、熟練運用電腦、網絡技術的素質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除了七八十歲的老人,大多數(shù)的作者都是利用計算機撰寫書稿,這為圖書編輯利用計算機技術完成書稿的審定、編輯加工和排版提供了可能。除此之外,現(xiàn)代圖書編輯還能利用它進行更多、更有成效的工作。
1.利用網絡可以收集信息、開發(fā)選題
出版界人士深知,目前狀況下,困擾出版業(yè)發(fā)展的最大危機始終是選題危機。選題匱乏、稿源枯竭無疑會縛住編輯的手腳,但編輯掌握了因特網這一技術后,就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編輯可以在因特網上查閱到國內外各類圖書的出版和銷售情況,經過比較、分析和策劃,確定出自己的選題,避免或減少了選題重復。另外,還可以參加因特網上有關的專題討論來了解或掌握有關圖書出版及讀者需求情況,分析圖書市場“熱點”和潛在需求等因素,這些對策劃市場需要的選題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利用網絡可以交流信息、開發(fā)作者
因特網出現(xiàn)后,編輯與作者之間開始用一種嶄新的方式進行聯(lián)系:參加因特網上的專題討論組,編輯與大量的作者進行某一專題的討論,從中獲得可觀的學術信息和作者信息;從相關的網站搜索到許多與本選題有關的資料,如學術研究動態(tài),相同或類似選題圖書的大致內容、框架以及出版社情況等等,作為決策時的參考資料;通過E-mail、MSN、QQ等交流工具的使用,圖書編輯可以與作者、審稿者進行信息交流和文件傳輸;編輯可以在網上訪問作者,詢問書稿的寫作進程,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作者也可以向編輯詢問具體選題細節(jié),以便更切合主旨。這樣,收稿、審稿、改稿、編輯、校對、定稿等程序直接在網上一一完成。
3.編輯利用網絡可以發(fā)布信息,放眼市場
1996年以后,全世界主要的學術刊物幾乎全部發(fā)行計算機網絡版,改變了編輯學家們收集、傳播信息的傳統(tǒng)方式。不僅如此,因特網上還蘊含著大量最新的圖書市場信息。據(jù)新華網報道,如今通過網絡購買圖書已成為人們買書的重要渠道,去年全國約有20萬人在網上購買圖書。業(yè)內人士預計,在全國出版社的一般圖書銷售總額中,網上購書所占的份額今年將達10%。
能否熟練運用計算機和網絡是編輯能否在原有基礎上有所作為的基本階梯。我們唯有精通這些,才能趕上信息時代的步伐——特殊的環(huán)境更需要而且必將造就有特殊能力和素質的編輯。
(作者單位:江西高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