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快樂的人是懂得欣賞的人,不僅能欣賞自己、欣賞別人,而且能欣賞生活周遭的許多事物。
每個人都有欣賞的能力,只是可能沒有發(fā)揮出來。如何找到欣賞的能力,有兩個關鍵。
你懂得欣賞快樂嗎?想一想!為什么我們要出外郊游踏青?為了欣賞大自然。為什么我們會為別人慶功祝賀?因為欣賞他。為什么我們要努力上進,為了欣賞自己。如此,也因此,生活的周遭不是有許多值得欣賞的人、事、物嗎?
不要告訴我:你不會欣賞。每個人都有欣賞的能力,只是可能沒有發(fā)揮出來。你或許會問:“能力在哪里?”我沒有辦法說它存在于身體的哪一部分,但我可以告訴你它什么時候出現(xiàn),它就在你感到心情平和、安詳、愉悅時,或當你遇到壓力而保持冷靜、沉著、耐性時。
要如何找到欣賞的能力?這有兩個關鍵:
首先,你要相信它是存在的。這很重要,試著比較下面兩句話的差異:“時間會淡忘一切”和“你相信時間會淡忘一切嗎”?我個人認為從科學的角度而言,時間本身沒有意義,是人賦予它意義,所以時間不會淡忘一切,但你若相信時間會淡忘一切,一些事情就可能隨時間而淡忘。同樣的道理,每一個人內在都有其欣賞的能力,關鍵在于是否相信自己擁有。
其次,則是當它出現(xiàn)的時候,好好地珍惜它。如果你對它的出現(xiàn)不以為意或不喜歡,那它的出現(xiàn)可能會減少或消失。舉例而言,即使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如果你懂得欣賞,也會甘之若飴。反之,即使過著錦衣美食的日子,如果你不懂得欣賞,卻也是索然無味。
欣賞是一種察覺、一種賞識、一種感激。一個快樂的人會擴展其不尋常的視野,善用積極的正面思考,并且常存感恩的心。
我最近碰到一陣忙碌和紛亂,除了面對新學期的教學、學生的論文指導外,再加上即將開展的科研計劃,讓自己在身心上都感到有些疲累。而當自己正苦思如何下筆寫這篇文章,來回在書房內踱步時,驀然有一個聲音從心底響起:“嘿!你寫的文章題目是什么?”是??!我寫的不是快樂嗎?如果寫的人不快樂,怎能讓讀的人快樂呢?于是離開書桌、走到陽臺去,當清涼的晚風吹醒困頓的心靈時,心里開始自問自答起來:
一問:“你這一陣子過得很糟糕嗎?”
一答:“不是,雖然有點疲憊,但是過得還舒坦!”
二問:“到目前為止,你想做的事還順利嗎?”
二答:“雖然事情很多,但能一件一件地完成?!?/p>
三問:“你覺得自己處理的能力如何?”
三答:“還行!”
四問:“有什么人、事物需要感謝的?”
四答:“有!我要感謝學校提供我舒適的住所和辦公室,感謝周遭有同事、學生幫助我,還感謝……”
五問:“那么,你有什么不快樂的呢?”
五答:“沒有,真的沒有!”
在一陣子自問自答之后,自己的心情豁然開朗起來?;仡櫱靶┤兆哟_實有忙不完的事,但都按部就班完成了,展望未來也有不少事等著自己去做。那現(xiàn)在呢?何不放寬心情、放下憂慮,休息一會兒?
