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宋民季
方一 特效感冒寧
組成 蘇葉、薄荷、藿香、防風(fēng)、荊芥各10克,金銀花12克,蒼術(shù)、黃芪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 水煎兩次,每日1劑,日服3次。第1次用清水約200毫升,浸藥半小時,煎取100毫升左右。第2次用清水120毫升,煎取80毫升左右,去渣。兩次藥汁混合后,分3次,早、中、晚溫服。一般3劑、重癥6劑即可。若遇集體感冒者,可按此比例同煎,分給每個病人服用即可。小兒用量酌減。
功用 解邪固表。
主治 感冒時邪,鼻流清涕,咽痛,痰嗽或伴見惡心,大便稀,或有發(fā)熱惡寒,舌苔白薄或微黃膩,脈多浮緩。適用于普通型、腸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習(xí)慣性感冒,并有預(yù)防作用。
方二 辛溫解表湯
組成 荊芥、防風(fēng)、蘇葉各5克,清半夏、廣陳皮各9克,忍冬藤、連翹各1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 辛溫解表。
主治 風(fēng)寒感冒。證見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四肢酸痛、鼻塞聲重、鼻流清涕、喉癢、咳嗽、痰多清稀、脈浮緊、舌苔薄白。
備注 若病初起,宜重用荊芥、防風(fēng)、蘇葉,一般各9克;忍冬藤、連翹少用或去之?;蛟偌邮[白、淡豆豉適量促其汗解。本方法忍冬藤、連翹加蔥白、淡豆豉,用治傷風(fēng)感冒。
方三 羌蒡蒲薄湯
組成 羌活、牛蒡子各9克,蒲公英30克,薄荷6克。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 祛風(fēng)解表,清熱解毒。
主治 外感發(fā)熱。適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腮腺炎等。
牙痛
張生謹(jǐn)
方一 齒痛湯
組成 生石膏18克,生地15克,丹皮9克,荊芥、防風(fēng)、青皮各6克,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清熱止痛、散風(fēng)消腫。
主治 氣火上升、齒痛齦腫。
方二 虛火牙痛湯
組成 肉桂末1.5克,熟地15克,熟附片、山萸肉、澤瀉、丹皮、茯苓、牛膝、車前子各10克,細(xì)辛2克,玄參、山藥各15克。
用法 水煎服(先用開水泡30分鐘,再慢火熬2小時),每日1劑,分3次飯前服,3劑為度。
功用 滋陰和陽,引火歸元。
主治 虛火牙痛,寒牙痛,并且能治虛火上炎所引起的慢性口瘡、舌爛、咽喉潰瘍腐爛等久治不愈。且牙痛不甚劇烈。牙齦不紅不腫不熱,牙根不動搖。脈沉細(xì)而數(shù),伴下肢常冷,尤以冬春兩季逆冷如冰者即可用之。
方三 牙痛得效方
組成 生地15~30克,淮山藥15克,山萸肉6克,茯苓、澤瀉各10克,丹皮12克,丹參30克,骨碎補(bǔ)15克,金銀花12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飯后服。
功用 養(yǎng)腎清腎固齒,滋陰降火。
主治 各種牙痛,尤以虛火牙痛為優(yōu)。
小兒積滯
余建華
方一 硝黃蔞葛湯
組成 生大黃9克,元明粉12克(分沖)、炒枳殼9克,全瓜蔞12克,葛根、生黃芩各9克,焦楂肉12克,萊菔子9克,鮮竹葉30片。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 通腑泄熱、清化生津。
主治 兒童食積
方二 消食散
組成 厚樸200克,雞內(nèi)金、陳皮各60克,建曲、檳榔、二芽(谷麥芽)、茯苓各100克。
用法 以上各藥,按質(zhì)分炒,共研細(xì)末,裝瓶備用。開水泡服,1歲以內(nèi),每次5克;1~3歲,每次10克,4~7歲,每次15克;7歲以上每次20克,每日2~3次?;虮痉饺〕A考宸?,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 行氣消積、導(dǎo)滯和胃。
主治 納呆,噯腐吞酸,腹脹腸鳴,口渴喜飲,手足心熱,頭頂汗多,夜寐不寧,大便干結(jié)或便溏不爽,舌苔白厚膩。
備注 在服藥過程中,宜少食并禁食生冷、油膩、辛辣之品,以免復(fù)損脾胃正氣,有礙康復(fù)。
方三 使香消積湯
組成 使君子10克,榧子8克,川楝子10克,神曲8克,山楂肉10克,烏梅3枚,木香6克,白芍8克。
用法 上藥用水浸泡半小時后文火濃煎,每日1劑,半饑飽溫服,數(shù)次服完。
功用 理氣止痛、安蛔消積。
主治 蟲積食滯、氣滯血淤的小兒積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