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來,大量避險和投機資金麋集黃金市場,金價頂到每盎司1000美元上方;再加上前不久美國宣布要購買3000億自己的國債,美元的一輪惡性貶值由隱性成為顯性,全球資本市場風聲鶴唳,對黃金、資源、外匯交易的關注空前高漲。
對保證金交易的一次白描
如果金融杠桿會說話,肯定第一個跳起來為自己翻案:我本來就是一個工具,真正的罪魁是使用我的人。
從事技術外包的瑞典斯威蘭特上海公司執(zhí)行總經理肖茂洋,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人民幣和外幣的清算,在匯率波動下做一些歐元、美元的套期保值,并時常做幾筆外匯保證金交易,作為抵御匯率風險的對沖。他說,外匯保證金交易就像汽車里的安全氣囊,你可以不知道它藏在哪兒,甚至可以不用管它的工作原理,但你的汽車上不能沒有它。
保證金外匯并不新鮮,它就是一個金融衍生工具,以外匯市場的貨幣為買賣對象,進行擴大百倍以至數百倍的增值交易的金融衍生品,所以也稱杠桿式外匯。
不僅是外匯,所有的期貨市場和部分現貨市場,都使用著這種杠桿進行交易,因為杠桿率從一比十幾、幾十到數百不等,所以蘊藏的能量大到超過人們的直觀感受。從理論上講,杠桿交易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你是財團掌門還是小散戶,面臨的風險都是一樣的。那么,這種交易究竟是如何運行的呢?我們以外匯保證金交易為例,因為既然大財團和小散戶接受的是同樣的游戲規(guī)則,我們就虛擬一個散戶張某,然后用通俗的語言放大描述他的交易行為。
某天,張某把他的私房錢1000美元交給銀行,打算進行外匯交易。銀行收取了這1000美元,放進了保險柜里作為張某的保證金,這個時候,這1000美元還是屬于張某的。然后銀行告訴張某,可以提供一個100倍的金融杠桿,1000美元乘100,張某名下一下子就有了10萬美元可以進行操作,這就是保證金和金融杠桿的“化學反應”。
張某開始操作了。他首先賣出10萬美元,買進歐元,假設目前歐元/美元是1︰1,這時候他就換了10萬歐元在手。然而2個小時后,他沮喪地發(fā)現目前歐元/美元的報價已經是1:0.9990了,匯價變動了0.001。這時候,郁悶的他再把手里的10萬歐元兌換成美元,顯然,他只能換到9.99萬美元,他的帳戶里就此少了100美元,被銀行拿走了。我們不難算出,張某的保證金最多只能承受10次這樣的虧損,當1000美元保證金虧完以后,銀行會催促他追加保證金,否則他只能離場出局。
張某雖然虧完了,但是他曾經有那么一個機會,支配他手上通過保證金借貸來的10萬美元進行交易,張某最后并沒有背上一身債務,那1000美元虧完了就完了,不會因為那10萬美元的操作失誤而自殺輕生。外匯保證金交易的虧損額度,被限制在了初始繳納的保證金額度之內,在那個額度之內,銀行提供杠桿和借貸供客戶操作,額度虧完就收攤完事。斯威蘭特的肖茂洋這些年來雖然也經常失手,但他嚴格控制自己的額度,不讓風險成幾何級數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交易場中,失手的反面必然存在一個得手的,如果忽略銀行和交易場所的傭金以及稅金,應該是一個零的博弈。
保證金交易中的黑色騙局
在中國內地,外匯黃金的交易流程都還很不成熟,不僅事端頻發(fā),而且還出現了很多在市場紅火的背景下玩“貓膩”的機構。
2008年6月,銀監(jiān)會發(fā)布《中國銀監(jiān)會辦公廳關于銀行業(yè)金融機構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叫停了金融機構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業(yè)務。不過,雖然銀監(jiān)會治下的各大金融機構外匯保證金交易業(yè)務偃旗息鼓,但各種金融機構仍在內地大行其事,交易范圍基本集中在外匯和黃金兩個領域。如香港金銀業(yè)貿易場將近200家會員中,多數在內地開設了機構吸納客戶,從事主要包括倫敦現貨金在內的多種投資業(yè)務。
