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淡淡的一句“煙花三月”定下了揚州、一個充滿內(nèi)涵城市的基調(diào)——溫軟、恬靜。倘若一定要找個地方代替春天的感受,又怎么能不是揚州呢?我忍不住對它的向往和愛慕,當即決定這個周末就去!
當我真正置身清風、細雨、斜柳的揚州城時發(fā)現(xiàn),江南古城的秀色真是令人嘆服。這里沒有都市的繁華與喧鬧,有的只是它獨有的那份悠閑與寧靜。它不同于北方古城那種氣勢恢宏、大氣磅礴、令人震撼的美麗,它是一種猶如江南少女般溫婉可人、甜美清麗的純美。
揚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當在瘦西湖。瘦西湖位于揚州市城西北,瘦西湖湖面雖然不大,但水面狹長曲折,顯得清雅幽深富于變化。特別對“瘦”字會意三分,一泓纖瘦裊娜的春之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一個如豐滿秀麗的雍容少婦,一個似修長清麗的窈窕淑女,別有一種清瘦的神韻。六朝以來瘦西湖即為風景勝地,清乾隆時期盛極一時,成為揚州繁華盛景的象征。
煙花三月,是瘦西湖最美的季節(jié)。春風拂面,湖上垂柳搖曳生姿如青煙、似綠霧舒卷飄忽,嫵媚至極一派生機景象。柳是舸娜多姿之物,碧碧青青的水再有柳嬌柔的低垂,還有那煙雨蒙蒙,二十四橋曲曲彎彎地摟著半江明月,這景致讓人怎么舍得把目光移開?“春風十里揚子路,最美煙花三月天”,天下此時最知春的地處一定是揚州。
瘦西湖最壯觀的部分是五亭橋和白塔,據(jù)說是揚州鹽商和地方官員為迎接乾隆皇帝,仿照北京北海公園的景色而建。五亭橋。是南北建筑的完美結(jié)合,它的橋身的五個亭子是南方風格,而橋墩則是大石頭堆砌而成,像極了北方厚重的城墻。我想,五亭橋也許象征著北方的皇帝乾隆與細膩婉約的江南結(jié)下的不解之緣吧。五亭橋仿照北海的五龍亭,但揚州的工匠別具匠心將橋亭融為一體,橋上置亭。五亭橋被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中國最秀美的橋,橋上五亭顯南方之秀,橋身顯北方之雄,南北兩種風格融為一體。五亭橋南為蓮性寺,里面有名的建筑便是白塔,其巍峨矗立,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塔身為磚結(jié)構(gòu),整個造型與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據(jù)說,當年乾隆皇帝游瘦西湖,對瘦西湖大加贊賞,說它和北京的北海很像,只是少了一座白塔。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兩淮鹽商為討好乾隆,命人一夜之間用鹽堆砌了一座白塔。后人在原鹽白塔的舊址上建了一座石白塔。如今,這白塔依然掩映在五亭橋邊的綠樹叢中,在那江南園林秀麗的畫卷中顯得淡然脫俗。
揚州的園林以個園、何園為最。同北方皇家園林的富麗大氣相比,揚州的園林把江南特色襯托得淋漓盡致,幾分細膩,幾分樸素,幾分明媚,兼具幾分別樣的雅致。
休閑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回京的火車已緩緩啟動。車窗外,古運河的燈火闌珊已經(jīng)漸漸遠去,回想起在瘦西湖里蕩舟、在夾岸的桃紅柳綠中穿行,這份淡淡的溫情在心中蕩漾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