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卡夫卡在《在流放地》中深刻地揭示了人類生存的困境:人類一直在承受苦難,卻無法得到救贖。對此,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進行了冷靜的觀察,并表現(xiàn)出隱隱的焦慮、絕望?!兑?guī)訓與懲罰》是福柯運用譜系學來分析權力的最重要的成果,作者告訴我們,權力滲透于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對人進行規(guī)訓,使人只剩下的空空的軀殼。??碌臋嗬^是分析《在流放地》的最為得心應手的工具。一位作家,一位學者,用不同的方式,給予人類相同的關懷。
【關鍵詞】權力;規(guī)訓;懲罰;肉體
【中圖號】【文獻標示碼】A【文章編號】1005-1074(2009)03-0248-01
卡夫卡的《在流放地》發(fā)表后,讀者的普遍反應是:驚駭、可怕、厭惡。對軍官描述機器怎樣處決人的那些段落,讀者尤其不能接受?!兑?guī)訓與懲罰》也在一開始就向讀者展示了一副駭人聽聞的酷刑場面:弒君者達米安被押至格列夫廣場,劊子手將在那里“用燒紅的鐵鉗撕開他的胸膛和四肢上的肉,用硫磺燒焦他持著弒君兇器的右手……”對于福柯而言,公開的酷刑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公開的酷刑贊美身體的力量,身體的力量具有正當性,被統(tǒng)治者身體的力量會對統(tǒng)治者身體的力量造成威脅,隨時都有反轉權力關系的可能性??膳碌氖乾F(xiàn)代的監(jiān)獄制度,這是典型規(guī)訓機構的代表,它針對的是人的靈魂,而非肉體。
1福柯的“權力”觀
??碌臋嗔碚撆c傳統(tǒng)的權力觀有很大區(qū)別。??戮艹饽切┱J為權力的源頭在宏觀結構或統(tǒng)治階級手中的觀點。他認為權力是分散的、是一種關系網(wǎng)絡。??掳褭嗔Χx為各種力量關系的、多形態(tài)的、流動的場?!八鼈兪橇懔闼樗榈爻霈F(xiàn)的,并沒有一種系統(tǒng)的策略把它們融合成一種龐大而嚴密的整體。”作為社會個體的人亦是一定權力的構造物,他不可能置身于權力之外而存在,他本身就滲透著權力的效應,并是權力的載體和工具。
福柯的權力觀往往與規(guī)訓相關,不僅僅是懲罰。這是一種更隱蔽更普遍的權力關系,它廣泛存在于工廠、學校、監(jiān)獄等。與西方哲學重靈魂輕肉體的傾向不同,??麓笳勆眢w的重要性及身體的各種體驗。他認為現(xiàn)代性進程不僅要求身體服從“政治經(jīng)濟學”及效益的需要,更要制造馴順的身體。相比語言,身體體驗是更為細微、真切的體驗,有些是下意識的體驗。
??聦ⅰ氨O(jiān)獄體制”最終形成的日期定在1840年1月22日,因為這天梅特萊農場一個孩子生命垂危之際對農場這個規(guī)訓機構深表眷戀。意味深長的是,??聦α骼藵h和罪犯表示了同情甚至贊美,而對于“被規(guī)訓的孩子”感到恐懼;他從前者看到的是熱愛自由的精神,從后者看到是“既馴順又能干的肉體”。在他看來,犯罪體現(xiàn)出人性與社會的沖突和較量,它動搖著僵化的社會體制,它對抗著社會的不公不義,使得社會更文明更人道。就是說,在個體自由與社會穩(wěn)定之間存在一種張力,彼此抗衡、制約,福柯曾用過一個極為形象的詞“格斗”來說明二者關系。
如果我們用??碌摹拔⒂^權力觀”來分析卡夫卡的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是最為得心應手的工具。在某種程度上,卡夫卡的《在流放地》和??碌摹兑?guī)訓與懲罰》是互為闡釋的??ǚ蚩ㄍㄟ^一個故事表達他對“極權政治”的厭惡和痛恨;福柯通過對監(jiān)獄、學校等對人進行規(guī)訓的機構的揭露,表達出對另一種形式的“極權政治”滲透的擔憂和焦慮。
2被流放的“肉體”
《在流放地》是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角來展開故事的。小說的敘述者是一個“派出來考察世界各國的刑事訴訟程序”的學者,到海島后被邀請去觀察一場處決。被處決的是一名士兵,這個士兵因為在晚上值班時睡覺并頂撞了他的上司——上尉,然后由上尉做證,被軍官判處死刑。處決用的是一臺旅行者見所未見的機器,由三部分構成:底下的部分叫做“床”,最高部分叫“制圖者”,中間能上下移動的懸著的部分,叫做“耙子”。行刑一旦開始,床就配合著耙子不停的顫動,將犯人所犯的罪行刺在犯人的身體上。刺給這個士兵的是“尊重你的上司!”這臺機器運作的程序和步驟正如軍官所自豪的,都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這驗證了福柯在第二章《斷頭臺的場面》所說的“酷刑是以一整套制造痛苦的量化藝術為基礎的。這種制造痛苦的活動可以調節(jié)。酷刑將肉體效果的類型、痛苦的性質、強度與罪行的嚴重程度,罪犯的特點以及犯罪受害的地位都聯(lián)系起來。制造痛苦有一套法律準則?!?/p>
3生存于“繆境”
在某種意義上,《在流放地》其實就是對法西斯主義政治的一個預言,軍官對于行刑機器和行刑過程的細致入微的描述,形象的展現(xiàn)了后來的極權主義統(tǒng)治的殘酷性。就像全部身心都已經(jīng)陶醉在行刑程序中的軍官一樣,極權主義的猖獗也不僅僅因為某些人的性格和品質缺陷,而是根源于人類文化自身發(fā)展中的某些弊端,而且他們跟軍官一樣,也總是在某種“要正義”的信仰之下,虔誠地實施著慘無人道的暴行。正是在軍官關于整個行刑過程的具體描繪中,我們仿佛可以想象到“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慘境,聽聞到毒氣室的凄厲的悲鳴。
被懲罰,殘忍如《規(guī)訓與懲罰》開頭所描寫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規(guī)訓”,即對人的精神進行徹底的控制,將人的靈魂敲干抽空,只剩下“肉體”。更為可怕的是,被規(guī)訓后的“肉體”不知不覺的成為極權統(tǒng)治者無靈魂的幫手,而且就像是《在流放地》中的那個軍官一樣,忠心耿耿,以身殉葬。對此,卡夫卡在《在流放地》中表達了深深的擔憂:前任司令官陰魂不散,彌漫在流放地的每一個角落,隨時都可以卷土重來。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敢保證極權統(tǒng)治會不會再次來到這個世界,并給人類帶來無法承受的浩劫。
參考文獻
[1]米歇爾·???劉北成,楊遠嬰,譯.規(guī)訓與懲罰[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