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文化是以大學為載體,通過歷屆師生的傳承和創(chuàng)造,為大學所積累的精神成果和蘊含這種精神成果的物質成果的總和。大學精神是建立在一定大學制度和濃厚大學文化基礎之上的一種精神積淀。
【關鍵詞】大學;大學精神
【中圖號】G640【文獻標示碼】A【文章編號】1005-1074(2009)03-0145-01
1何謂大學精神
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力量的集中體現(xiàn)。大學精神是大學的價值取向、價值追求,是學校每位職工和學生個體自我價值觀的整合與升華,是個體對學校價值觀的感知與認同。它直接左右著人們的行為和態(tài)度;大學精神是大學的靈魂,是根據(jù)核心價值觀營造的“大學人”共同的內心態(tài)度、意識狀況、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及相應的精神氛圍。大學精神是大學生命力的根本體現(xiàn),正因為有了大學精神,大學才成為知識的陣地、智慧的源泉,才多了幾分理性與規(guī)范、自由與寬容、正義與正氣。大學精神,是一種基于追求一種價值而形成的積極向上、拼搏奮進的動力,是一所大學體現(xiàn)出來的充滿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的整體精神面貌,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2大學精神的幾個方面
2.1自由精神自由精神是大學精神靈魂之所在,也是其他大學精神產(chǎn)生和發(fā)展之根基。具體地說,自由精神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思想自由,使大學成為各種觀念自由發(fā)展的場所。二是學術自由,使大學成為自由探索高深學問的場所。學術自由主要包括教學自由、研究自由和學習自由,意指大學的探究活動要服從真理的標準。三是言論自由,使大學成為自由表達思想、觀念的場所。大學應支持、鼓勵公開的、自由的交流,這種自由不僅僅局限于校內,而且可以擴展到校外。
2.2獨立精神獨立精神是與自由精神聯(lián)系密切而又有著不同內涵的一個范疇。獨立精神,正如聞朔在總結北大精神時所指出的那樣,包括獨立人格、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等等,其中最基本的是獨立人格。獨立精神之所以在大學精神中有重要地位,是因為大學是探討高深學問的學術機構,而學術在本質上必然就是獨立的自由的,不能獨立自由的學術,根本上不能算是學術。學術是一個自主的王國,它有它的大經(jīng)大法,它有它神圣的使命,它有它特殊的廣大的范圍和領域,別人不能侵犯。
2.3人文精神廣義的人文精神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可能包含科學精神以外的所有其他大學精神。在這里,我們使用的是一個狹義的概念。具體地講,大學的人文精神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高揚人的價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和理想的實現(xiàn)。②重視終極追求,執(zhí)著探索超越現(xiàn)實的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③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及永恒的道德精神。④堅持理性原則和主體意識。⑤謀求個性解放,并建立自由、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⑥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2.4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是科學工作者在科學研究和科學技術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它既包括從事科學研究的一系列行為規(guī)范,也包括從事科學研究的價值追求,把真、善、美的高度統(tǒng)一作為科學研究的最高價值準則??茖W研究是大學的重要職能,大學是開展科學研究、培養(yǎng)科學人才的重要基地,科學家在研究中形成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通過教育、感染而內化為一代代學人的精神氣質,形成了他們的科學良心和道德。
2.5創(chuàng)新精神大學從產(chǎn)生之日起,就是探索、發(fā)現(xiàn)、船舶新知識的場所。正是為了探索和發(fā)展高深學問,才有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索學問的行會組織”這一最初意義上的大學。紐曼也認為大學乃是“一切知識和科學、事實和原理、探索和發(fā)現(xiàn)、實驗和思考的高級保護力量?!贝髮W的創(chuàng)新精神,一是指向科學研究,它通過鼓勵開拓科學這個無止境的疆界,取得大量開拓性的成果,培養(yǎng)大批的科學家、發(fā)明家。二是指向社會發(fā)展,大學以新思想、新制度改造社會,推動社會的進步。三是指向人才培養(yǎng),它把培養(yǎng)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作為自己最根本的任務。四是指向大學自身,一代代學人不斷根據(jù)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大學的歷年來改造大學、發(fā)展大學,使大學成為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者。
3培育以人為本的大學精神
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靈魂。因此,應把塑造、培育大學精神擺在大學文化建設的龍頭地位。就大學精神的具體內容而言,它是大學理念、大學使命、大學目標等內容的概括和凝煉,其核心內容是大學理念。“以人為本”是人文精神的源泉,使大學理念的核心?!耙匀宋谋尽本褪且磺锌茖W研究和文化活動,都始終以人為出發(fā)點和指歸。具體在大學的教學、科學研究中,一是始終把追求人類社會的健全、富足與和諧為目標;二是在教學和研究過程中“以教師為本”,尊重教師的個性,給教師已獨立開展學術研究的寬松空間,發(fā)揮教師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精神,激發(fā)教師熱愛真理、追求真理的熱情;三是在教育實踐上“以學生為本”,在教育的出發(fā)點上,一切圍繞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來設計與人環(huán)境和手段;在教育方法上,尊重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在培養(yǎng)目標上,叫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協(xié)作、學會共處,也就是叫學生學會處理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世界的關系。
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精髓與靈魂,是大學賴以生存的價值系統(tǒng)。在實踐上,它是人員素質和先進制度的高度統(tǒng)一,是大學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淀的最富典型意義的精神特征,是學校整體面貌、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體現(xiàn),是全體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引導學校走向,塑造學校品格的立校之本,是學生在大學接受精神熏陶所形成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袁貴仁.加強大學文化研究,推進大學文化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3(3):4-5.
[2]趙存生.先進文化建設中的大學文化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03,(24):7-9.
[3]楊東平.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精神特質[J].中國高等教育,2003,(2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