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軒 胡 為
收獲 食用薯塊和加工薯塊以達到成熟期收獲為宜,在此生理成熟期時收獲產(chǎn)量最高。其標志是:葉色變黃轉(zhuǎn)枯,塊莖臍部易與匍匐莖脫離,塊莖表皮韌性大,皮層厚,色澤正常。種用薯塊應適當早收,一般可提前5~7天收獲。此外,馬鈴薯的收獲期還應依氣候、品種等多種因素確定。收獲前要割掉莖葉,清除田間殘留子葉,準備好條筐或塑料筐。先收種薯、后收商品薯??捎脵C械、木犁、人力挖掘,收獲過程中盡量減少機械損傷。收獲的塊莖要及時裝筐運回,不能放在露地,更不宜用病秧遮蓋,特別要防止日曬、雨淋。搬運時應輕裝輕卸,先運種薯,后運商品薯。
晾曬 馬鈴薯薯塊收獲后,可在田間就地稍加晾曬,散發(fā)部分水分,以利儲運,一般晾曬4小時。晾曬時間過長,薯塊將失水萎蔫,不利儲藏。
預儲 夏季收獲的馬鈴薯,正值高溫季節(jié),收獲后應將薯塊堆放到10~15℃的陰涼通風室內(nèi)、窖內(nèi)或陰棚下預儲2~3周,使塊莖表面水分蒸發(fā),傷口愈合,薯皮木栓化。預儲場地應寬敞、通風良好,堆高不宜超過0.5米,寬不得超過2米,并在堆中放置通風管,在薯堆上加覆蓋物遮光。
挑選 預儲后要進行挑選,剔除有病蟲為害、機械損傷、萎縮及畸形的薯塊,并要注意輕拿輕放和對薯塊進行大小分級。袋裝種薯不宜太滿,微型種薯每網(wǎng)袋不得超過2.5千克,食用的塊莖盡量放在暗處,通風要好。
藥物處理 用化學藥劑進行適當處理,可抑制薯塊發(fā)芽,殺菌防腐。在馬鈴薯收獲前2~4周內(nèi)用濃度為0.2%的青鮮素噴灑葉面,可抑制薯塊在儲藏期間發(fā)芽,但噴藥后48小時(春作)至72小時(秋作)內(nèi)遇雨則效果明顯下降,應該補噴。南方夏秋季收獲的馬鈴薯,采收后可用α-萘乙酸甲酯或乙酯處理薯塊,也可防止發(fā)芽。方法是取市售98%的上述藥劑150~250克溶于300毫升酒精或丙酮中,拌入10~12千克粉狀細土,均勻地撒在5000千克的薯堆上。北方冬季長期儲藏馬鈴薯,應在休眠中期處理,用藥過晚則效果不佳。該法宜在儲藏的密閉庫中進行,塊莖取出后,攤在通風場所,讓塊莖里殘留的藥劑揮發(fā)掉。
儲藏
1. 室內(nèi)堆藏。一般用筐裝薯塊在室內(nèi)碼垛堆藏,也有用棕作成袋子將薯塊裝入,堆或掛在樓板上的。此法簡單,但難以控制發(fā)芽,可配合藥物處理或輻射處理以提高儲藏效果,也可用覆蓋遮光的辦法抑制發(fā)芽(此法對多雨季收獲的馬鈴薯儲藏較為理想)。大規(guī)模儲藏,可選擇通風良好、場地干燥的倉庫,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混合后進行熏蒸消毒,然后將經(jīng)過挑選和預處理的馬鈴薯進庫堆放,四周用木板等圍好。
2. 壘窖儲藏。南方溫暖地區(qū),可在避光、陰涼、通風、干燥的室內(nèi)或室外陰棚下,用磚砌長方形窖,窖壁留孔成花墻式,上面覆蓋細砂土10~15厘米厚,稍加壓實即可。窖藏的馬鈴薯易在薯塊堆表面出汗,應在嚴寒季節(jié)于薯堆表面鋪放草簾。入窖后一般不再倒動。
3. 通風庫儲藏。大城市多用通風庫儲藏,塊莖堆高不超過2米,堆內(nèi)放置通風塔,搞好前期降溫,也可裝筐碼垛,有條件的可在庫內(nèi)設專用木條柜裝薯塊,以便于通風,這樣通風好,儲量雖大,但成本高。
4. 冷藏。有冷庫條件的地方,可將薯塊裝入筐或木條箱中,先在預冷間預冷,待塊莖溫度接近儲藏溫度時,再轉(zhuǎn)入冷藏間儲藏,庫溫保持0~2℃,在碼垛時要留有適當?shù)耐獾?使堆內(nèi)溫度、濕度均勻。儲藏期間要定期檢查。
5. 化學儲藏。夏秋季不易獲得低溫環(huán)境,塊莖休眠結束后,萌芽損耗重,在這種情況下可用藥物抑芽,如用α-萘乙酸甲酯或乙酯處理有明顯抑芽效果。每5000千克薯塊用藥100~150克,再加7.5~15千克細土制成粉劑撒在堆中。施藥時間宜在休眠中期。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qū)蔬菜局 郵編:4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