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耕
無論是涉及怎樣一種生存狀態(tài)并以詩的語言去完成的任何一種題材的散文詩,若不對直面的題材以詩性的感受且咀嚼而悟之,似覺難以去應(yīng)對這一詩的創(chuàng)作過程,其間,雖也必然會融入靈感的誘動及哲的思考和理性的過濾。林登豪的散文詩《人在都市》,似覺是我上述論點的形象的詮釋??Х任莼蚩Х?雖算不上是都市人生活的象征或都市人生活的主流色塊,但卻是都市人中某種生活層面富有都市情味的生活狀態(tài)?!蔼氉暂p輕攪動咖啡”,“攪動月夜朦朧的段子”,進而“我不停地攪動城市”,“急促攪動咖啡,匆匆洗滌視野”。作者從“走進咖啡屋”后一連串有動感的“攪動咖啡”“攪動城市”并以自己敏感的目光去“洗滌”酷男靚妹,黛眉輕展,媚俗笑容,幽香襲人。如此這般的咖啡屋,在作者詩的感受中,更多的,也許是透過如此這般的“繁榮”景象的面對,在“寂寞地調(diào)節(jié)情緒”“甜酸苦辣之味涌上胸口”。這便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清醒、作者的嚴肅心態(tài)所感受的已遠離“嚴肅”人生狀態(tài)的這一角落的批判情緒,并感到這種“已注定了結(jié)局”的生存狀態(tài),對某些人,也許是掙脫“壓力”的尋求與誘惑。對另一種人,也許是生存的無奈,而作者,卻是一種厭煩或借此對面對都市的某些暗面的宣泄。在《人在都市》的組詩中,與這章《輕輕攪動咖啡》異曲同工的篇章還有《與葡萄酒對視》,《街心茶樓》,《廣場上的酒吧》等。
在“擁有甜味,更有苦澀”的種種對都市生活的感受感嘆中,林登豪又選擇了都市生活的另一層面或這一層面中的另一角度,用又一種目光,審視了“人在都市”的種種在適應(yīng)或無奈,既靠近又有距離的矛盾心緒。且看《陽臺上的老人》中的幾行詩句:
重重疊疊的陽臺中,現(xiàn)身一老人,手拿花噴,緩緩?fù)柚袧菜?/p>
花的鮮美、花的微笑,被一條條鐵條切割。
他突然雙腳并立,雙手緊握鐵桿,凝視天邊的夕暉,是在等待秋菊的開放——一片片橙黃擁擠陽臺的狹長地帶,累了新鮮的空氣
水泥,鋼筋,替代了綠樹,平野。
噪音,濁流,替代了平靜,鮮嫩。
我惦記挽留不住,剛回鄉(xiāng)下的老母親……
因兒女居都市而進入都市或滯留都市的老人,于都市的不覺習(xí)慣的生涯,無奈于去適應(yīng),而懷舊的情愫,在內(nèi)心又必然有“顛覆”的顫動而“挽留不住”并“回了鄉(xiāng)下”。林登豪此類寫都市的作品,讓讀者得以深切感受“都市”的種種矛盾心態(tài)的碰撞所呈現(xiàn)的一種生存狀況。安謐與嘈雜,陌生與熟悉,于鄉(xiāng)村和都市之間形成一種選擇的徘徊與彷徨并形成詩的張力,其實,“綠樹,平野”或“平靜,鮮嫩”,并欲以此去沖淡水泥鋼筋、噪音濁流的斑駁和喧囂,也許是詩人浪漫且又是詩人的筆觸所可感受而并非詩人可改變的一種現(xiàn)狀,大概只可看作是詩人感受都市生活的現(xiàn)實而出自內(nèi)心的良知和期待的一種聲音吧!
“我在自己居住的城市,尋尋覓覓……
我在自己居住的城市,喘著氣……
我在自己居住的城市,認真解讀……”
解讀都市的過程,也是作者直面今日都市并感受今日都市的過程,通過詩的構(gòu)思,便是詩人詩行為以之詩化的過程了。
林登豪在《人在都市》這組詩中所涉獵并感悟成詩的都市題材,背景全在高樓酒肆、霓虹燈火之間,以自己清醒的目光辨別其間的是非良莠及繁榮現(xiàn)象下暗潛的陰影,嘗試于這類題材的探索,與寫城市的巷際小街、老城古井、破廟土墻的難度更大,林登豪能在這樣的題材面前,寫到這樣的深度并注重意象表達似已不易了,如果作者在此類城市題材上,還能開掘得深點,語言再精練一點兒,給讀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多一點,詩的感染力便會更大一些了。
〔責(zé)任編輯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