姚春來現在大唐金融駐滬的一個機構供職,此前,他曾在一個日本在滬的投資機構任客戶經理。姚春來在那里呆了半年就離開了,出于職業(yè)的敏感,他認為那家機構藏有很多貓膩:“他們的滑點太頻繁了。出現滑點很正常,但太頻繁了就不正?!?/p>
所謂滑點,就是假設炒家的止嬴或止損點設置為40點,但往往會高于或者低于這個設置點平倉,而方向和投資者的意愿正好相反。對于有經驗的炒家來說,滑點頻發(fā),往往意味著他開戶的這個機構是對賭公司。所謂對賭,就是一些外匯或黃金公司將買漲和買跌的用戶單子對沖,這樣就不用去交易了,可以免去一些成本。理論上這對用戶一般無害而對交易商有利,但在實際操作中,用戶因為不能在他的心理價位上完成交易,結果使得虧損不斷累積起來。很多人知道什么叫滑點,但是滑點是怎么產生的就不知道了。有的人說行情變化大了,所以有滑點,其實這不正確。正確的說法是,滑點要么是交易商故意的,要么是交易商服務跟不上。
外匯、黃金現貨交易與股票、期貨交易不一樣,股票、期貨是撮合成交,而外匯交易是客戶通過平臺與銀行成交,銀行與客戶成交。姚春來說,通過滑點,成交價不利于客戶,銀行與交易商是有利可圖的。甚至有的銀行與交易商簽訂合作條約時,私下約定滑點分成。當然,有的交易商并沒有將客戶的交易帳單推向市場,這時候,滑點對他們利益更大。
一般來說,外匯交易是銀行提供報價給交易商,交易商提供報價給客戶。客戶做交易時,交易指令到達交易商的服務器,然后轉發(fā)到銀行系統(tǒng),并在那里成交。由于存在轉發(fā),提供的報價會部分失真,行情大的時候,滑點就出現了。
2008年最典型的一個糾紛,就是有客戶在高德黃金投資黃金期貨虧損出局后,嚴重懷疑高德在交易過程中做手腳。
按照公開的游戲規(guī)則,高德應該賺取傭金,合同中,傭金收費標準為138元每手,而公司支付給代理商的費用也是138元每手。這位客戶在大行情啟動的時候經常無法交易,眼看賺錢了趕快下單,卻通常會出現一種現象,比如你看到當前價格為1080美元/盎司,可是成交價卻成了1008美元/盎司,即“滑點”了。眼看賺1萬卻只賺20元,反之,本來只想虧1000元,結果一成交,虧損卻擴大到5000元。
類似現象頻頻發(fā)生,而高德有關人員解釋為是系統(tǒng)故障,可為何一般小行情系統(tǒng)就沒什么問題,每次大行情啟動系統(tǒng)就要發(fā)生故障,而且總是會遇到兩種情況:要么賺錢時賣不出去,要么成交價格明顯低于下單賣價?
高德的這位客戶認為,“公司并沒有把錢拿到外盤去做對沖,而是在公司內部操作,拿客戶的錢互相對沖,通過公司有‘貓膩’的系統(tǒng),將客戶的錢裝進了自己的腰包?!?/p>
如何鑒別非法炒金公司
近一階段,因為黃金交易火爆,俗稱“炒金公司”的交易商,再次吸引很多投資者的眼球。因為這個市場在內地形成較晚,還不為人所熟知,因此有不少業(yè)內人士呼吁通過媒體向公眾進行介紹,盡最大可能凈化這個市場。
銀河證券研究部總經理李鋒長期以來關注外匯和黃金交易市場,他對如何識別非法炒金公司有一番自己的心得。
他說,現在所有的炒金公司,都是在內地吸收客戶,公司主體在境外。境外投資也分很多種,境外有可能是英國、美國,也可能是沒有法律法規(guī)監(jiān)管的國度。不管這個公司叫什么名字,大家都需要通過網絡或者電話途徑查詢該國官方網站,看到底有沒有這家公司、受不受該國法律監(jiān)管。
相對完善的黃金投資市場,還是境外市場。一個投資者選擇了某一個國家或者地區(qū)的黃金投資市場,要圈定境外黃金投資公司辦理開戶申請,同時進行入金操作。做境外投資,我們的資金肯定要流入境外,人民幣還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真正在國際上被認可的境外投資貨幣是美元、英鎊、歐元。這可以看出,我們真正做正規(guī)境外黃金投資的時候,幣種的使用,是否流入國際市場,就成為正規(guī)渠道基礎的表現形式。
大唐金融的姚春來認為,境外投資肯定受當地或者某一個境外國家的政府監(jiān)管。比如說在境外進行黃金交易,不妨先選定其金銀業(yè)貿易場的會員,其所有會員在官方網站上都有公示,如果那些黃金投資公司不能出示會員號,就應該趕緊拒絕?,F在,在內地吸納客戶到境外炒金的機構實在太多,非法境外炒金資金無異于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