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靜鈞
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上的統(tǒng)一著裝,成了越來越搶眼的風景。每逢會議召開前,東道國會推出什么款式的服飾,成了讓人充滿好奇的猜想,與會領導人及代表穿著東道國提供的服裝一起照“全家?!?,也成了會議成功舉辦的標志事件。
那么,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為什么與領導人的著裝緊密相聯(lián)呢?
這首先是因為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一開始就被定位為“非正式”。1992年4月,澳大利亞時任總理基廷首次提出以亞太經(jīng)合組織為基礎,舉行亞太首腦會議。在澳大利亞倡議下召開的那次非正式領導人會議,只是個小范圍的嘗試,沒有被機制化。
1993年,美國正式提出在亞太經(jīng)合組織部長級會議之后召開一次非正式領導人會議,每年下半年舉行。環(huán)太平洋國家差異明顯,貧富狀況、人口數(shù)量、宗教信仰、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國力方面千差萬別,此外,還存在著復雜的經(jīng)濟體之間的主權關系。為了平抑會議的“強度”,消除一些成員的顧慮,時任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提出將會議定性為“非正式領導人會議”。為了突出“非正式”,成員國(地區(qū))領導人和代表穿便裝參會,以營造輕松的氣氛。
當年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非正式領導人會議上,代表們脫下正裝,換上休閑服,頗具特色,也夠“非正式”了。不過,給人的感覺好像很凌亂、不團結,像一支雜牌軍。
1994年,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在印尼茂物舉行。時任印尼總統(tǒng)蘇哈托量體裁衣,贈送每位領導人一件蠟染襯衣,花色各異。領導人穿著蠟染襯衫,歡天喜地,一起照了“全家?!薄?/p>
穿上具有印尼特色服裝照出的“全家?!保Ч惓V?。那統(tǒng)一的款式,把非正式領導人會議“過度”了的“非正式”氣氛又?;氐健罢降姆钦健彼缴?。
1996年在菲律賓蘇比克召開的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時任菲律賓總統(tǒng)拉莫斯贈送每位領導人一件由菠蘿纖維手工編織制成的巴隆(菲國服)。自此,領導人穿什么樣式的衣服照“全家?!?,就成了媒體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
上世紀末,環(huán)太平洋經(jīng)濟圈國家和地區(qū)的經(jīng)濟正進一步融合,隨后爆發(fā)的亞洲金融危機又呼喚亞太經(jīng)合組織功能化,從聚聚會握握手的度假式會議,轉型為能快速對地區(qū)和全球問題作出反應的峰會。從這個意義上講,APEC領導人統(tǒng)一著裝又似乎不僅是審美情趣上的事,還是一個政治信號。
正如有人評論說,玻利維亞總統(tǒng)莫拉萊斯一身印地安土著氣息的與眾不同的服飾,使拉美國家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了他們數(shù)十年努力都未曾獲得的全球關注,每年一度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充滿民族傳統(tǒng)和地域文化氣息的服飾,也吸引了全球人的目光,這種目光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中心東移、全球權力中心東移等而變得更加熾熱。
1997年溫哥華峰會,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奉獻”的“華服”是一件特別的牛皮夾克;1998年吉隆坡主人給客人穿上了色彩艷麗、極富熱帶情調的馬來襯衫;1999年奧克蘭峰會,新西蘭領導人選定的服裝是由優(yōu)質羊毛制成的套裝;2000年文萊送出了本國最具特色的MIB襯衫;2001年中國給每位領導人量身訂做了一套唐裝;2003年泰國拿出的也是國服級的“泰絲”;2004年智利給每位客人披上手工制作的“牛仔披風”;2005年韓國準備的是絲綢面料的韓服……
在本次新加坡非正式領導人會議上,東道國給客人定做的服裝結合中國、馬來西亞、印尼三國的傳統(tǒng)服裝特色設計,展示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男裝為亞麻面料,分綠、紅、灰三種顏色,戈裝則為紅色絲綢面料。
前來參加新加坡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的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宣布,2011年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將在美國夏威夷舉行,到時與會領導人將穿上夏威夷風味的“草裙子”和“花襯衫”。
APEC領導人著裝背后釋放出一股對一國文化、傳統(tǒng)尊重的氣息,使得時常出現(xiàn)的可能互為提防的潛在沖突化解在軟政治的氛圍中。這至少說明,一個組織的生命力,不僅在于它在區(qū)域內的影響力,也在于成員間抱有的姿態(tài)。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的統(tǒng)一著裝對服裝政治文化又增添了新的闡釋。原來,APEC領導人的統(tǒng)一著裝也可以在政治舞臺上綻放“美麗”,當初恐怕誰也不會想到這種做法還會產(chǎn)生政治文化的邊際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