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烹飪原料的極大豐富,人們的烹飪技藝越來越提高了,飲食品種也越來越講究。早先的家庭主婦哪知道燒菜是啥概念??扇缃瘢瑹藚s總能端到我們家庭餐桌上來。
一、燒菜基本做法
燒,原料改刀后,經(jīng)炸、煸、煎、煮、蒸等初步熱處理,另起鍋,放底油,用調(diào)料炸鍋,投入原料,添湯,加調(diào)料,蓋鍋或不蓋鍋,先用旺火燒沸,后改小火,直至將原料燒爛,勾芡或不勾芡,出鍋成肴的烹飪方法。由于可燒的原料較多,再加上做法上的差異,便衍生出常見的紅燒、白燒、干燒、黃燒、蔥燒、軟燒、醬燒等。就我們家庭烹飪技法講,我覺得較可行的是紅燒、干燒、蔥燒等。
二、燒菜常用原料
燒菜取料較為廣泛,大多數(shù)動物性原料均可制作燒肴,如家畜肉、家禽肉、魚、蝦、蟹、貝,還有常見的動物性干貨等。植物性原料應(yīng)選擇使用,常用的有茄子、土豆、豆角等。在具體燒制菜肴時,動物性原料可單獨使用,植物性原料可與少量動物性原料配合使用。
三、燒菜具體實例
我知道大家非常喜歡燒菜,渴望有許多品種交流,但在這有限的篇幅里我只能列舉幾例供大家學(xué)習(xí)和掌握,其余只好割愛。
例1 燒茄子
取茄子600g,去蒂削皮,切成滾刀塊,豬肉60g,切成普通薄片,青椒1只,去蒂洗凈,切成邊長3~4cm見方的塊;蔥、姜、蒜共12g,切絲和片,香菜8g,洗凈切1cm長小段:油倒入鍋中,燒至七八成熱時,將茄塊放入油鍋中炸呈紅褐色時撈出,瀝去余油;另起鍋,放少量底油,熱時放入肉片煸炒變色,用蔥、姜、蒜炸鍋,放青椒塊煸炒幾下,添清鮮湯約75ml,加醬油、精鹽、白糖、醋、花椒水、料酒。開后放入茄塊,小火燒鍋,見湯汁無幾時用水淀粉勾芡,放味精,淋少許明油,撒香菜出鍋裝盤即成。
這是一款較為常見的紅燒萊,主婦都愛做,家人都愿吃。做好這款菜肴主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油炸茄塊時溫度要夠,切不可低溫,防止炸噙油;二是茄塊回鍋燒制時火候不要過大,防止煳鍋,尤其勾芡后用火更不該大;三是因茄子用油炸過,故當(dāng)菜肴出鍋前明油淋得不要過多。建議大家以此法可仿做“肉片燒豆角”“肉片燒菜花”,只是二者過油時溫度可低些,色澤可淺些,其他技藝流程一致。
例2 干繞魚
取鯽魚2尾(共約600g)刮鱗,去腮,除內(nèi)臟,洗凈,兩側(cè)剞刀距為2cm左右的斜刀口,豬肥肉膘30g,切小片,蘭片、胡蘿卜、青椒、圓蔥各10g,冬菇、榨菜各5g,均切小方丁,蔥、姜、蒜共15g,切小丁和碎末,香菜8g,洗凈切小段;油倒入鍋中,燒熱至七八成時,放入魚炸淺紅色時撈出,瀝去余油;另起鍋,放底油10余克,先煸炒肉膘片,再用蔥、姜、蒜炸鍋,然后放入蘭片等輔料丁煸炒幾下,加辣椒醬、添湯(約300g),加白糖20g,醋10g,啤酒80g和適量的花椒面、精鹽等,燒開后放入魚,蓋鍋以小火為主燒濃汁,放味精、香菜、翻個,淋少許明油,出鍋,魚脊朝外裝入盤中即可上桌食用。
“干燒魚”中必須有辣椒。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此款菜肴在燒制時放入了辣椒醬,若沒有辣椒醬,則放干辣椒和豆瓣醬。再者,成品不勾芡,只靠原料中膠質(zhì)營養(yǎng)分解后與湯汁融合產(chǎn)生黏液質(zhì)致使湯汁濃稠來將菜肴賦味。這樣賦味方法可使菜肴滋味濃郁,回味久長。建議以此方法仿做“干燒雞塊”等品種。
例3 蔥燒蹄筋
取水發(fā)(或水煮)蹄筋300g,順切長條狀,大蔥白(最好是干蔥白)100g,切斜刀段,姜10g,切絲;鍋中燒開水,將蹄筋條放入水鍋中焯一下?lián)瞥觯河偷谷脲佒屑s800g,燒七八成熱時,先放入蔥白,炸邊緣呈火紅色時撈出,再把蹄筋放入油鍋也速炸一下?lián)瞥觯呔鶠r去余油;另起鍋,放底油10g左右,熱時用姜絲炸鍋,加醬油、白糖、花椒水、料酒、雞湯(約80g)、精鹽等調(diào)料,隨后放入蹄筋和蔥段,開鍋后略燒,用水淀粉勾芡,放味精,淋明油出鍋裝盤即成。
不論是牛蹄筋,還是羊蹄筋,也不論是鹿蹄筋,還是豬蹄筋,均可燒制此肴。使用的蔥白,以水分少、辣味足者為好。過油時油溫高,速度快,以利于原料上色且不噙油。建議大家以此仿做“蔥燒海參”、“蔥燒羊肉”等。
四、燒菜主要特點
汁短黏稠,質(zhì)地酥爛,味香醇厚,色澤紅潤。
五、燒菜操作要領(lǐng)
其一,燒菜的主輔料大多要進行初步熱處理,而在初步熱處理中,以油為傳熱介質(zhì)偏多,以水為傳熱介質(zhì)偏少。
其二,燒菜主料的形狀,不可改制過小,一般以塊、大片、粗條或整只(尾)者居多。
其三,燒菜調(diào)味時,都或多或少地加糖,用來增鮮解膩,同時還可增加成品之潤色。
其四,除“干燒”和帶有醬品的燒法不勾芡外,其他燒法均用水淀粉勾芡。
其五,燒菜注意火候,防止竄煙。