欣賞是一種察覺、一種賞識、一種感激。“察覺”是以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因事總有順逆、圓缺之分,端賴自己欣賞的觀點?!百p識”是發(fā)現(xiàn)自己和周遭他人的價值,因人原有長短、優(yōu)劣之別,端賴自己欣賞的觀點?!案屑ぁ笔强隙ㄉ邪l(fā)生的一切,因人生確有順逆、明暗之際,端賴自己欣賞的觀點。換言之,一個快樂的人會擴展其不尋常的視野,善用積極的正面思考,并且常存感恩的心。
在做情緒管理或壓力管理的講座時,我常會在結束報告前提供聽眾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可運用的壓力調適建議表,也是提供自己培養(yǎng)欣賞能力的一些方法,值得好好體會和實踐:
1.每天固定做一些運動或身體放松活動。
2.學習耐心傾聽別人的談話,而不打斷他們。
3.閱讀需要集中心思的書籍和文章,但不要速讀。
4.吃美味的食物時,學習慢慢地去品嘗。
5.在家里或辦公室準備一個安靜的地方,作為休息或靜思之所。
6.安排一些未經(jīng)刻意規(guī)劃的休閑假期。
7.有些事在做之前,先想想是否有必要此時立刻要做。
8.有些事試著放手給別人,也許他會做得很好。即使做不好,也沒什么大不了。
9.除了工作外,找一個能集中精神的其他領域充實自己。
10.以天或周來生活,而不要以秒表來過生活。
11.每次只專注一件事,不要花心思去想下一刻要做什么事。
12.避免與急躁、有競爭性的人打交道,他們會使另一個好強的人情況變得更糟。
13.不要喝太多的咖啡或酒類,試著以果汁和白開水來代替。
14.散步時不只欣賞風景,試著沿途交一些朋友,或和路旁小狗、小貓咪玩一會兒。
15.每天至少微笑五分鐘。
好好地把握現(xiàn)在、活在當下,就會發(fā)現(xiàn)快樂、欣賞快樂,進而享受快樂。
欣賞快樂的同時,我們需要放下心中的憂慮,學習創(chuàng)造快樂。美國加州大學醫(yī)學院早于1975年即證明了幽默對于治療癌癥有其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與化學治療是同等重要。舉例而言,該醫(yī)院某主治醫(yī)生在治療一位罹患癌癥晚期的男士時,除了給予必要的化學和藥物治療外,還告訴病人和其家屬有一個方法或許對病情有幫助,但必須全家都承諾做到,他才愿意說。為了家里男主人的生命,家人當然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之后,醫(yī)生交代的作業(yè)是,要他們全家人在晚餐后,每個人必須講一個笑話,而且每天講的笑話不能重復。起初,他們都覺得這醫(yī)生很無聊,怎么會建議這個與治病無關的方法。他們雖認為這項家庭作業(yè)毫無意義,但為不失信于醫(yī)生,他們開始進行講笑話的家庭作業(yè),每天不斷地搜集不同的笑話。不知不覺中,全家每晚都在相聚的歡笑時光中度過,而且每天都期待這個快樂時光的來臨。治療報告的結果是,這個病人原來預計可能只有八九個月可活,最后卻活了八九年,而且每天都活得很快樂。
常有學生問我:“老師,你快樂嗎?”雖然有時我會不快樂,但我在快樂時的答案一定是“我此刻是快樂的”。有些人喜歡緬懷過去,也有些人對未來感到焦慮,他們都不會快樂,因為他們遺忘了“現(xiàn)在”。
我并非只享受現(xiàn)在的快樂,不記取過去失敗的經(jīng)驗,也非不計劃未來,而是我努力把握現(xiàn)在,學習活在當下。因為我明白,奢求每一時刻都快樂是不可能,期望永久的快樂是不實際。因為我清楚,不積極地活在現(xiàn)在,哪能積累過去的智慧?不快樂地活在當下,哪有迎向未來的力量?
好好地把握現(xiàn)在、活在當下,你會發(fā)現(xiàn)快樂、欣賞快樂,進而享受快樂。如果你仍要問:“要怎么開始?”先愛自己吧!欣賞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那你已拿到打開這扇門的鑰匙了。
圖/彭長征 編輯/彭明榜
鐘思嘉:美國奧立岡大學教育心理博士;長期任教于臺灣政治大學,曾任心理學系教授、系主任及心理所所長、理學院院長、教務長等職;現(xiàn)任哈爾濱工程大學心理研究所特聘專家、浙江師范大學客座教授;著有《開明父母大學堂》、《父母效能培訓手冊》、《打開孩子的情緒瓶塞》、《單親父母成功教子方案》、《快樂就在方寸之間》、《人際關系》、《婚姻溫度計》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