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詳細考察了各種最有影響的刺激中國經濟需求的建議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就當前如何籌措刺激需求所需要的資金以及如何有效地刺激經濟提出了全面的建議。
關鍵詞:“次級貸”危機;刺激需求;有效方式
一、引言
受美國“次級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中國經濟的外部需求減少了很多。為了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必須刺激國內需求。國務院在2008年末提出要增加4萬億人民幣支出以帶動國內需求。中央政府用以刺激經濟的大規(guī)模的預算外資金應當如何籌措,在什么項目支出才能收到期望的效果,并且能夠有利于國內需求在以后一段時間內保持增長,有利于為經濟的長期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這個問題既是中央政府面臨的當務之急,也是經濟學者亟需回答的問題。
眾多專家學者紛紛對此提出建議,其中有不少有啟發(fā)性的建議。遺憾的是,也有不少建議簡單地照搬西方發(fā)達國家刺激經濟需求的方式或者流于感想,未運用經濟學理論對于所建議的方案如何能夠有效地刺激消費或投資需求的具體機制,是否具有可行性予以嚴謹?shù)恼f明。因而在提供了一定啟示的同時,也誤導了民眾。
本文運用巴羅-李嘉圖等價原理,以及消費的生命周期理論等對這些建議進行了分析。然后,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提出了全面的建議。一個完整的方案應該包括刺激經濟的資金如何籌措以及在什么項目上支出。由于中國目前地方政府沒有發(fā)行債券的權力,且掌握得其他經濟資源也很少,因此地方政府無法加大投入,本文的分析僅考慮中央政府刺激經濟的資金來源及其支出如何分配。
二、刺激經濟的資金的籌措
在一般情況下,政府支出的擴大可以通過發(fā)行債券予以彌補。但此次經濟危機導致全球性衰退,對中國經濟的需求大為減少。2009年1月份,中國出口下降了17.5%,而且已經是連續(xù)第3個月出口呈現(xiàn)負增長??紤]到國際經濟形勢尚無好轉跡象,國務院已經計劃的4萬億人民幣的規(guī)模的刺激經濟的措施能否達到預期到效果也不明朗。即使就此規(guī)模而言,考慮到2007年中央財政收入為2.8萬億元,這筆支出已經不是幾年內財政收入能勻出的。
換句話說,如果為此發(fā)行4萬億專項債券,依靠中央財政收入來償還是非常難的。這樣龐大的財政赤字規(guī)模會給中央財政帶來沉重的利息支出的壓力,而且使以后幾年內財政政策的靈活性受到限制。因此是應當盡量避免的。
摩根斯坦利前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曾經建議,將中央政府用持有的國有企業(yè)股票發(fā)給每一個人以刺激消費。張維迎教授近日提出將政府擁有的國有企業(yè)股份的40%和外匯的50%,合約13萬億人民幣直接發(fā)放給每個人。筆者認為應當以張維迎教授所建議的中央府擁有的國有企業(yè)股份和外匯共計13萬億作為后盾發(fā)行專門債券。在未來合適時候賣掉它們來回購債券。其可行性在于,首先國務院賣掉40%的國有企業(yè)股份仍然不影響對這些企業(yè)決策的控制,而且有利于引入更多的股東對國有控股企業(yè)的經營進行監(jiān)督。就外匯而言,目前已經積累太多,其收益率都非常低,繼續(xù)大規(guī)模持有是很不經濟的,當前一次性賣掉一半的外匯會沖擊美元幣值,給全球經濟帶來額外的沖擊。但是在未來賣掉是沒有問題的,而且賣掉一半,持有剩余的1萬億美元外匯仍然能保證中國的經濟外交影響力。
三、如何有效刺激經濟需求
(一)如何刺激消費需求
目前最為流行最為形象的觀點是直接將錢發(fā)放給消費者。持此觀點的經濟學家認為,通過這樣“坐噴氣式飛機撒錢”的方法,能保證每一分錢都不被挪用,全部到消費者手中,從而被完全的用于消費的增加。郎咸平教授即持此觀點。《證券日報》則在頭版建議,給每個人發(fā)1000元就好了。
這類建議一般不論及資金的來源,如果沿用一貫的用發(fā)行國債籌措到的資金給大家發(fā)錢,再用以后的財政收入償還,那幾乎沒什么意義。李嘉圖等價理論事實上已經對此進行了分析,具有理性預期的消費者既然知道未來國家會通過對自己或自己的子孫增稅來償還國債,他最好選擇就是不改變自己的消費額。即使我們用售賣部分國有企業(yè)股票和外匯籌措的資金來發(fā)這筆錢,因而消費者不用考慮以后增稅為國家債務負責的問題,一次性的收入增加也不會等量的增加其消費。消費按照邊際消費傾向隨收入等比例增加的凱恩斯的論點只適合于可以持續(xù)的收入。而面對暫時性的收入提高,弗里德曼的生命周期理論研究告訴我們,理智的消費者會把這筆錢納入其未來較長時間的消費計劃,平均地花在以后一段時間內,而不會一下子花完。
具體而言,如果4萬億人民幣全部平均發(fā)到每個人手中,每人可拿到3千元。如果這個人收入比較高,那就不會對其未來較長時間內的收入產生大的影響,因而也無法使其較多地增加當前消費。而一個人收入如果較低,他更可能把這筆錢換為一張定期存款單,為其子女教育或自己的養(yǎng)老攢一筆錢,消費同樣也不會增加多少。即使把發(fā)錢的方式換為定期指定消費品上的消費券,也沒什么意義。如果這個消費券的消費品種不是常見的,那么這種指定的消費本身就是不符合消費者利益的,如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桑拿券。只要是常用消費品種,消費者使用了消費券,自然就省下了本來要花的錢,最終還是將3000元存到了銀行。
