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叔是老高中生,五十出頭,渾身透著股精明勁,在老家外出打工者中算是個文化人。
以前在沿海他壓根沒出過苦力,找的工作都與文化事業(yè)沾點邊兒:當豎戶外廣告“監(jiān)工”,推銷書刊,還賣過眼鏡??山鹑谖C襲來,一些公司業(yè)務不飽滿,再加上大學生降低身份搶飯碗,表叔身板沒以前硬朗,跑不贏年青人。伴隨著返鄉(xiāng)潮,他也跟著回家了。
表叔在農(nóng)村呆不住,體力活做不來,又沒有獨到的技術。他對我說,先暫住你家,不用管飯,有個簡單的床位就行。再找找,就不信這么大個城市挖不出個賺錢的門道來。
那天下班,表叔破例買了瓶酒和一些鹵菜,說是要好好地犒勞自己。我好奇地問他,發(fā)財啦?表叔點頭,興奮地說,不多不多,小有進帳。
細問后,原來當天他又像無頭的蒼蠅在街頭亂轉(zhuǎn),轉(zhuǎn)到了圖書城大門口。臨近中午,他正啃著燒餅。就著自帶的瓶裝水吃“午飯”,看到一個騎摩托車的中年人大汗淋漓地趕來,停好車,在十幾個攤位前打聽一種小學生教輔書,最后他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買到了。
中年人說,下午還要上班,孩子等著用書。表叔靈機一動,眼前這不就是現(xiàn)成的財路嗎?
他臨時寫了個“代購教輔”的牌,沒想到,僅中午就做成了十多筆家長的生意,每單收二元勞務費。直到下午五點,他守著這塊“福地”,靠跑腿,賺了六十多元。
受此啟發(fā),表叔把圖書城一百多家攤位的特色書、各種教輔書等摸了遍,討要了目錄單。碰到頭次來“打貨”摸不清門路的人,他徑直帶過去,千元左右的業(yè)務只收十至十五元的“導購費”,還幫忙上貨。表叔留下客戶的電話,隔一陣問他們還要進什么。圖書城教輔最豐富,性急的家長來碰運氣,不清楚具體方位,表叔的代購費低,顧客找他圖省事。
現(xiàn)在,表叔正兒八經(jīng)地租了個小門面,專做代購,雇了個大學生當幫手,從熱門教輔書等選萃,主動上市里中小學拉關系,批發(fā)零賣兼營,月均有三千多元的純利。
路靠走,財靠掘。憑著腦筋活泛,發(fā)揮自身專長,表叔闖出了一片創(chuàng)業(yè)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