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用眼睛來察情達意是教師教育的基本功。教師要眼神來表達教意,更要用眼睛來觀察學生的眼神,豐富的眼神所反饋信息,恰恰是師生之間溝通的重要信息渠道,也是教師教學的重要著力點。
【關鍵詞】教育觀;學生;眼神
【中圖號】G40-01【文獻標示碼】A【文章編號】1005-1074(2009)01-0104-01
教學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老師,都要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溝通、交流,才能了解對方的思想,才能加深相互之間的信任。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除了用語言、用肢體動作進行交流來提高課堂紀律以外,我覺得老師的眼神也是很重要的。人們不是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嗎?如果老師很好地利用了這扇窗口,學會用我們的眼睛向學生傳達信息——喜、怒、鼓勵、表揚、批評等,那讓孩子們讀懂我們的想法就會越來越容易了。
當然,需要學生讀懂教師的眼神,教師要首先讀懂學生的眼神。
踏上教師的崗位已經(jīng)整整三年半了,我已然從一位生澀的新教師變成了老教師。在課堂教育過程中也能輕松的對學生進行察言觀色了。每次的課堂教育中,一遇到新的或難的地方,我都會不知覺的去看學生的眼神,讀懂他們從眼神中透露出來的理解或迷惑。而我之所以能養(yǎng)成這種習慣與我的第一次公開課是分不開的。
三年前,我由學生一下子轉變成了老師,除了無限的興奮,還有許多莫名的緊張。10月份的時候,學校迎來了教體局的第一次教育大檢查,這次檢查的目的就是了解新分配的教師,由教研員進行了解性的聽課。這對執(zhí)教剛滿一個月的我來說,無疑是一次大考驗。即想好好表現(xiàn)一下自己,又害怕自己不能好好發(fā)揮。所以一接到通知,我便開始進入了空前的緊張狀態(tài)。教學設計要新穎,知識點要到位,重難點要突出,板書要能體現(xiàn)大綱……。對我所學過的教育過程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對教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充分的準備。為了避免教育過程中忘詞,我還把備好的詳案整整背了三邊,基本已能倒背如流。就這樣我放心的走上了講臺,面對眾多的聽課教師,我熟練的背完了教案,寫了滿滿一黑板的板書(事后聽一位老師說,他記的手發(fā)酸),最后對課堂內(nèi)容來了一個總結,布置了作業(yè)。應該說一切都按照我原先的設計,順利的進行了。但是到最后上完整節(jié)課,我總是隱隱感到缺少了什么。在后來教研員的評課中,一句話使我茅塞頓開“你的學生在上課嗎?”。
“你的學生在上課嗎?”是呀,我的學生都聽話的坐在位子上,忙碌的記著摘記,除此之外,我即不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用心在聽,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掌握了幾分。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居然忽視了教育的主體對象,只注重了形式,只關注了聽課的老師。由此,我的教學純粹變成了一場沒有觀眾的戲,自編,自導,自演了50分鐘,教了教案,教了教材,卻沒有教學生,沒能完成教育最基本的要求。那么,表面上再完整的一節(jié)課,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像是一個被挖走了心的生物,不能產(chǎn)生師生的共鳴,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達到生動的境界。
從這節(jié)公開課以后,我開始慢慢的學著去讀學生的眼睛,從中獲取反饋信息。其實學生的眼神是相當豐富的,而且老師基本上都能從中掌握到學生的所思所想。如果學生目光明亮而有光彩,往往代表他們對所學內(nèi)容頗感興趣,這時就可以將內(nèi)容更加深化,滿足其求知欲望。如果學生目光呆滯憂郁,或不斷眨眼,眉頭微蹙,則表示他們遇到了疑難問題,對你的講解一知半解,此時,應調整教學思路,或放慢教學進度,以幫助他們加強理解。如果個別學生老是用警惕的眼神偷眇你,應該引起注意,很可能這個學生在做小動作。你也可以適時的用眼神提醒他,讓他知道你已經(jīng)注意到他了。如果他馬上慚愧地低下頭,半天不敢看你一眼,那么你就可以放心的不去注意他,因為他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會再犯。但如果他馬上坐端正,裝出一副什么也沒有發(fā)生過的樣子,這時你就必須時時監(jiān)督,否則一不留心他又會故態(tài)復萌,有時甚至要要給予嚴厲地批評。特別對于一些性格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他們不善于語言表達,要掌握他們的情況相對較難,這就要求你能更好的去通過眼神都懂他們,完成課堂上的溝通交流。
經(jīng)過幾年的揣摩,我已經(jīng)能夠在課堂教育過程中基本讀懂每位學生的眼神。不僅把每節(jié)課的知識系統(tǒng)的傳授給學生,而且能讓大部分的學生掌握。抓好課堂的軸心,充分的調動出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身心都圍繞著你。
讀懂學生的各種眼神所表達的意思,針對地進行課堂調控,有效地督促不同的學生有意義地學習,更好地管理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