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那是2003年的春天,在北京的一家腫瘤醫(yī)院病房里,我親眼目睹了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在進手術室前還對著鏡子精心地涂口紅。她是一位退休的醫(yī)務工作者,也是一個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在和死神交鋒之際,她不悲傷、不畏懼,是那樣的坦然,坦然得令人肅然起敬,難以忘懷。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待人生,對待這世間的事物,就應該選擇坦然。
坦然是一種勇氣。人生道路猶如九曲黃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什么事情都可能遇到,面對困難,面對坎坷,更需堅強。無論自然界的災害、事業(yè)上的挫折、工作中的煩惱、還是生活中的困惑,都當淡泊從容,沉著應對。要處順境而不張狂,陷困境而不沮喪,遇險境而不驚慌,遭逆境而不失望,“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坦然是一種舍棄?!暗匆悦髦?寧靜以致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保持一種平和心態(tài)。古人嘆“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遇事當有平常心,在生活水平上,在名利上要平靜低調,不要被虛榮所累,名利所困,奢望所惑。要寵辱不驚,貧富不移,“利萬物而不爭”。有一首打油詩是這樣寫的:“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回頭又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余。”王子在沐浴,流浪漢在曬太陽,知足者常樂,坦然方能瀟灑一世。
坦然是一種胸懷。胸懷由心境而定,這種心境就是“寬、靜、誠、順”。即:心寬能容,心靜則安、心誠得平,心順則解。人的一生豈能事如人愿,遇到風風雨雨是常有的事,要有風來拂面,不著痕跡;雨來刷身,不覺清涼的境界。心底無私天地寬,要虛懷若谷,豁達大度,特別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要誠心相待,寬容相處,多一些融洽,少一些磨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忍讓,少一些爭斗。有這種胸懷,方能海闊天空,共享和諧。
坦然是一種品格。做人做事實實在在,正正派派,坦坦蕩蕩,光明磊落,這是一種品格。這種品格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加強道德修養(yǎng),不斷陶冶情操,精心培育進入高境界。一個人的思想境界決定其對待生活工作的態(tài)度和方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只有進入高境界,精神處于高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人生才能進入開闊處,才能具備高尚的品質。
坦然是一種大境界,是人生素養(yǎng)的極至。
〔責任編輯劉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