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他在社會中所擔當?shù)慕巧?,這個角色一旦確定,便要按照它去做事。正確的角色定位,能讓對的人在合適的位置上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高效率地工作,很好地實現(xiàn)他的價值,而如果角色錯位會怎樣呢?下文或許能對你有所啟發(fā)。
請看《戰(zhàn)國策·楚策四》中的一則寓言:
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肘潰,漉汁犧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廷,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驥于是倪而噴,仰而鳴,聲達于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注釋:
①驥:一種千里馬。②齒至:牙齒長齊。③尾湛肘潰:“湛”,通“沉”,尾湛,尾巴低垂;“肘”通“膚”,肘潰,皮膚被汗水浸爛。④漉汁:滲出汗水。⑤阪:坡。⑥解綸衣以冪之:纻衣,用麻制作的衣服;冪,覆蓋。⑦俛而噴:“俛”,通“俯”;噴,噴氣。
其譯文如下:
您聽說過這樣一匹千里馬嗎?它的牙齒長齊了,可以干活兒了,人們把鹽車套在它身上,趕著它爬太行山。累得它蹄子僵硬,膝蓋彎曲,尾巴低低地拖在后面,身上的皮肉讓汗水都泡爛了,口鼻中淌出長長的白沫灑在路上,汗水浮在毛上白蒙蒙一片,它拼命地爬一個坡,可怎么也爬不上去。
正好伯樂從這里路過,他跳下車子扶著貨車的車轅哭了起來,脫下身上的表服披在馬背上。
千里馬低下頭噴出一口氣,猛地仰起頭長嘶不已,聲音直上高天,在白云間回蕩,如同金石般鏗鏘。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它遇見了伯樂啊!
再請看蘇軾《艾子雜說》中的寓言:
昔人將獵而不識鶻,買一鳧而去。原上兔起,擲之使擊,鳧不能飛,投于地;又再擲,又投于地。至三四。鳧忽蹣跚而人語曰:“我,鴨也,殺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擲之苦乎?”其人曰:“我謂爾為鶻,可以獵兔耳,乃鴨耶?”鳧舉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這腳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注釋:
①鶻:猛禽名。②鳧:野鴨。③搦:按下。
其譯文如下:
從前,有個人想去打獵,聽說鷹可以抓兔子,就去買鷹。可是他不認得鷹,人家就賣給他一只野鴨子。這個人帶著這只“活寶”上路了。
原野上突然躥出一只兔子,這人手疾眼快,一把將鴨子拋上天,不想這東西沒有飛出去,卻一頭栽了下來。這人又把鴨子拋起來,它還是摔到地上。就這樣,反復了三四次。
那鴨子受不了了,搖搖擺擺地站起身來,說:“我是鴨子,殺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您吃就是了,干嗎沒完沒了地拋起來又摔下去地折騰我?”
那人上上下下打量了鴨子一番,說:“我原本以為你是鷹,指望著你去捉兔子,哪里想到你是鴨子呢?”
野鴨舉起腳掌搖了搖,讓他注意上面長著的蹼,笑著說:“瞧我這副手腳,能按住兔子嗎?”
這兩則寓言講述了兩個錯位的角色的命運。
千里馬本該奔馳在原野或戰(zhàn)場上,而人們卻安排它去拉貨車,而且是最沉重的鹽車,走的還是崎嶇陡峭的山路??v然它是一匹千里馬又怎樣?它只能在這個位置上掙扎。
那只野鴨跟千里馬不同,它被人抬高了,寄予厚望,當成獵鷹來使喚,然而,它畢竟不屬于遼闊的藍天,蒼茫的草原,也沒有堅喙利爪,只能在這個位置上掙扎。
在這兩則寓言中,千里馬是大材誤用,野鴨子是小材誤用,結果都是一樣的: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千里馬要馳騁疆場,才能奮蹄疾飛,埋沒人才的悲劇要盡量避免發(fā)生。同時,一個人是干什么的,一個個體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是固定的,科學家有科學家的貢獻,清潔工也有清潔工的辛勞,如寓言中所說的那樣,你不能把鴨子當成鷹來捕兔。每個角色都有它的位置,每個人都有他的價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職業(yè)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有是否適合社會需要,是否能發(fā)揮個人能力和所長。我們同學們現(xiàn)在努力學習各門文化知識,扎下堅實的基礎,可以為以后認準自己的社會定位,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社會角色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