事實上刺激消費的問題,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僅就表面現(xiàn)象而尋求解決之道。中國居民消費儲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很多經濟學家解釋為這是受儒家文化影響或者說中國居民消費觀念比較落后的緣故。不可否認,這些因素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在改革開放30年之后,大部分人已經學會了根據(jù)自己預期的未來收入流而安排消費。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人的思維方式等意識形態(tài)。耶魯大學的陳志武教授曾經指出,中國人的文化意識實際上是有經濟背景的。在傳統(tǒng)的社會,沒有完善的金融市場。人們之間借貸不方便,因此必須樹立牢固的家族觀念,這樣才能相互幫助化解經濟風險。類似地,我們應當看到,中國的儲蓄率之所以高。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居民收入還不夠高,子女的教育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非常主要的支出。所以即使利率再低,很多人還是愿意把錢存起來而不去消費。另外一個儲蓄的理由是養(yǎng)老。大部分城市的低收入家庭和農民家庭沒有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隨著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一個年輕家庭必須負擔更多的長輩,因此他們必須堅持高的儲蓄率。
因此,應該將政府增加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直接存入每個人的養(yǎng)老保險賬戶,人們后顧之憂減少了,才敢于把收入用于消費。根據(jù)金融理論,我們知道,養(yǎng)老保險基金為每個人提供養(yǎng)老經費比個人攢錢更有效,需要較小比例的社會財富,因此相比發(fā)錢到大家手里的做法,存入養(yǎng)老保險賬戶的做法在刺激經濟上更為有效,而且是一個比較長遠的做法。這個措施實際上也會緩減政府面對的人口老齡化的壓力,而且對于建設和諧社會是一件功在當今、利在后世的舉措。
另外,由于子女教育消費實際上意識眾多較低收入家庭的主要支出,政府應加大教育投入,降低居民的教育費用支出。本屆政府曾經承諾使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達到3%,但是實際上因為種種原因目前還沒有達到。應該借此機會,大規(guī)模地增加教育投入,特別是高等院??蒲性核耐度搿_@樣一方面降低了個人的教育支出,消費者的后顧之憂沒有了,使他們有錢敢花。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不僅僅直接產生新的科學技術成果,還為未來的科學進步培養(yǎng)人才。國內各高校在擴招后的經費非常緊張,與國外院校相比根本難以望其項背。由于科研經費和待遇不足,在吸引社會發(fā)展的緊缺領域中國目前和國外還有很大的差距,改革開放后出國留學學有所成的很多科技工作者仍然滯留海外。以熱門的生物學界和計算機領域,華人學者已經成為美國這些領域的主要工作者。
(二)減稅刺激投資的有效性
另外一種流行的建議是減稅。減稅是經濟學中被稱為“供給學派”的代表性觀點。其影響之所以大,主要是20世紀70年代在歐美普遍出現(xiàn)“滯漲”的情況下,凱恩斯主義政策失效時,作為一種替代方案被提出來。1981年,里根任美國總統(tǒng)后將之確定為官方經濟學,因而在媒體中影響很大。但是,事實上,所謂的供給學派并不是進行嚴格經濟學研究的一群經濟學家。其中最活躍的往往是一些記者,而其代表性人物拉弗,雖然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但是他從未在專業(yè)經濟學雜志發(fā)表過論文。因此可以說供給學派并無嚴格的理論支撐,而僅僅是憑直覺提出建議。
這個直覺就是,降低稅率會刺激人們的勞動熱情與企業(yè)的生產熱情。就減稅的實際效果而言,盡管美國經濟在里根實施減稅之后的一段時期內表現(xiàn)很好,但這究竟是減稅導致的,還是經濟的自然反彈,并無定論。而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為了填平減稅帶來的赤字,里根任期內又實行了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增稅計劃。所以就整體而言,里根并不是個徹頭徹尾的減稅者。小布什當選總統(tǒng)后,也曾實施了減稅計劃,但效果并不明顯。
四、結論
2001年以來,美國政府為防止網(wǎng)絡經濟泡沫破滅后經濟陷入衰退,盲目刺激房地產導致全球經濟危機,我們應該從對美國調控經濟模式的盲目崇拜中解脫出來。在中國實現(xiàn)由小康社會到中等發(fā)達國家的關鍵的轉變時期,我們應該格外謹慎,而不應當簡單套用發(fā)達國家并不成功的政策。采用一個政策,應當有具體的與現(xiàn)實緊密結合的理論分析作為支持,而不是被一些似是而非,云山霧罩的所謂理論所誤導。
綜上分析,筆者對刺激經經濟的措施有以下建議:一是以政府擁有的國有企業(yè)股票的40%和外匯的50%為后盾,逐步發(fā)行約13萬億專項債券作為刺激經濟的來源;二是將這筆收入的主要部分,如75%平均存入全社會每個人的養(yǎng)老保險賬戶,解決消費的后顧之憂,必將為建立和諧社會的一個重大舉措;三是將余下的主要部分投入到高等院校中,吸引高科技人才,真正實現(xiàn)科教興國。
參考文獻:
1、陳志武.中國人究竟為什么愛存錢[EB/OL].http://chenzhiwublog.blog.163.com/blog/static/48024204200762533110/,2007-07-25.
2、謝鎮(zhèn)江,張亮.關于“給每人發(fā)1000元”的深度思考[N].證券日報,2009-01-21.
3、武康平.高級宏觀經濟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Demyanyk,Yuliya S. and Otto Van Hemert.Understanding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EB\\OL].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020396, 2009-01-09.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